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是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國家註冊陶瓷價格評估師陳向進先生 ,廣西博物館原館長蔣廷瑜先生 ,《廣西文學》原副主編潘榮才先生 聯合發起的“一帶一路新絲路”民族文化傳播活動。

萬年桂陶萬里行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進一步挖掘廣西文化遺產、傳承及傳播廣西桂陶文化、促進廣西桂陶文化產業振興與發展。

廣西有萬年制陶史,1965年6月在廣西桂林市首次發現萬年古陶遺址----甑皮岩。五十年以來,桂林市先後發現甑皮岩、廟岩、大岩三處萬年古陶遺址,成為世界上發現萬年古陶遺址數最多的城市。

萬年以來,廣西制陶史從未間斷,制陶術自成一體,區域特徵明顯。從桂林甑皮岩制陶開始,廣西桂陶即形成了以“雙料混煉、自然素麵、窯變出彩、陶刻創作、陶藝造型”等具有獨特鮮明區域特徵的制陶工藝。萬年以來,桂陶製陶工藝歷代薪火相傳,這五項鮮明特徵從未間斷,發展傳承至今形成了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坭興陶,其製作工藝於2008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坭興陶堪稱萬年桂陶。1915年,坭興陶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

“萬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2015年6月22日從南寧啟程,途經廣州、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聖地亞哥和舊金山,沿途開展了萬年桂陶文化傳播工作,引起了當地華人和國外文化藝術家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讚嘆。

美國《僑報》報導了“萬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其關於“萬年桂陶萬里行”的新聞報導登上美國“僑報網”月點擊排行榜榜首。

起源

萬年以來,廣西制陶史從未間斷,制陶術自成一體,地方區域特徵明顯。從桂林甑皮岩制陶開始,廣西桂陶即形成了獨特的鮮明的以“雙料混煉、自然素麵、窯變出彩、陶刻創作、陶藝造型”為特點的制陶工藝。廣西桂陶製陶工藝歷代薪火相傳,萬年以來,這五項鮮明特徵從未間斷,不斷傳承。發展至今,發揚光大化蛹成蝶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廣西坭興陶,其製作工藝於2008年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坭興陶堪稱萬年桂陶。1915年,坭興陶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從此坭興桂陶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歷史學家將上古的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約200萬年前 - 約1萬年前)和新石器時代(約1萬年前 - 約4000年前)。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有幾個顯著的變化,如出現磨製石器、出現農業畜牧業、出現陶器等。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出現陶器,因為陶器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的經濟活動由簡單的從自然中攫取(採集和狩獵)過渡到了自行生產的階段,是一個本質性的飛躍。

廣西是人類最早的陶器起源地之一。

在考古發掘中,陶器是最有標識性的遺留物之一。一個史前遺址,如果沒有出土陶器,那就不能說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而哪怕只有一個小陶片,也算是新石器時代的了。原來的觀點一般認為,陶器是為了配合農業而發明的,最早出現於一萬年前敘利亞北部的Tell Mureybet遺址。但後來考古學家們在中國發現了很多上古的陶片,其年代之久遠令人震驚。2012年6月28日,美國《科學》雜誌上《中國仙人洞遺址兩萬年陶器》一文指出,中國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遺址的陶器出現時間為兩萬年前,是目前世界已發掘出土的最古老陶器。這個發現被評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也確認了中國是全世界最早的陶器起源地。

中國萬年以上的古陶器,主要出土於江西、湖南和廣西三省,其中廣西是古陶遺址最豐富的地區。光是桂林地區,就有21處出土了陶片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超過一萬年的有三處。在同一個城市有三處萬年以上的古陶遺址,這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石器時代考古之父裴文中教授1981年5月1日為廣西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題詞:“中國可以成為世界上古人類學的中心,廣西是中心的中心”

在桂林的萬年古陶遺址中,雁山區廟岩遺址的年代最為久遠,目前考古發現的陶片年代超過一萬五千年,是世界古陶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廟岩位於一處半山坡的洞穴內,洞口距山腳高約13米,說明當時人類還沒有能力移居平原,仍處於畏懼洪水猛獸的山坡穴居生活時代,這也足以證明,陶器並不是依附於農業而發展起來的,其歷史比農業更為悠久。

臨桂縣的大岩遺址是桂林第二古老的陶器遺址。遺址的文化堆積共有六期,從第二期開始發現燒制的陶土塊,年代距今12000年,非常珍貴。桂林規模最大的史前遺址是位於市區南郊的甑皮岩遺址,它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國家級的考古公園。甑皮岩最早的陶器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英國BBC廣播公司在甑皮岩遺址拍攝古人類紀錄片的時候曾做過實驗,發現這種陶器是手工冷制的,裡面必須摻雜約三分之一的石英才能保持其穩定,做好之後陰乾,等要煮螺絲的時候才會在放在火上烤。

甑皮岩第二期開始出現露天堆燒的陶器,燒制溫度有680 - 930度左右,火候較低。第五期開始出現慢輪技術製造的泥質陶器,製作工藝更加精良,而且有罐、釜、缽、盆等多種器形。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陶片上面出現很多藝術加工痕跡,有大量的刻劃紋和部分按壓紋,紋飾主要有水波、曲折、格線等,還有部分乾欄紋,即遠古人類把它們所住的房屋樣子刻在了陶器上。陶器刻劃最早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增加摩擦度,拿著的時候不至於滑掉,到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一種藝術。另外這個時候的部分陶器上會出現窯變,即一個陶器上同時出現多種顏色,這應該是意外的結果。

桂陶萬年以來的流傳和發展。

自廟岩遺址首次出現陶片以後,廣西桂陶經歷了上萬年漫長而獨立的發展。除前文所述的幾處遺址以外,廣西還發現有眾多新石器時代陶器遺址,包括柳州的鯉魚嘴人遺址,橫縣的西津人遺址,扶綏縣的敢造人遺址等。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桂陶的工藝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先秦時期的廣西被稱為甌駱,也叫做“西甌駱越”,屬於中國南方百越文明的一部分。時候廣西的桂陶工藝已經比新石器時代早期有了很大進步,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普遍使用輪制工藝,可以做出胎壁薄厚勻稱,外型富於變化的精美陶器。第二是對陶土的選擇更有經驗,工匠遴選的陶土已經很細膩了,製作出來的陶器堅固耐用。第三是燒制技術得燒出來的陶器多為白色,質地堅硬。第四是陶器的藝術性有很大提升,陶刻工藝更加成熟,還出現了簡單的陶塑,在陶器上不光可以做耳,還可以做些小獸裝飾。

桂陶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出現在秦朝。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繼續發兵南征百越。秦軍在征甌駱越的時候,遇到了很大困難,糧草和士兵都接應不上,於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命監御史祿在廣西興安修建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水系,從而一舉平定百越。秦代在廣西設桂林郡,郡治的具體位置在哪裡,現在還沒有得到最終認定,但是考古工作者在桂林興安發現了幾處頗有規模的秦代古城(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城中出土了大量陶器,其裝飾還都延續著傳統的越人風格,上面多為刻畫拍印出的米字紋、格線紋等,但一些陶器的形制能明顯地看出漢地的影響,好比說中原常用的陶豆,居然出土了上百件,其文化影響可見一斑。從這個時代開始,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在廣西逐漸融合,越人漸漸接受中原儒學,採用漢姓,改說漢語。與此相應,此後的廣西桂陶在繼承古代百越風格的基礎上,也吸收了中原地區的技術和文化。

漢代是桂陶發展壯大的時期。漢代初年,南海郡守趙佗自立為南越王,統轄兩廣,後為漢武帝所滅。漢朝重視貿易,國土擴張到東南沿海後,和東南亞、西亞諸國的貿易交流不斷增多,“海上絲綢之路”也應運而生。廣西欽州的合浦,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貿易的需求以及泥土原料的充足,從漢代開始,欽州逐漸取代桂林,成為廣西桂陶的主要生產地。

在南北朝以後,隨著時代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瓷器逐漸取代陶器,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品。客觀來說,瓷器比陶器有很多的優點,它更堅硬,不吸水,而且容易清洗。所以當瓷器的技術成本降低之後,大行其道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在桂陶最發達的欽州地區,陶器製造業依然非常興盛。《欽縣誌》記載“欽州陶器諒發明於唐以前,至唐而益精緻”。近年來,欽州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母雞坑古窯址等多處隋唐時期的陶窯遺址,說明當時欽州桂陶依然有很大銷量。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1920年,農民李士花在欽州平心村發現逍遙大冢一座,內有陶製墓志銘碑一方,碑文上說此為欽州名士寧道務之墓。寧氏為欽州大族,開祖寧逵在陳朝宣帝年間任安州刺史,其子孫代代繼任,是欽州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寧道務更是欽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為官30多年,權力甚大。寧道務既是地方豪強,又是飽學之士,其墓志銘自然要反映那個時代和地區最高水平的藝術成就。他使用陶碑而非石碑,說明欽州陶在當時確是優質之物。陶碑上有長達1500字的銘文,全是手工刻畫上去的,字型為隸楷之間的魏碑,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這說明桂陶傳統的刻畫裝飾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原來的刻畫紋飾,發展成了刻畫書法,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也為以後欽州桂陶的發展奠定的基礎。另外,能在陶碑上進行長篇刻字,對泥料精細程度的要求非常高,這說明當時桂陶的選料工藝已經和後世很接近了。

從宋朝到清朝早期,這個時期是中國瓷器的鼎盛期,廣西桂陶亦受中原瓷器影響,形成一個瓷器發展期。較典型的有:藤縣宋代中和窯、桂平宋瓷窯、興安嚴關窯、柳州大埔窯、永福窯田嶺窯、北流嶺垌窯、合浦上窯村窯,等等。在瓷器快速發展的這個階段中,廣西陶器處於一個緩慢發展期,主要為生活用品制陶。此時,欽州陶長期處於自產自銷的狀態,傳統的藝術陶受到新興的藝術瓷的壓制,但所幸制陶工藝一直有完好保留和傳承。這個時期最大的制陶工程是欽州城牆磚的燒制工程。這些磚每個“長一尺、大六寸、厚四寸“,有一千多萬個。《欽縣誌》上說,這些城磚“人工與火力、燒制兩難”“而欽竟有此特色,傳之今茲。。。足見我欽陶業之專長,自昔已然。”。

進展

發起

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活動是一項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國家註冊陶瓷價格評估師陳向進先生,廣西博物館原館長蔣廷瑜先生,《廣西文學》原副主編潘榮才先生聯合發起的旨在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動。活動通過進一步挖掘廣西桂陶文化遺產,傳承及傳播廣西桂陶文化,以促進廣西坭興桂陶文化產業的振興 與發展。

廣西北部灣地區是中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之一。早在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北部灣地區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等國家開展商貿交流活動。兩千年後的1984年,在新中國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23屆洛杉磯奧運會之際,洛杉磯的美國商人通過香港商人攜帶感恩節使用的“美國火雞”陶器樣品,來到具有萬年制陶史的中國廣西。中國坭興陶藝術大師鄧敦偉、李人帡結合中華民族文化元素對“美國火雞”重新進行藝術設計,創作了凝聚中美文化交融結晶的坭興藝術品,並賦予一個神話般的名稱“神鳥”。最終,30萬隻中國“神鳥”跨越太平洋翱翔美國,締造了迄今中國單件陶器藝術品一次性出口歐美市場數量最大的行業奇蹟,開創了新時期“一帶一路新絲路”文化商貿的先河,成為新時期“一帶一路新絲路”中美文化貿易的典範,充分體現了北部灣地區在“一帶一路”商貿、文化交流方面積極進取的精神。

美國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

“萬年桂陶萬里行”活動始於2015年,2015年3月至7月先後開展了“漂洋過海尋‘神鳥’”等先期活動及“萬 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取得顯著成效。“萬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從廣西南寧啟程,途經廣州、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聖地亞哥和舊金山,沿途開展了萬年桂陶文化傳播工作。

由廣西桂陶界與廣西考古界共同推選出凝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中華寶鼎”坭興桂陶藝術珍品,由中國坭興桂陶界唯一國家註冊陶瓷價格評估師陳向進一行三人,於台北時間6月22日從南寧啟程,經過美國多個城市,整個行程一萬六千公里,至太平洋時間6月30日抵達舊金山,共同紀念巴拿馬博覽坭興百年金獎慶典。

“萬里行”活動啟程後,先後來到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拉斯維加斯、聖地亞哥巴拿馬博覽會中國館、聖地亞哥“企業號”航空母艦、聖塔巴巴拉、蒙特雷、蒙特利半島、史丹福大學等地,開展坭興桂陶文化傳播活動。

國內行啟動儀式

“萬年桂陶萬里行-國內行"啟動儀式於2015年8月18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萬年桂陶萬里行”擬在今後五至十年內走至五大洲及全國各省份,包括港澳台地區,以更好地傳播廣西桂陶文化。至今年底擬走至江西景德鎮、江蘇宜興、福建泉州等地。

登上美國“僑報網”月點擊排行榜榜首

“萬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2015年6月22日從南寧啟程,途經廣州、洛杉磯、拉斯維加斯、聖地亞哥和舊金山,沿途開展了萬年桂陶文化傳播工作,引起了當地華人和國外文化藝術家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讚嘆。美國《僑報》於7月18日報導了“萬年桂陶萬里行-美國行”活動,其關於“萬年桂陶萬里行”的新聞報導登上美國“僑報網”月點擊排行榜榜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