葉煥華(1884-1947),字南坡,乳名小勤,浙江省青田縣水南人。清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初六日生。幼時家境貧寒,父葉裕德,課教蒙童,母項氏,養蠶紡織,賴以維持生計。他隨父讀書,兼業農樵,在親戚資助下,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6歲時應處州府試,考取秀才,名列前茅。以天資聰敏,並代人作應試文章,取得若干酬謝,方能赴外地遊學。初念家計維艱,就讀於杭州蠶桑實業學堂。後考入南京陸軍師範學堂,畢業後派往山東省實習,期滿回浙,任浙軍管帶(營長)。葉煥華才華橫溢,思想激進,1907年春加入蔡元培為會長的革命團體光復會,後又加入孫中山、黃興領導的中國同盟會。9月中旬,策應寧波革命黨舉旗起義,成立軍政分府。辛亥革命時,參加浙軍攻克南京天堡城戰役。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浙江督軍府軍事參議,浙江督軍蔣尊簋以其人貌口才出眾,特派往參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舉行的袁世凱“登極”典禮,補授陸軍少將軍銜,授予“三等文虎勳章”。
袁世凱倒台後,北洋軍閥楊善德奪取浙江政權,任浙江督軍。民國六年(1917年)11月,葉煥華為回響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擁護約法、恢復國會”的護法活動,當時駐守寧波任浙軍第三混成旅旅長的葉煥華,聯絡前浙江督軍蔣尊簋,會同駐省城的第十二旅旅長童保暄和顧瓊洲、朱光斗等率先在寧波舉旗獨立,宣布“自主”,與浙江軍政兩署脫離關係,並推擁蔣尊簋為浙軍總司令,派兵進駐上虞縣百官鎮,討伐北洋軍閥,旋因童保暄出賣而失利,隨後葉煥華率師退避吳淞口。1918年1月,因參與護法運動的葉煥華、蔣尊簋、周鳳歧等人被北洋政府剝奪了勛位、勳章和軍職,並通輯拿辦,葉煥華只得轉赴日本避難。回國後,葉煥華重新活躍在浙江軍政界。民國十年(1921)五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嗣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並制憲。八月十三日,浙江省制憲委員會舉行立憲會議,宣布浙江自治,九月九日宣布《中華民國浙江省憲法》誕生,史稱“九九省憲”。會議選出曾為護法運動做過貢獻的蔡元培、盧永祥、虞和德、王正廷、朱慶瀾、沈金鑒、陳榥、葉煥華、黃郛等九人為省憲法執行委員。諸輔成、王廷揚、王文慶、阮性存、陳時夏、呂公望、沈鈞儒、周繼、俞煒等九人為候補執行委員,以符合“九九之數”。夏超任浙江省會警察廳長、省長後,葉煥華任浙江水上警察廳廳長、全省警務處處長。民國十三年(1924年)後,葉煥華痛感軍閥專橫傾軋,政治腐敗,以“君子群而不黨”為古訓,解甲歸田。居家時,不時替鄉里排難解紛,主持公道,頗得鄉人稱譽,時人尊稱為“南坡相”。
抗日戰爭爆發後,葉煥華被推選為青田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任由縣長兼),負責後方支援任務和抗日宣傳工作,協助呂公望籌建難民工廠,對進步青年姚立(即柯里,青田人,後任中共青田縣工委第一任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經濟幹部局局長)的抗日愛國熱忱給以支持和獎掖。他善於演說,聲如銅鐘,鏗鏘有韻,令人動容,他的抗日動員報告深受民眾的歡迎。《青田報》創刊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年二月,一年後因經費困難停刊。1939年10月,為了宣傳抗日的需要,在葉煥華等人的努力下,《青田報》復刊,他自任報社社長兼發行人,歷任總編輯有李和(即李和恆,青田人,現任台北青田同鄉會常務理事兼《青田會刊》總編輯)等人,一手包辦,日夜奔忙。當時三天一刊,八開二版,以仿宋鉛字排版,每期印行500份,發行全縣各鄉鎮,後改四開四版。報紙版面分國內外要聞、評論、副刊及廣告等。1944年4月起,每兩周另出增刊十六開一張,名“藝園”,內容以新文藝創作為主,免費附報贈閱,頗獲學生及青年所喜愛。當時日本侵略軍多次犯境,報紙時停時出,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維持出版,對當時抗日宣傳活躍和發展青田縣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青田報》曾登錄于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浙江新聞檢查處1945年6月編印刷的《浙江省報社通訊社一覽》之內,登記證為警字9488號。後終因經費欠缺被迫停刊。這是青田有史以來第一份地方小報,難能可貴。 葉煥華還曾被推選為浙江省臨時參議會第一、第二屆議員。晚年到松陽縣葉姓故里與堂弟葉芳創辦“儉公中學”,任董事長、校長,致力於教育事業。1947年6月24日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卒於故里水南村,終年64歲。葉煥華武為干將,文是才人,尤善聯對。其書法獨創一格,是當時青田縣一支有名的“筆桿子”。抗日時期在縣城官埠頭城角樹立的“七·七陣亡將士紀念碑”及礎石上的“縣長以定邦奠基”、“李乃常落成”等大字,即出自他的手筆。葉煥華有十子二女,居青田、杭州、上海、福州、台灣和葡萄牙等地,事業各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