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倍銘(國內頂級色彩名師,白牆畫室色彩督導)
人物的基本介紹
葉倍銘,男,1984-4-22出生於廣西桂林,體重150斤,身高174cm,血型O型。
成長經歷
2004年畢業於中國美院附中;
2012年畢業於中國美院雕塑系;
組過四個樂隊,任樂隊鼓手。
個人榮譽
作品《綻放》獲得學院“林風眠獎”
人物的著作
負責並參與多本美術高考書籍的編輯,有《經典全集系列叢書》《主題教學系類叢書—色彩靜物》《杭州色彩》《色彩六法》《傳移模型》《筆筆皆是-色彩靜物》《深度教學-色彩之態度》等
人物的專業
色彩是律動,當拿起筆在畫面上塗抹時,筆觸與顏色的相互交融,便一開始為整張畫定了“調”。這個調可以是沉穩蒼勁,也可以是歡快空靈。它的靈魂就在於色彩的表現。
不拘泥表現手法,不限定表現形式,客觀把握對象的情緒,在過程中體會虛實強弱帶來的張力,是把握住畫面律動的有效方法。
在基礎教學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繪畫手段,儘量避免“千篇一律”是很重要的。每張畫都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律動。
興趣愛好
特別愛吃辣,路邊攤喝酒擼串
書籍:喜歡雜文,散文;
音樂:搖滾樂,架子鼓,紅辣椒樂隊;
品牌:街頭品牌,古著類的服飾。
格言、夢想
格言: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夢想:開個lovehouse
最新動態
人都說“拿得起放得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瀟灑,為什麼反倒是“放不下”也成了一種灑脫呢?對於葉倍銘而言,“拿得起放不下”才堪稱是一種灑脫,是的,一種“一站到底”的灑脫。瀟灑地堅持自己,方堪稱英雄本色。
記者跟隨葉倍銘老師一路,本以為搞藝術的人多少會有點裝腔作勢,俗稱“裝”,不過葉老師完全顛覆了記者對藝術家的一貫看法。一個人即使再裝,他的一言一行也掩飾不了他那原生態的頑皮,就像葉倍銘老師一樣,他內心的那股子奔放的豪情是任什麼事也遮掩不了的。
以執拗之態成頑童
據記者了解,葉老師如此熱衷於繪畫,骨子裡還有一半的基因在作祟。他的外公是畫國畫的,葉倍銘是外公的忠實Fans,外公作畫時他就在旁觀看,外公也教他臨摹一些草木山石,此般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葉倍銘竟成了老師心目中的頑童。
“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從課本到作業本上都留下了我的‘作品’,而我則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家長會上被重點批鬥的對象。”葉老師打趣道,“幸好我有一位開明的母親,母親看出我對繪畫的熱情,最終幫我找了個老師,從此,我開始了系統的學習。”
身為80後的葉倍銘,從小就對繪畫有一種執著,自從開始系統學習繪畫,畫室便是他童年的天堂,老師口頭上的“小頑童”已然不再是令老師頭疼的“小頑童”了。
以敬畏之心達高度
“如果你問我,你有信仰嗎?我可能支吾半天也無法斬釘截鐵地對你說出‘信仰’二字,因為我覺得信仰是一個神聖的名詞。”正如葉老師而言,信仰不是隨便就脫口而出的。尤其是在以藝考為跳板,以美院為跳板的當下,多少人的信仰變得如此渺茫。
“能夠不放下手中的畫筆,我覺得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葉老師悠長的說。在繪畫這一旅途中,葉老師由最初的熱情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審美,有了一種對藝術家的追求,慢慢的,他有了自己的信仰,那是一種對繪畫的狂熱。藝術家是一種境界,他敬畏藝術家的執著,那一筆一畫間的真情流露即是無限的遐思。
“甚至有時,畫畫還會有一種將魚刺小心翼翼地從魚肉中摘除的感覺。我相信是這種敬畏感,至少可以讓我在繪畫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一些。”
是的,有了敬畏感,你才不會驕傲自滿,才不會固步自封,才能夠跳出桎梏,才能夠以一顆坦誠的心慢慢達到另一個高度。
以閱歷之重承知識
在談及他學畫擁有的第一本書籍——馬玉如先生編著的《素描技法》時,葉倍銘老師深有感慨:當時對這本書愛不釋手,除了不斷地臨摹,其中的文字也都能夠記住個八九分。接觸的東西多了,這本書也就被冷落了,偶然的機會,葉老師重新翻看,卻發現其中別有洞天。他說,以前覺得自己幾乎掌握了這本書,如今才恍然大悟,書中的知識並非自己所想的那樣簡單。
我想這應該是葉老師的閱歷使然,在成長的歷程中,有懷疑,有出格,有審視,有歸零。“最後終於明白了,相信你的眼睛,對畫面再誠實一點,畫得好其實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以閱歷的沉重來承載知識,那么你將變得渾厚。
葉老師作為白牆畫室的資深色彩督導,他強調,色彩的訓練,更應該尊重自我。對光與色的研究,對對象的造型與特點的研究,應從寫生出發,不拘泥於形式,不拘泥於概念,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
從最初那份拿得起的執念到養心,從而成就了一份放不下的灑脫,葉倍銘老師從此成了一個“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正如他那句座右銘:能夠不放下手中的畫筆,我覺得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