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意義位於萊比錫的各民族會戰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它紀念了1813年10月16到19日在萊比錫城門口爆發的民族大會戰而建造的。它是萊比錫的標誌之一,是古戰場上一個明顯的地標,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紀念碑。歷史背景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的決定性戰役,又稱萊比錫各民族大會戰。戰爭的一方是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瑞典組成的聯軍約30萬人,另一方是拿破崙一世統帥的法軍及萊茵聯邦的軍隊約20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戰鬥中反法聯盟方面喪失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會戰的直接結果是拿破崙一世在德意志的統治最終崩潰,萊茵聯邦解體。建築特色紀念碑高91米,有500級台階。碑體正面是高達十米的英雄浮雕,頂端是四個持劍而立的巨型戰士,德意志的民族主義甚至是納粹主義都可以從這裡找到起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特意在萊比錫大會戰紀念碑前舉行隆重的誓師大會,此處也變成納粹主義最龐大的精神道場。歷史沿革紀念碑在1898年10月18日奠基。當時的紀念碑修築工程歷經了15年之久,1913年10月18日才正式落成。長年累月的風雨洗禮已經使整個花崗岩碑體呈黑褐色。相關信息該紀念碑由柏林建築師布魯諾·施密茨設計完成。其業主是克萊門斯·提摩(1861-1945),是德意志愛國者同盟的主席和萊比錫阿波羅共濟會會員,他通過特別設定的彩票和募捐來籌款建造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