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簡介
四川華西集團在冊職工20036人,其中:在崗14309人,未在崗:5727人,離退休職工29.536人。現有各類專業技術(經濟)管理人員近萬名,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9人,四川省優秀專家6人,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一級項目經理、註冊建造師4000餘人。
集團主業為建築工程施工、房地產開發,具備“科研-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能力。集團公司直屬分支機構(含境外)23家,所屬子公司(含企業、事業單位)24家。
集團以“4+1”戰略支撐進行市場經營布局:即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及西南地區的大本營市場;以深圳為中心輻射珠江三角洲市場;以上海為中心輻射長江三角洲市場;以西安為中心輻射西北市場;積極拓展京津地區暨環渤海經濟圈市場。此外,在非洲、南太平洋、東南亞等國家及香港、澳特別行政區開展外經業務和國際工程承包。
公司組成
四川華西集團是所屬企業聯合體,是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管理的全部企(事)業單位的總稱。包括四川華西集團母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建築工程子公司12家:即中國華西企業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四川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四川省第三建築工程公司、四川省第四建築工程公司、四川省第六建築有限公司、四川省第七建築工程公司、四川省第十一建築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十三建築有限公司、四川省第十五建築有限公司、四川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四川省機械化工程公司;特種專業和配套專業子公司8家:即四川場道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華西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築設計院、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四川華西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華西房地產開發公司、四川華西集團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城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機構6家:即中國華西企業(肯亞)公司、中國華西企業公司坦尚尼亞辦事處、中國華西企業公司斐濟辦事處、中國華西企業公司喀拉蚩辦事處、中國華西企業(香港)有限公司、中國華西企業(CNMI)有限公司;事業單位4家:即四川省建築醫院、四川省德陽建築醫院、《建築安全》雜誌社、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子弟中(小)學校;所屬企業投資設立的分公司逾200家。擁有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1個,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10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4個,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1個,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2個,各類專業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28個,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8個,各類專業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55個,特種專業施工資質2個,房地產開發資質5個,各類專業技術與經濟管理人員12,310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6人,一級項目經理390人,二級項目經理844人。現有總資產55億元,淨資產12億元;2002年度完成產值64億元。 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是四川華西集團的母公司和核心企業。履行四川華西集團範圍內的投資管理職能,並組織營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8個一級增項資質,承擔本級生產經營職能。母公司註冊資金4億元,淨資產8.5億元,總資產18億元,2002年度完成產值16億元。直屬成員單位包括: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八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五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安裝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工程公司以及深圳、上海、北京、廈門、西北、重慶、海南、西藏等8個區域分公司。主項資質等級為: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8個增項資質等級為: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建築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一級、附著升降腳手架專業承包一級、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公路路基工程專業承包一級。是四川省唯一獲得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國內少數主項資質最高、增項資質最多的建築企業之一。四川華西集團暨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具備科研、勘察、設計、施工和投資、建設一體化的生產經營實力,管理科學,業績卓著,專業配套,裝備優良。先後獲得國家最高工程質量獎——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16項、國家優質工程銀獎9項,部省級優質工程獎264項次,國家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49項次。主要市場地域除四川省外,還在深圳、上海、北京、西安、重慶、廈門、拉薩、海口等26個國內大中城市及海外19個國家和地區開拓業務,形成了業主能力強大,專業配套齊全,業務地域廣闊,國內國外發展奮進的格局。
發展歷史
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曾名四川省建築工程組、四川省人民政府建築工程局、四川省建築工程局、四川省城市建設局、四川省城市建設廳、四川省建設廳、四川省建築工程總公司、四川華西集團總公司、西南工程管理局、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等,其基本力量來自四川省建設廳、建工部西南管理總局、建工部一局三大系統。50多年來,分合頻繁,歷經變遷。現擇要介紹如下。
1950年5月,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集中舊政府營繕科技術人員和部分南下幹部,成立國營西南建築公司,是為新中國成立後四川國建設築企業之始。同年9、10月間,成立川西、川南、川北分公司。
1950年5月,重慶市接收私營怡信工程公司、馥記建築營造公司,成立重慶市公建設築公司。
1951年10月,在重慶成立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建築工業管理局。
1952年10月,四川省政府主席辦公室決定,將川西、川南、川北3個分公司合併組成四川省建築工程組,馬識途任組長。
1952年11月,四川省建築工程組旋被四川省政府宣布改稱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建築工程局,馬識途任局長。
1954年9月,西南建築工業管理局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總局,1955年初,總局改稱為建工部西南建築工程管理局。下屬西南一公司、西南二公司、西南三公司、西南四公司。1955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建築工程局改名為四川省建築工程局,同年10月,更名為四川省城市建設局,馬識途任局長。下屬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1956年成立省建三公司。
1956年1月,西南建築工程管理局由重慶遷成都。西南一公司、西南二公司駐成都,西南三公司駐雲南,西南四公司駐重慶,水電安裝工程處更名為西南安裝工程處(1958年又更名為西南第八工業設備安裝公司)。1958年1月成立西南五公司。
1957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城市建設局更名為四川省城市建設廳,並成立四川省建設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馬識途任廳長兼建委主任。
1958年8月1日,根據國務院通知,建工部西南建築工程管理部與四川省城市建設廳合併,定名為四川省建設廳,何郝炬任廳長。下屬省建一公司(原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原省建二、三公司合併組建)、省建三公司(原西南一公司)、省建四公司(原西南四公司)、省建五公司(原西南五公司與直屬24年合併組建)、省建六公司(原西南二公司),由原西南第八工業設備安裝公司主要力量與四川省安裝力量合併組建了省安裝一公司、省安裝二公司、省安裝三公司,由原西南建築工程管理局運輸處、機械施工站等4個單位合併組建了省建築機械化施工總站。
1962年8月,根據建築工程部和四川省委指示,四川省建設廳與建築工程部第一工程局(其前身為建築工程部直屬工程公司,1953年至1956年在長春承建第一汽車製造廠,1957年至1958年更名建工部第一工程局,在黑龍江省富拉爾基承建第一重型機器廠,1958年11月入川承擔德陽第二重型機器廠工程)合併,成立建築工程部西南工程管理局。下轄12個施工企業:西南一公司(建工部一局二公司、省建六公司合併組建)、西南二公司(省建二公司更名)、西南三公司(省建三公司更名)、西南四公司(省建四公司更名)、西南五公司(建工部一局三公司、省建一公司合併組建)、西南六公司(建工部四局二公司更名)、西南七公司(建工部一局四公司更名)、西南八公司(西南一公司二處、西南三公司三處合併組建)、西南九公司(西南一公司三處、西南二公司二處、西南三公司二處合併組建)、西南第一工業設備安裝公司、西南第二工業設備安裝公司、西南建築機械化施工公司(建工部一局機械化施工處、省建築機械化施工總站、建工部五局第四土石方公司第四十一土方大隊合併組建)。
1962年8月,在省建設廳與建工部一局合併組建西南工程管理局的同時,成立四川省建設局,下屬4個公司: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省建三公司、省建四公司。1965年8月,撤銷建工部西南建築工程局,成立建築工程部第一、二、三、四工程局。第一工程局駐成都,第二工程局駐重慶,第三工程局駐渡口(後遷貴州安順市),第四工程局駐貴陽。建工部第一工程局所屬單位有:一公司(原西南一公司)、二公司(原西北二公司)、三公司(原西南三公司)、四公司(原西南七公司)、五公司(原西南五公司)、六公司(原西南九公司)、101公司(河南公司)、102公司(山東公司)、103公司(江蘇公司)、安裝一公司(原西南安裝一公司)、安裝二公司(原西南安裝二公司)、機械化施工公司(原西南機械化施工公司)。
1970年,101公司、102公司、103公司回河南、山東、江蘇歸原建制。
2002年6月,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整合了多個法人實體和省外重要經營區域的組織機構和施工力量組建成特級公司,成為四川省唯一獲得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建築企業。直屬分支機構包括: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八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第五建築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安裝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工程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西北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四川華西集團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投資、管理的企(事)業法人實體共30家,固定職工37895人。李純剛為現任董事長(法定代表人)。
經營概況
2006年末,集團公司總資產95.74億元,總負債84.75億元,淨資產10.99億元,資產負債率88.2%;扣除含量工資節餘和應付福利費後為78.98%主營業務收入127.62億元,實現利稅總額5.25億元,實現利潤4452萬元,承擔社會職能和負擔離退休職工等各項費用9100萬元;在崗員工人均年收入25934元。
2007年1-10月集團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主營業務收入106.8億元,完成年計畫110億元的97%,施工面積2234.8萬平米,新開工面積875.1平米,竣工面積383.8萬平米。
2007年截至目前為止,工傷事故死亡6人(省安監局下達控制指標為16人),小於千分之5;重傷3人;杜絕重特大傷亡事故、火災事故和機械設備事故。
榮譽
集團先後榮獲:魯班獎及創魯班工程特別榮譽獎20項,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10項,184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中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先進施工企業,中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優秀企業,中國建築安全生產先進集體,中國用戶滿意施工企業,“守契約,重信用”企業。2006年列中國500強企業第297位,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78位;2007年列“四川企業100強”第9位,“ENR中國承包商企業60強”第18位。
發展策略
一、戰略定位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最佳化結構,科學管理,提高效益,增強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和資本(資產)運營能力,推進華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2010年底前,完成股份制改造,力爭上市;到2015年底,發展為主營優勢突出,產業結構合理,品牌文化先進,盈利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企業集團。
二、戰略目標
1、經營規模
2010年實現150億元;2015年實現200億元。
2、經營效益(稅前利潤)
2010年實現7000萬元;2015年實現1.5億元。
3、淨資產收益率
2010年實現4.5%;2015年實現9%。
三、戰略措施
1、深化改革
2010年底前,全力推進並完成集團股份制改造工作;力爭上市。
2、創新機制
股份公司產權多元,股本結構合理;母子公司組織體制良性運行;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經營管理機制適應市場競爭要求。
3、最佳化結構
(1)調整產業結構。鞏固主業優勢,確保集團兩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向建設部新頒布的工程總承包特級資質轉換;增強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加快房地產業務發展速度,2010年底前,開發集團現有條件較好的存量土地,立即啟動曹家巷改造項目和二仙橋開發項目。抓好商品混凝土、預製管樁、加氣砼、水泥製品等項目,帶動工業發展。(2)鞏固“4+1”市場經營格局。把握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和集團有限資源的合理流向,嚴格控制“開點鋪攤,分散資源”,繼續鞏固“4+1”的市場經營格局――以成都為中心,發展四川及西南地區市場;以深圳為中心,發展珠江三角洲市場;以上海為中心,發展長江三角洲市場;以西安為中心,發展西北市場;同時,開拓環渤海經濟圈市場,形成新的支撐。加大外經業務的拓展及合作力度,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形成集團的重要戰略補充。
(3)人才科技強企。改善員工隊伍結構,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加強人才的發掘、培養、引進、交流、儲備,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企業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與機制;整合科技資源,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研發能力;鼓勵獎勵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套用推廣;鼓勵獎勵工法編制、專利和科技進步獎的申報。
4、科學管理
(1)設定更為合理的經營績效考核體系。從2008年起,對子公司(單位)的經營績效考核,以“利潤、淨資產收益率”的考核為主要權重,加強考核時效約束。
(2)消滅項目虧損。從2008年起,在施項目嚴格控虧和虧損責任追究,新開工項目一律不允許虧損;堅持“責權利”統一的原則,探索項目管理的有效模式,區分項目決策責任和項目管理責任,嚴格激勵約束措施。(3)強化應收帳款管理責任。至2008年底,三年以上帳齡的應收帳款應大幅降低;從2008年起,年度工程款回款總額必須達到當年度實際完成工作量的100%以上,2010年底前,集團應收帳款總額應低於現有總額的50%。
(4)加大資金集中調控力度。探索適合建築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新模式,逐步實現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全覆蓋。
5、品牌文化
進一步提升華西集團的行業地位和社會形象,規範華西品牌的管理和使用,大力倡導“愛我華西”,弘揚先進的企業文化,充分調動企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