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岩雕群遺址

簡介

台灣高雄的崖雕。有豐富的歷史研究價值。

萬山岩雕群位於高雄縣茂林鄉魯凱族萬山社的傳統領域中,是高業榮老師於1978年研究魯凱族文化時,經萬山族人帶領而發現的。因為是台灣史前藝術的重大發現,1989年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截至2008年為止,萬山岩雕群共有四處十四座岩雕被發現。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訂,新增遺址類專章,故於2006年4月重新指定為縣定遺址。2008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邀集專家學者前往勘查,並於同年8月公告為國定遺址,委由高雄縣政府文化局管理維護。
為幫助一般民眾、國中小教師及嚮導建立起遺址保存維護的正確觀念,使民眾更了解史前「岩雕藝術」的文化內涵,以及嚮導應具備之專業知識,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特別委託高雄縣政府文化局辦理此次的「國定遺址萬山岩雕群研習營」。邀請相關之專家學者與會,於研習過程中介紹遺址之歷史意義、部落文化特色及相關法令,讓學員對此特殊文化遺產能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能建立保護文化資產的觀念。

地理位置

高雄市茂林區達克車段18號、28地號及高雄市茂林區沙古吾段13號、25地號土地。

人文歷史

1.民國67年,當時在屏東師範學院任教的高業榮老師,於該縣濁口溪上游北岸,發現台灣第一、二座岩雕遺蹟,高老師依照當地原住民賦予的地名,取名為「孤巴察峨」,「祖布里里」;民國73年又發現第三處岩雕,命名為「莎娜奇勒娥」,民國78年,內政部將「孤巴察峨」、「祖布里里」、「莎娜奇勒娥」三處岩雕,指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萬山岩雕」。
2.民國91年底,高業榮老師在魯凱族原住民的帶領下又發現了第四處岩雕(命名為:大軋拉烏),原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3年前往勘查「大軋拉烏」時,於大軋拉烏西側三十公尺處發現一處疑似岩雕刻痕;同年四月間,三立電視公司前往萬山岩雕拍攝,又於大軋拉烏西側再發現數處疑似岩雕的刻痕民國95年研究團隊再度於「大軋拉烏」附近發現刻有紋路的石頭,遺址本體現計有4處共10塊岩石上有人為刻痕,萬山岩雕形成一岩雕群。
3.民國97年文建會會同專家學者辦理之遺址現勘,又於「祖布里里」發現一處新岩雕及「大軋拉烏」發現三處新岩雕,總計「萬山岩雕群遺址」共有4處14塊岩石(岩雕本體)。

著名景點

1.萬山岩雕圖案母題具有族群文化發展的高度價值,同時具有高度敘事的意涵。岩雕母題有具體構圖,非為雜亂無章即興之作。族群社會利用圖案母題表現故事,顯示該社會已有高度發展:萬山岩雕群遺址在文化人類學、建築學以及相關台灣南島語族研究上有重要意涵。
2.為省內唯一之大型雕刻遺址。自1970年代被學術界研究以來,歷經民族學、人類學、藝術學等不同學科之研究,已具有學術研究之初步價值,開創我國岩雕研究之領域。 3.岩雕就考古學來講,岩雕之技法、母題及其相關之組成,均具有豐富的意涵。 4.萬山岩雕群遺址具有數量上的唯一性。 5.除部份岩雕本體受自然風化及人為損害外,岩雕本體及周圍環境,仍具完整性。 6.岩雕具有獨特性且深受國人矚目,有其特殊性之展示教育意義和潛力。 7.為台灣唯一的岩雕群,但在中國大陸及太平洋地區都有類同之文化體系。未來,萬山岩雕群遺址有其跨國研究之意義,並可能與南島語族之起源研究有關。

旅遊信息

1.孤巴察峨:人像紋、百步蛇狀紋、圓渦紋。
2.祖布里里:足掌紋、杯狀坑,散置凹點。
3.莎娜奇勒娥:大凹坑,散置凹點。
4.大軋拉烏:格狀紋、眼形紋、圓渦紋、散置凹點(似魯凱族衣飾邊緣裝飾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