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分類學
在1902年,德國古生物學家休尼博士根據在布里斯托沉積層發現的兩個脊椎骨與一個肱骨,建立為新屬Rileya,屬於植龍目,並以英國古生物學家Henry Riley為名,這些化石與Palaeosaurus cylindrodon、Palaeosaurus platyodon、以及槽齒龍發現於同一地點。稍後在1908年,休尼認為P. platyodon的牙齒類似植龍類,因此歸類於Rileya platyodon。
在1961年,Oskar Kuhn將Rileya重新命名為萊利鱷(Rileyasuchus)。在1994年,阿德里安·亨特(Adrian Hunt)與提出萊利鱷應屬於艾雷拉龍科,但並未正式公布。在2000年,麥可·班頓(Michael Benton)等人指出萊利鱷的模式標本其實是個嵌合體,由一個植龍類的肱骨,與槽齒龍的脊椎骨構成。萊利鱷的目前狀態為疑名。
古生物學
如同其他植龍目,萊利鱷是種半水生、類似鱷魚的掠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