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性能
明朝有一種叫萬人敵的燃燒性火器,這種火器是用泥製成的,周圍留有小孔的空心圓球,晾乾後裝填火藥,並摻入有毒物質。當敵人攻城時,點燃引信,拋到城下,火焰會四面噴射,並不斷旋轉,燒灼敵軍。因為它製作簡單,取材又方便,又有殺傷功能,所以才有此稱號。
文獻記載
按《天工開物》初刊於明崇禎十年,則“作者不上十年”的萬人敵出現時間應當在天啟末至崇禎初。
《天工開物·佳兵第十五·萬人敵》:萬人敵,凡外郡小邑乘城卻敵,有炮力不具者,即有空懸火炮而痴重難使者,則萬人敵近制隨宜可用,不必拘執一方也。蓋消黃火力所射,千軍萬馬立時糜爛。其法:用宿乾空中泥團,上留小眼,築實消黃火藥,參入毒火、神火,由人變通增損。貫藥安信而後,外以木架匡圍,或有即用木桶而塑泥實其內郭者,其義亦同。若泥團必用木匡,所以妨擲投先碎也。敵攻城時,燃灼引信,拋擲城下。火力出騰,八面旋轉。旋向內時,則城牆抵住,不傷我兵;旋向外時,則敵人馬皆無幸。此為守城第一器。而能通火藥之性、火器之方者,聰明用人。作者不上十年,守土者留心可也。
作品介紹
《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國科技史料中保留最為豐富的一部,它更多地著眼於手工業,反映了中國明代末年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生產力狀況。
實戰描述
寧遠之戰
明軍把棉被捲起來,點上火,扔下去,轉瞬間,壯觀的一幕出現了。 沾滿了火藥的棉被開始劇烈燃燒,開始四處飄散,漂到哪裡,就燒到哪裡,只要沾上,就會陷入火海,即使就地翻滾,也毫無作用。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伴隨著恐怖的大炮轟鳴聲,一道火海包圍了寧遠城,把無數的後金軍送入了地獄,英勇的後金工程隊全軍覆沒。
這種臨時發明的武器,就是鼎鼎大名的“萬人敵”,從此,它被載入史冊,並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燃燒瓶的雛形。
明末開封之戰
崇禎十五年正月,農民軍乘著元旦再次向開封守軍猛攻,程式還是一樣,先是向城上打炮,然後埋伏在護城河外的數萬農民軍一躍而起,沖向城牆。這次已經有不少戰士衝上城牆了,守軍急忙用“萬人敵”和蘆柴投向農民軍登城的地方,再加上烘藥和油,頓時城上烈焰彌天,農民軍無處立足,再次敗退,已經上城的農民軍皆被殺死。
社會評價
“守城第一器”——宋應星 《天工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