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草辮技藝

萊州草辮技藝

萊州草辮技藝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據《辭海》記載,我國草帽辮尤以山東掖縣的產品最為著名。據《萊州市志》記載萊州草辮源於沙河一帶農村,民間傳說已有1500年的歷史……。

項目類別: 萊州草辮技藝 保護單位: 萊州市文化館
主管部門: 山東省萊州市文化局
據《辭海》記載,我國草帽辮尤以山東掖縣的產品最為著名。據《萊州市志》記載萊州草辮源於沙河一帶農村,民間傳說已有1500年的歷史……。
萊州市沙河鎮座落在風光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的萊州灣畔;處於煙臺、青島、濰坊三市交界處,轄116個自然村,106000人,歷史上就是物質文化交流的中心。
據《萊州市志》記載,源於沙河一帶農村的萊州草辮
“明代經直隸、豫州等地在國內傳播。鴉片戰爭後,成為我國最早進入西方市場的商品之一。”“十九世紀中葉,魯省辮商雲集沙河,坐莊收購,由煙臺青島裝船外運。僅三五年間,沙河便成為全國草辮生產和出口的中心。”“清末,經沙河運至青島、煙臺而輸出海外的草辮價值折合白銀,1904年約150萬兩,1905年約340萬兩,1906年約430萬兩,1910年約1300萬兩……”“民國初年,我國草辮四大名產‘沙河白’、‘沙河黃’、‘沙河鋸條’、‘萊州花’……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特別獎,被譽為世界最優質的草帽辮。”
草辮的掐法有3根草的、5根草的、7根草的等等不一。花樣雖各不相同,但基本掐法一致:拇指掐正面,食指恰反面,經過壓、挑,幾根麥稈左右上下,如龍飛鳳舞,變化萬千。技藝之高超,產品之精美堪稱一絕。
新中國建立之後,萊州草辮得以飛速發展,相繼建立了址在沙河的益新草辮廠及址在掖城西關的掖縣育新草辮廠,萊州草辮的花樣品種也增加到二千多個,以掐辮子為業的婦女遍及萊州鄉村。草辮成為許多農村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這期間來沙河學習草辮工藝的已遍布全國100多個縣、市、區。應當說沙河草辮為我國眾多縣市的農村經濟作出過重大貢獻。
如今萊州市草藝品行業已完成年總產值10億元,出口創匯5350萬美元,然而傳統的以麥稈草辮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卻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機織半成品原料、玉米皮辮等新型草藝品原料。這一花引來百花開,百花爭艷一花凋的局面已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已採取許多措施,對有著悠久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和保護,使沙河草帽辮這一草藝品的先花更加絢麗多姿,發揚光大。
萊州市草藝編制歷史悠久,以精美的工藝、獨特的風格、濃厚的鄉土特色和兼備欣賞與實用的價值,博得國內外商賈青睞,產品行銷國內和世界各地。
萊州草辮源於沙河一帶農村,據傳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世紀60年代開始出口,是我國最早進入西方市場的商品之一,沙河由此成為全國草辮生產和出口的中心。1896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鄂創辦草辮業,特聘掖縣(即萊州)藝人前去傳藝。民國初年,全國草辮四大名品“沙河白”、“沙河黃”、“沙河鋸條”、“萊州花”均為掖縣人所創。其品質之優為當時義大利“正草黃”和日本“劈草貨”所不及。1915年,四大名品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太平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特別獎,被譽為世界最優質草帽辮。
20世紀50年代,主要產品在傳統的麥稈草辮、草帽、提籃等基礎上,增加了玉米皮編制提籃、提袋、茶墊、坐墊、地席、門帘、果盒、紙簍、拖鞋以及用麥草製作的貼畫貼盒等。麥草貼畫集油畫、工筆畫等藝術於一身,多表現花鳥蟲魚、虎嘯深山、鹿鳴翠谷秋菊傲霜、紅梅吐香、懸崖飛流等題材。麥草貼盒多取型於東西方古建築,或樓、台、亭、閣,或教堂、古堡,或城市一條街,或鄉村院落等等,為各國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所喜愛。近年來又試製麥草、皮革合編品獲得成功。從1983年以來,萊州草藝品共獲國家級獎9項,省級獎15項。“玉宇”牌草藝品已發展至4000多個花色品種,銷往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和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多年來一直穩居全國同類產品首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