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萬重英,女,原名萬仲瑛,1897年6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其父萬福華系清末資產階級革命家,1906年因刺殺皖撫王之春被捕,關押於上海英國監牢,直至辛亥革命始被保出獄,幾年後即患病去世,身後既無田產亦無積蓄。有兄弟姐妹七人,其排行第三。萬自幼受父親革命思想薰陶,潛心要做懂事理、有學識的新女性。1912年隨父母移居北京,次年考取北京國立女子初等師範,1917年畢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萬作為北京女子聯合會代表之一參加運動,當天被禁天安門。1920年結婚,丈夫系我國著名社會活動家、《民主與科學》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的張西曼。
主要貢獻
1922年畢業,萬重英本欲回安徽原籍服務,後因張西曼反對未成行。次年得母校介紹前往河北任直隸省立第十六中學女生部主任兼國文教員,任職兩年即因生產離職。1927年4月,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逮捕殺害了北京大學教授、共產黨人李大釗等愛國進步人士。其時張西曼任北大俄文教授,是社會主義研究會組織者之一。為躲避搜捕,乃隻身遠走武漢,萬重英亦於1927年夏攜子移居漢口。嗣後受舊日高師同學、漢口市立第二女中校長郭維琳之邀任訓育主任兼國文教員,其間加入國民黨。不久張西曼應蔡元培之約前往南京任職,萬旋隨夫赴寧閒居年余。1929年回京省親,出任北京市立第三十一國小校長。1931年張西曼在南京教育部任秘書,因與代理部長政見不合遭免職查辦,萬乃辭去校長職赴寧為其夫撤案奔走。
1935年張西曼在南京首創中蘇文化協會,萬重英協助打理會內事務,做些掩護、聯絡等工作。後因子女逐年增多,撫養教育付託無人,遂未外出謀職,埋首家庭瑣碎之事數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回湖南長沙東鄉夫家,次年長沙“文夕大火”後遷往重慶。為家庭生活計,於1940年應重慶求精中學之聘任教員,其間長子、長女均得以在此免費入學。1941年,夫兄張仲鈞在湘被省政府主席薛岳暗殺,婆婆痛子情殷患病在床,萬遂於1944年春辭去求精中學課務,攜領子女還鄉以慰老人倚閭之望。抵家未及一月,長沙淪陷,東鄉家中被洗劫一空,所有衣物家什證件均遭毀滅。無奈上侍婆婆下領子女,開始漂泊流離的逃亡生活,飽嘗喪家之痛和饑寒之苦。
抗戰勝利後隨夫復赴南京,萬重英在鼓樓西橋閒居三年。1948年淮海戰役後返湘,張西曼則北上出席石家莊政協會議,旋又參加東北訪問團。自東北歸後即於1949年7月患肺癌去世,葬於西山萬安公墓,墓名由周恩來親筆題寫,田漢則為其作墓志銘,謂:“權位不動,威武不屈,反帝與反封建,四十年如一日;風雪萬里,追自由之光芒,埋骨於此,山嶽皆香”。
1950年6月,慮及萬一家實際困難及亡夫張西曼為民主革命所作的貢獻,由時任省政府副主席袁任遠提名,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次年9月調往湖南省民政廳優撫處工作,1966年因年老體弱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