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行記

萬里行記

《萬里行記》數百年來,徐霞客一直為讀書人艷羨的,不在其地理學家名分,而在其漫遊經歷上;《徐霞客遊記》被人傳誦,亦不惟因地理,更在文化意義上,曹聚仁被你作“現代徐霞客”,也是因為其走出書齋,於飽讀萬卷書外,更身行萬里路,並且筆之於書的經歷。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可看作是以文化與歷史雙重觀照,對中國地理的綜合梳理。不同於一般記游的浮光掠影,這裡更有對文化名城、歷史重鎮、祖國山川的歷史沿革,風俗掌故、人物軼聞、詩詞文獻的綜攬。縱橫上下古今之際,筆墨醋暢淋漓。其中上海,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等東南一隅城市,尤見精彩。

編輯推薦

這本書,不是一般的遊記,很難將它歸入什麼類型;它是合史地人文於一體,又融入了作者的哲理和聯想,有關一種獨特的風格和濃厚的感情色彩。

作者簡介

曹聚仁(1900-1972),浙江浦江人。現代學者、作家、報人。曾任教於上海暨南大學,主編過《濤聲》等刊物。晚年移民香港。平生著述逾四千萬字,結集行世的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上海春秋》、《文壇五十年》、《聽濤室人物談》、《我與我的世界》、《文壇三憶》、《書林新話》等,凡數十種。

目錄

前記

前詞

瓢語

中年

“不知老之將至”

“死生”

“巧遇”

命、相

卷一 行萬里路

發思古之幽情

史與地的交織

“歷史是地理的第四度”

軍事地理

曰東南、曰西北

旅行

飯店——客棧

客中歲暮

卷二 上海一角

舊的歷史新的光輝

愛儷園之憶

傅雷、大世界

豫園、城隍廟

“四行倉庫”、“八字橋”

上海雜拾

金家巷

霞飛路上

“文藝復興”

卷三 東南

卷四 湖上

卷五 浙東

卷六 金華

卷七 贛閩

卷八 華中

卷九 北行

卷十 北疆

後記

書摘

書摘

我說過:年輕時,我一心一意想做鄭康成(東漢大儒),西方學人則尊敬

德國哲人康德,終日在書齋中翻筋斗,雖沒吃冷豬肉的意願,卻也想做過“

通人”。我第一部動手要編的書,是《詩經》新箋,動了筆就知道“此路不

通”,因為草木蟲魚之學,並不是書本上所能解答的。接著,我又想做鄭樵

(漁仲,南宋史學家)的繼承人,他是離開書齋走向田野的學人。後來,我心

敬顧亭林和顧祖禹,他們的學問,正從萬里路中得來。(我最主張知識分子

下鄉過農村生活,讓他們能知稼穡、辨菽麥才行。)

要說我所到過的城鄉,也算很廣大了,可是名山大川,遊覽得並不多,

主要因為戰時工作,沒有遊山玩水的情趣。我往來皖南那么多回,卻不曾上

黃山頂。前些日子,《新中華》雜誌出了《中國名山影集》,翻開一看,我

只到過廬山和武夷山。一位朋友問我:“武夷山美得怎么樣?”他雖是福建

人,卻不曾到過閩北。我說:“從圖片上看山水,當然美極了!在畫家詩人

筆底的武夷,比照片更麗秀。”那位足跡遍天下的徐霞客,他游武夷,在六

曲登入,登山眺望,讚嘆道:“諸峰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

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為奇矯也!”說武夷比泰山更挺拔些,本不為

過。高伯雨先生述介武夷山,說:“九曲之溪,山連水,水抱山,奇境別開

。”接上便是大王峰,玉女峰。“玉女峰石色紅潤,如娟秀好女郎,亭亭玉

立。”形容得更好。但今日游武夷的,已經不會溯流而上,如徐霞客那樣,

在六曲棄舟登入的。(武夷九曲,曲曲有勝景。)

假使不嫌掃風雅之興,讓我談談武夷之游。我們那回上武夷,乃是從鉛

山翻嶺到崇安的,武夷山離崇安縣三十餘里;當晚就住在武夷宮。畫集中的

武夷休養院,正是當年的政治學院。走出院門,便仰見大王峰,那天濃霧蔽

野,山色迷濛,玉女嬌羞,更是可人!大家覺得在此仙境隱居,真是三生修

得,清福不淺。朋友們對孔院長大充兄表示羨慕,孔兄卻頻頻搖頭不已。“

風雅”和“現實”,本來相差一大截;這道理,我十分懂得。閩北山區,瘴

氣很重,不宜早起;山農晨間喝薑湯也就是避瘴。夏秋間瘧疾流行,武夷山

不易居。那年夏天,政治學院師生工役,人人病倒,只好逃到鵝湖書院去

避災難,風雅也就是這么不值錢!

後來,我在鵝湖書院又碰到了孔院長,談起此事,不禁嘆息不已。我說

,當年,朱熹講學正在崇安,他們也在九曲溪上吟詠風月,欣賞清泉。那首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的哲理詩,正是武夷溪上寫的。他們那一群師生,該是怎么過的呢?大抵,

他們都是農村子弟,在耕作中鍛鍊身體,身強力壯,才耐得住瘴氣。不像嬌

生慣養的都市青年,一下子就給瘴氣攪垮了的。至於行萬里路的徐霞客,他

的銅筋鐵骨,比行腳僧還健步些,這才欣賞得奇山異水呢!

P20-2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