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是年,萊州知府熙臣(字敬甫),秉清廷關於各府州縣設學堂之諭,創辦“萊州府官立中學堂”。校址選在考院(今雲峰山賓館址),因籌建未就暫設舊道署(今材機廠址)。招生1個班,40人,另有師範學生20人,附設於中學堂。設監督1人,監學1人,教習4人。秦××(名字不詳)為第一任監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4月,萊州知府熙臣為籌措中學堂辦學經費在北海書院設“學田繳價公局”,變價處理學田。
7月,萊州府掖縣學田繳價公局立碑記其變價處理學田及本息用向事宜。
是年,考院校址落成,學堂隨即遷入,同時知府熙臣勒石登明學堂經費使用辦法。(此碑於2002年5月1日被發現,現存萊州一中文博館。)
是年,秦××離任,劉啟昌接任監督。
清宣統元年(1909年)
是年,中學學制由5年改為4年,師範學堂增為兩個班,學校共有教習9人。
清宣統二年(1910年)
首屆學生畢業離校。
清宣統三年(1911年)
春,招收新生1個班。
冬,國文教習趙金漳先生組織萊州同盟會準備反清起義,“擬在本校大舉,以光複本縣”,被官府偵悉,派兵鎮壓,其好友、學生四人被捕遇難,趙金漳幸得脫險,潛回原籍。
民國元年(1912年)
是年,學校改稱萊州中學校。劉啟昌離任,劉章楹接任校長。
民國二年(1913年)
是年,萊州中學校改為“山東省立第十四中學校”。劉章楹校長離任,李浩光接任校長
民國三年(1914年)
是年,原膠州“省立第十六中學校”和藍村的“膠萊中學校”均併入萊州“省立第十四中學校”,學校更名為“山東省立第九中學校”,學生增至兩個班。 是年,宣統三年所招學生畢業離校。
民國4年(1915)
是年,招收新生1個班。
民國五年(1916年)
是年,招收新生1個班。
是年,築教室1個,計3間。
民國六年(1917年)
是年,招收新生1個班。
是年,築樓房1座,計5間。
民國七年(1918年)
是年,招收新生1個班。
10月14日,校長李浩光赴北京參加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會期至11月2日。
民國八年(1919年)
春,學校成立校友會,制定校友會簡章,定期出刊校友會雜誌。
春,校友會出版刊物《雜誌》,上載校訓為:誠(勤懇、敬慎、樸實),勇(堅苦、進取、果毅)。《校友會歌》為:……願吾輩務實勿徒存心博虛聲,復願我有恆,凡有志者事竟成。……賡歌祝前程,欲與鵝湖鹿洞爭,是在共進行。”
5月,學生曹仞千等組織成立“十人團”,聲援北京學生“五·四”運動。組織遊行示威,查禁日貨,募捐贖路,義演籌資。並編白話報,連同《公啟》一文寄往上海《申報》。
春、秋,各招新生1個班。
民國九年(1920年)
春、秋各招新生1個班。
是年,李浩光校長離任,孫遵善接任校長。
民國10年(1921)
春、秋,各招新生1個班(始稱12級、13級)。
民國十一年(1922年)
春,招收14級新生1個班。
秋,招收15級新生1個班。
是年,教育部公布《學校系統改革案》即“壬戌學制”,規定中學修業年限為6年,高中國中各3年,學校尚未執行。
民國十二年(1923年)
春,招收16級新生1個班。
秋,招收17級新生1個班。
是年,執行壬戌學制,學校只辦國中,學制3年。
是年,孫遵善校長離任,李浩光復任校長。
民國十三年(1924年)
春,招收18級新生1個班。
秋,招收19級新生1個班。
是年,建樓房1座,計5間。
民國十四年(1925年)
春,招收20級新生1個班。
“五卅”運動期間,學生上街遊行示威,聲援上海工人運動,揭露英國人在上海犯下的罪行。
6月,出版《山東省立第九中校同學錄》,李浩光校長作序,記載著教職工及14至20級學生名單。
秋,招收21級新生1個班。
民國15年(1926)
春,招收22級新生1個班。
秋,招收23級新生1個班。
民國十六年(1927年)
春,招收24級新生1個班。
4月20日,出版《山東省立第九中學校同學錄》,記載著教職工及19至24級學生名單。 秋,招收25級新生1個班。
是年,在學校學生自治會主席鄭耀南等人的組織領導下,學生示威遊行,要求當局取消讀經和會考的決定。
是年,學校執行南京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頒布的《學校歷》規定,即秋季始業,中學寒假兩星期,暑假45日,放假1天的節日有:中秋節、重陽節、武昌首義、國慶日(10月10日)、總理生辰、冬節、元旦、總理逝世紀念日、黃花崗烈士殉國紀念日、植樹節、學生運動紀念日(5月4日)、慘案紀念日(5月31日)、夏節、學校紀念日。不放假紀念日有:世界勞動節(5月1日)、國恥日(5月9日)。
民國十七年(1928年)
開學初,學校藉口張榜掉名,讓鄭耀南降兩級重當新生,實則給予處分,鄭耀南嚴正抗議,憤而離校。
春,招收部分學生,後併入25級。
春,王鼎臣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掖縣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6月,軍閥劉珍年、劉志陸混戰,強占校舍為兵營,學校被迫停辦。
民國十八年(1929年)
上半年,軍閥任應岐與黃風岐在膠東混戰,學校仍被占作兵營,繼續停學至暑期。
暑期,戰事平息,學校復學。招收27級學生,後併入25級。
12月,出版《同學錄》,記載著教職工及22至27級學生名單。
是年,學校定名“山東省立第九中學”。李浩光校長離任,朱文會接任校長,設教務、訓育、事務三處。
民國十九年(1930年)
春,招收26級新生1個班。
3月,遵照教育部關於“每年3月12日總理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的訓令,學校宣傳植樹1個周。
7月,23級學生畢業。
秋,招收27級新生1個班。
是年,省教育廳撥款3622元,用以修繕校舍和購置教學設備及圖書。
民國二十年(1931年)
春,招收28級新生1個班,40人。
春,朱文會校長離任,彭雨霖(字沛民)接任校長。
7月,24級學生畢業離校。
7月,中共掖縣縣委派共產黨員於仁樂領導九中和師範學生運動,成立學校第一個黨小組,由於仁樂、張福之和韓程九(師範)組成。
8月,招收29級新生1個班40人。
9月,“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北三省後,孫鼎、李殿魁(字佐長)、姜克明、沈榮貞等組織發動學生掀起“收復失地”、“抵制日貨”的愛國示威遊行。
11月,在抗日救亡形勢的推動和國文教師王升初(共產黨員)、理化體育教師耿慰紱、地理教師張禮賢指導下,28級學生馬少波、王法傳、張復慶、張鑄齡、於明德、張烽、傅建基,29級學生張敬德、王登壽等發起成立天外文學社,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活動,馬少波任社長,張鑄齡、傅建基任副社長,創辦《天外》文學周刊(1932年1月改為半月刊),馬少波任主編。
是年,學校組織畢業班共29名學生參加省級會考,成績全部合格,及格率全省第1名。
是年,省教育廳撥款2031元,用於修繕、購置和運動會之費用。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
1月,25級學生畢業離校。
3月,招收30級新生一個班。
春,學校召開規模較大的田徑運動會,省廳撥運動會經費405元。 6月,學校組織軍訓,由於國民黨軍官帶槍上課並虐待學生,引起學生不滿。一天夜間學生張貼大標語“打倒彭沛民”、“收復失地、還我河山”、“中國共產黨萬歲!”。彭沛民勾結軍警進校搜查,無理解聘驅逐王升初、耿慰紱老師離校,並以取締“非法書刊”為名,查封了《天外》半月刊,學生罷課4天。省教育廳迫於形勢,罷免了彭沛民校長職務。
7月17日,奉省教育廳令高象九接任校長。
8月27日,錄取31級新生45人開學。(報考人數為126人)。
9月16日,軍閥劉珍年部進駐掖城,省軍(韓復榘部)也奔集掖城,城內一片慌亂。是夜,校長召開教工緊急會議,商議避禍之策。
9月17日早,學生逃難離校回家,下午劉軍占據學校,設為司令部。
12月,戰事終息,劉軍撤離學校,月底學校復學。 是年底,省政府208次會議通過九中遷址平度之議案,影響迅速波及全校及掖縣各界。 是年,出版《九中同學錄》。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
2月10日,奉省教育廳令,高象九校長、校務處梁建常、事務處主任孟滄洲、訓育處主任李士英去平度籌建九中,校舍定名為“山東省立第九中學臨時校舍”,共設五個院子。至2月23日止,九中新址設計規劃籌建改修在平度縣政府統一部署下,進展順利。
是月,省政府遷九中於平度之令因掖邑人士趙森堂、宋鵬程、張勤三諸先生和地方議將舊道署地基11畝房舍40餘間劃歸學校而罷。學校重修被戰事所毀之房舍,同時又擴建新校舍,受到熱心教育人士之襄助。遂立碑記之。(此碑尚存於一中)
3月,學校南鄰崔姓菜農家發生地雷(劉珍年部所遺之爆炸物品)爆炸。全城震驚,致學校多處建築被震壞,釀成巨災,損失慘重。
是春,增添教學設備,包括教桌凳120套,禮堂大凳12條,辦公桌、椅若干,新購保險柜、留聲機、體重磅、汽燈等,添置圖書儀器若干,教學及師生生活設施煥然一新。 春,成立學生自治組織“九中村政府委員會”,27級學生李子育任常務幹事。
5月1日,學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共刊出12期,5期後改為月刊。)
6月,26級畢業生參加全省會考,學校成績居40所與考學校第7名。
7月,26級學生畢業離校。
秋,招收32級新生49人1個班。
秋,成立學校新一屆學生自治會。28級學生馬佑寰任常務幹事,修定學校學生自治會章程。
秋,將各處室辦公室均集中前樓統一安排,集中辦公。克服精神煥散、效能不濟之弊。
冬,中共萊陽縣委在九中建立支部,梁輯卿任支部書記,由萊陽縣委領導。
12月31日,舉行新年大規模遊藝會和成績展覽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
1月,27級學生畢業離校。
春,招收33級新生1個班47人。
春,根據山東省教育廳指示,學校改稱“省立掖縣初級中學”。
春,成立學校第二屆學生自治會,29級學生曲殿寶任常務幹事。
春,將教務處、訓育處合署辦公,以便更協調地培養學生。
春,植樹200株,木本花100株,校園隙地皆種草花,辦公室前置盆花,種綠草地一處。
春,中共掖縣縣委在九中建立支部,李伯民任支部書記,隸屬掖縣縣委。
5月,省教育廳撥款490元,購圖書150冊,雜誌30種。學校圖書3000餘冊。
5月,馮玉祥由濟南去蓬萊,路經掖縣時在省立掖縣初級中學向師生講話,傳播抗日救國思想,使學生受到極大教育。
6月,28級學生參加全省第四屆畢業會考,學校成績列48所學校之第12名。
6月,出版《山東省立掖縣初級中學同學錄》,記載著教職工及33級學生名單。
7月,28級學生畢業離校。
8月,招收34級學生1個班,46人。
9月29日,校《文峰周刊》第一卷第一期出版。(每學期一卷,一卷12期,共出版5卷60期)
是年,學校為獎勵學生刻苦讀書,設獎學金制度,每學年3人獲獎,獎金為每學期30元。 秋,成立學校第三屆學生自治會,30級學生張永和任常務幹事。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1月,29級學生畢業離校。
2月,招收35級新生1個班,45人。
春,成立學校第4屆學生自治會,31級學生李盛世任常務幹事。
暑期,魯西發生水災,大批難民來掖,“同學會”發起募捐救災活動。
7月,30級學生畢業離校。
8月,招收36級新生1個班46人。
冬,學校“抗日救國會”成立。孫耀祖任主席,張廣和任副主席。
12月9日,北平爆發了學生救亡運動。全校同學在抗日救國會的統一領導下罷課回響,並與萊陽鄉師聯合,彼此相互支持,把愛國救亡運動推向高潮。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1月,元旦歡送31級學生畢業離校。
2月,招收37級1班35人。
春,成立第6屆學生自治會,33級學生薑志尚任常務幹事。
春,為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學校通過“抗日救國會”號召學生集股(每人1元),辦起“消費合作社”,廉價供給學生日常用品,年終結賬分紅。
7月,32級學生畢業離校。
8月,招收37級2班55人。
11月,高象九校長參加全國中等學校校長會議。
12月,高象九校長編著的《最近四年的省立掖中》出版。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1月,33級學生畢業離校。
2月,執行部頒《中等學校強迫課外運動試行辦法》,下午3時後不安排上課,每日運動2小時以上。
6月底,34級學生畢業離校,此時學校共有在校生233人,其中男生219人,女生14人。
7月,盧溝橋事變,縣長劉國斌逃離掖縣,學校失去正常秩序,惶惶不安。
9月,高象九校長傳達省教育廳令,“省立掖縣初級中學”解散。
民國二十七——二十九年(1938年—1940年)
抗日戰爭爆發,學校被迫停辦。
民國三十年(1941年)
秋,西海地委專署決定籌建西海中學,孫伯阿、鄧緘三、沙曉東等負責籌建事宜。
秋,在朱漢中心國小舉行招生考試,並確定了錄取名單。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
初,西海中學首屆學生兩個班(包括1個師範班)在朱由村開學,西海專署專員常溪萍兼任西海中學校長。學生按軍事編制,實行供給制。
5月,張意遠任副校長。
是年底,調西海專署教育科科長王熙齋任校長,張意遠改任教務主任,沙曉東任總務主任。
年底,張意遠任黨支部書記,程鈞、梅鴻運任副書記。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
春,招收新生1個班,稱為“永記”,與1942年所招中學班(“合記”)、師範班(“昌記”)對外合稱“永合昌”。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
春,招1箇中學班,稱為“新記”,學校對外稱“新永合昌”。又招1個青師班,稱為“青記”。
夏,“昌記”畢業,原“合記”改為“恆記”,“永記”改為“順記”,“新記”改為“德記”,學校代號為“恆順德”,青師班仍為“青記”。
秋,奉西海專署指示,西海中學與棲招萊聯中在平度大田合併,改稱“西海聯中”,後返回掖縣,在七區(三元)上莊一帶活動,許劍波任校長,吳幸之任副校長,學生400人左右。
11月,吳幸之任校長,任輝山任教導主任。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5月,西海聯中(包括兩掖聯師)與南海中學(原西海中學分校)、兩平聯師合併整編,改稱“西南海聯中”,常溪萍任校長,李新任副校長,校址設在平度北部梁家澗口一帶。在校生500餘人,均為調乾生。
9月,八路軍解放平度城,學校復稱“西海中學”,李新任校長。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
6月,“掖縣中學”在原“省立第九中學”舊址正式開學,掖縣縣長王鳴雷兼任校長,鄧緘三任副校長主持工作。招收新生兩級,其中一級1個班50餘人,二級4個班200餘人。
11月,國民黨第一次進攻掖縣,學校遷到梁郭馬家、驛道台上。此時,粉子山戰役打響,學校先後組織20餘人,由指導幹事張卿媛老師,帶隊參與戰地救護兩個多周。李惠英同學熱情大方,工作潑辣,深受傷員們的讚賞,當即被部隊選招為衛生員。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
3月,學校遷到沿海區柳林頭。
5月,1級50餘人畢業,同時又招收3級學生兩個班80餘人。
9月,根據縣委指示,學生疏散回家,教職工隨機關轉移。28日(陰曆8月14日)晚,路過萊陽院上國民黨軍隊據點時,遭到襲擊,教師由子美、職員劉習凡二人失蹤。
10月3日,掖城解放,“掖縣中學”在柳林頭復學,隨後,根據上級指示,遷夏邱堡,改稱“掖平中學”,鄧緘三任校長。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1月,按上級指示,“西海中學”、“掖平中學”同時停辦。 11月,西海中學和掖平中學在沙河西杜家村復學,稱“膠東區西海中學”。劉仁任副校長,主持工作。
12月,馬曉初、闞作川等人根據西海專署指示,到掖縣城裡籌建“西海中學分校”,選址於掖縣城裡東南隅機房街,馬曉初任校長。教職員14人,招收學生2個班約80人(包括從西海中學本部轉來的一個班)。
學校設施
新校按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標準設計,占地500畝,控制占地20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2萬餘平方米,總投資額3億元,總體規劃設計由全國一級註冊建築設計師、同濟大學莫天偉教授擔綱,設計貫徹“以人為本、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堅持建設生態型教學與生活環境,建築風格獨特,布局合理。2000年11月奠基興建,2002年8月啟動辦學。主要建設項目有:教學樓3棟,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樓3棟,總建築面積8200平方米。行政辦公樓1棟,總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學生公寓10棟,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 教師生活綜合樓1棟,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學生伙房餐廳及特色餐廳各1棟,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圖書科技藝術館,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0人閱讀報刊圖書資料,200餘座大型電子閱覽室和千餘台學生用微機,可為學生提供海量信息和學習支持,36間理化生實驗室超國標一類配置,專業琴房、畫室、舞蹈教室應有盡有。400米標準運動場2個,均為塑膠跑道,可承辦國家級體育比賽。內部設施配套齊全,設有高標準的校園計算機網路、閉路電視教學系統、智慧型音響廣播系統,為學校實施遠程教學、多媒體網路教學、召開電視會議奠定了基礎,也為快速訪問Internet、Chinanet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學校成果
學校不斷探索創新內部運行機制,按照ISO9000國際通用管理標準實行標準化、高水平管理;實行校長分部管理制,最佳化競爭機制,形成了以普通高中教育為主,以藝體教育和涉外教育為輔助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學校已與澳大利亞國際套用教育學會、英國公立赫特福德大學以及天津市樹才中學等國內外學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為各類學生的成長發展拓展了平台和空間;組建起後勤服務集團,在全市率先進行後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逐步形成了現代學校後勤管理與服務體系。今天的萊州一中以恢宏的規模、高標準的配置、優美的環境和開放式辦學、全省領先的教學質量在省內外形成影響,國家教育部、省內外政府官員及各界人士、兄弟學校和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教育機構先後有7300餘人次來校考察訪問,均給予極高評價。2002年11月,成功地為山東省高中建設與發展經驗交流會議提供現場。全校師生員工正為創建全國名校而拼搏奮進。
師資力量
現任領導
蔡潤圃,男,1965年8月生,萊州市文昌辦北關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萊州市教體局局長、萊州一中校長。
1987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1991年8月任萊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科科員。1993年11月任萊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科科長。1995年5月任萊州市教育委員會普通教育科科長。1997年4月任萊州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科科長。1998年2月任萊州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科科長兼團委書記。1999年3月任萊州市教育委員會政工科科長兼團委書記。2000年1月任萊州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12月任萊州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2004年1月調入中共萊州市委辦公室,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2005年7月任萊州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黨史研究室主任。2007年1月任萊州市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兼黨史研究室主任,同月被推選為中共萊州市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2007年6月任萊州市委辦公室主任,同年被推選為萊州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2009年12月任萊州一中校長、黨委常務副書記兼任市教體局黨委副書記。2013年11月至今任現職。
1995.02、1996.02、1997.02、1998.02、1999.02、2005.01、2009.01先後七次受到萊州市委市政府嘉獎。1997.03月被煙臺市委、市政府授予兒少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1998.09被山東省教委授予高中會考工作先進個人稱號。1999.09、2000.09被萊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萊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2003.06被萊州市委評為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7月被萊州市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006年、2007年、2009年萊州市委市政府給予三等功獎勵。2008年煙臺市委市政府給予二等功獎勵、獲煙臺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2010年獲煙臺市教學工作突出貢獻獎。2011年,被煙臺教育局評為“煙臺市名校長”。
劉灃,男,1959年11月出生,山東省萊州市永安街道海廟於家村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萊州一中特聘顧問。
1978年9月曲阜師範學院化學系學習,1982年7月任萊州一中教師,1997年9月任萊州一中教務處副主任,2001年10月任萊州一中教務處主任,2005年5月任萊州一中副校長兼教務處主任,2008年10月任萊州一中常務副校長,2013年8月至今任現職。工作突出,曾榮獲多項榮譽稱號。1996年被評為“萊州市傑出班主任”、“煙臺市教學能手”。2001年榮獲“萊州市傑出教師”稱號,“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004年被評為“萊州市傑出教導主任”、“山東省優秀教師”。2005年榮獲“萊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2008年4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1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座右銘:誠信待人用心做事
李波,男,1962年5月生,萊州市朱橋鎮八里卜子村人。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萊州一中常務副校長。
1981年8月參加工作,曾擔任萊州一中化學組備課組長、教研組長。1999年8月任級部主任,2001年11月任政教主任,2009年9月任副校長,2013年8月至今任現職。現分管學校德育、安全及高一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
多次榮獲萊州市“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及煙臺市學校安全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03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科學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先進工作者。2006年榮獲山東省“綠色學校創建”先進個人。
座右銘: 踏實工作 誠實做人
王曉波,男,1968年10月出生,山東省萊州市沙河鎮小王家村人。研究生結業,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萊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
1989年7月在萊州市高級職業學校任教師、建築專業教研組長,1997年2月在萊州市教育委員會任校產管理科科長、計畫財務科副科長,2001年12月在萊州市教育體育局任計畫財務科副科長、一中新校建設工程指揮部技術負責人,2002年3月任萊州市教育體育局財務審計科科長,2004年9月任萊州市第三職業中專校長、黨支部書記,2008年9月任萊州市第一中學黨委委員、校長助理。2009年9月任萊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
因工作突出,曾先後獲煙臺市優秀指導教師(1992年、1996年),萊州市優秀教師(1996年、2001年、2002年),萊州市教學能手(1997),煙臺市教育系統財會工作先進工作者(2002年),山東省教師住房建設工作先進個人(1999年)等多項榮譽稱號。
教師配備
學校堅持教師專業化發展,不斷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科研,打造了一支以首席教師和首席班主任為核心,以優秀教師和教學能手為主力的科研型、專家型教師隊伍。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4人,山東省優秀教師及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9人,煙臺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傑出班主任、“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7人,萊州市十傑教師、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高中教學先進個人、師德標兵等248人,萊州一中首席教師、首席班主任11人。萊州一中大事記
優秀學生
2001年,山東省文科第二名秦萌
2002年,山東省理科第二名欒肇鵬
2003年,山東省理科第三名孫曉路
2004年,山東省文科第一名宿潔
2005年,山東省文科第一名林小傑
2005年,山東省理科第一名孫林峰
2006年,山東省理科第二名徐陽
200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專業考試全國第一名鄭亞惠
2010年,山東省文科第一名趙芳熠
2010年,山東省理科第二名王盟
2012年,山東省理科第三名孫澤正
2014年,山東省文科第一名馬霄楠
2014年,山東省文科第二名郭佳佩
2014年,山東省理科第二名梁涵清
2015年,山東省文科第二名尹姝之、王泉力
山東煙臺知名高中
山東煙臺教育在山東省一直名列前茅,每年的本科錄取率一直穩居前列。在山東省的百餘所全國高中教育名校中,煙臺市就占據了其中的20餘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