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37年,八年抗戰剛開打四個月,嚴君玲出生在天津的豪門之家。因為母親生娩後,即罹患產褥熱而過世,所以她從小即被父親及一姊三兄視為殺人兇手,總是被刻意疏遠。尤其當父親續弦後,新出現的後母主宰著整個家庭,作者的命運也因為這位中法混血的‘娘’,籠罩著揮之不去的陰影。
娘是家裡唯一的權威和資源分配者,美艷的臉孔包藏著工於算計的心,一張利嘴總是讓人無法招架。她對自己的兒子愛護有加,卻登報宣布和自己的親生女兒脫離母女關係,並用各種手段利誘、分化丈夫前妻留下的三男兩女。其中娘最討厭作者,因為作者始終不願向她的權威低頭,寧願大清早走一哩半的路上學,也不願向她乞討車錢。娘認為作者‘繼承了她母親的壞血統’,不但刻意在同學面前羞辱作者,還兩度將她送到教會學校,禁止家人與其聯絡,導致她只能在探親日時獨自躲進廁所念書,並不停幻想著有一天能夠脫離娘的掌控,前往書本中的‘英雄國’(英國)或‘美麗國’(美國)。
所幸在娘的高壓管教下,有姑爸爸(父親的姊姊)做為作者的避風港。她暗地裡給作者經濟上的援助,也留著作者的獎狀,在君玲受到後母刁罵時拿出來鼓勵她。這位終生未婚的女子,給了君玲這片孤葉無盡的母愛養料,讓她能在風雨飄搖中奮力伸展自己的葉脈,先到英國學醫,然後再赴美國立業成家。
而娘和姑爸爸兩者對作者天差地別的對待,譜成了作者一生的主調。姑爸爸帶給作者精神上的獨立和自由,讓她能不斷地從娘的掌控下逃離,希望能夠出人頭地,但在另一方面,作者最終的企盼,卻是能被娘和父親所認同。讀者可以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作者和晚年的娘如何互動,以及她為何那么在意父親臨終前是否有接納她,不惜到從未獲準踏進的雙親臥房,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找其遺囑。從中也可看出那個時代的封建意識如何深植人心,讓一個不斷自家庭逃離的女子,最後還是回歸家族認同。
讀者也可以從本書看到大時代下的小兒女如何被歷史的漩渦捲入,最後成就各自的命運。作者在書中花費了不少筆墨去描述當年天津、上海、香港的景象,並用不同的視角去還原當時重大的歷史事件,最後還不忘將鏡頭拉回到人身上,如此既增加故事真實感,也讓人體會到歷史無情。
因為歷經八年抗戰及國共內戰,嚴家成員分崩離析,四十年來沒有團圓的機會:姑爸爸一開始就選擇留在上海,因為認為被共產黨統治比被自己的弟婦控制好的多;大姊君培隨夫家返回大陸,卻因文革的影響變成和娘一樣記恨、猜忌,一面要求作者幫忙安排其子女到美國求學,一面和在香港的娘通信,批評作者‘殘忍、自私、吝嗇成性’;三哥留在香港,將他的青春奉獻給父親的企業,在娘的管教下養成冷漠怕事的個性;當然,讀者更可以從娘的中法血統,化驗當時中西文化交流時引起的激烈衝突--如果富豪之家遇到戰亂仍得如此,更遑論當時的歷史舞台上,千千萬萬的市井小民所演出的人間慘劇。
相關書評
不過這本書也有一些缺點。順敘結構因為事件和出場人物繁雜,不時會有出現插敘或倒敘的段落,增加讀者閱讀障礙;作者沒有分析在商場叱吒風雲的父親為何會將家庭統治權移交給娘,任憑她對前妻所遺留的子女百般虐待;同樣地,她筆下的娘被寫成童話中陰險惡毒的後母,雖然所述屬實,但若考慮到娘在文化與家庭的‘雙重闖入者’身份,以及當年大環境對女孩的輕視,作者某些遭遇其實不是娘的錯,但她們的互動卻全被解釋為娘的陰謀安排,對娘則又是太過火的指控。
圖書背景
當這片自中國家族大樹飄零到歷史洪流的葉子,將身世化為舉世為之感動的紀實童話時,讀者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自傳,作者像受虐女孩藉尖叫來宣洩累積五十年的委屈,並透過撰寫的行為來獲得身世上的救贖,也可以看成是歷史小說,紀錄著時代動盪下的顛沛流離、人心善惡,當然,也可以從每個人物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去看他們如何互動,其間中國傳統家族倫理,又如何在上個世紀和西洋文化交戰,以及最後的優勝劣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