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和1561年之間建造的。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華西里·柏拉仁諾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禮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華西里教堂”。柏拉仁諾教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北緯55°45′08.88〃,東經37°37′23.00〃),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卡亞塔。教堂雖不巨大,卻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該教堂的設計跟隨了同時代的穹頂教堂風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亞科沃的施洗約翰斬首教堂(1547年)。

(圖)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託,為紀念其對喀山汗國的征服而於1555年和1561年之間建造的。1588年,費奧多爾·伊萬諾維奇沙皇在該建築中一位俄羅斯東正教聖人華西里·柏拉仁諾之墓東上方添置了一個小禮堂。此後,該教堂就被人們普遍稱為“聖華西里教堂”。柏拉仁諾教堂位於紅場東南部(北緯55°45′08.88〃,東經37°37′23.00〃),對面則是克林姆林宮的斯巴斯卡亞塔。教堂雖不巨大,卻在一個地基上集合了九間禮堂。該教堂的設計跟隨了同時代的穹頂教堂風格,尤其是科洛緬斯科耶的耶穌升天教堂(1530年)和季亞科沃的施洗約翰斬首教堂(1547年)。

簡單概述

(圖)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柏拉仁諾教堂近景在華西里·柏拉仁諾教堂前的小花園中有一座銅雕塑(英文),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空位時期集結志願軍(“第二民軍”)抵禦波蘭侵略軍的愛國者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庫茲馬·米寧。這座雕塑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И.П.馬爾托斯完成的,最初被放置在紅場中央,蘇聯政府認為該雕塑阻礙了閱兵儀式上軍隊的行進,於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前。華西里·柏拉仁諾教堂最初的構想是建造一群小禮堂,每一個禮堂代表一個聖人,寓意每到一個聖人的節日,沙皇就打贏一場戰鬥。但中間的一個單獨的塔將所有空間整合成了一個大教堂。傳說伊凡手下一個失明的建築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阻止了他繼續為其他人建造新的宏偉的塔樓。最近有人推測撒馬爾罕的帖木兒紀念碑或喀山的科沙里夫清真寺的一些元素被運用於聖華西里教堂。因為這座清真寺是喀山汗國的主要象徵。然而最初這座清真寺的形態無人知曉。

建築背景

歷史上蒙古人曾經侵略過俄羅斯, 1552年俄羅斯攻下了蒙古侵略者的最後一個據點——喀山汗國,從而結束了俄羅斯三百年的奴役屈辱歷史,為了慶祝俄羅斯民族的獨立解放,伊凡雷帝下令修建了這座教堂,它是俄羅斯民族獲得獨立精神象徵。

建築特色

(圖)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柏拉仁諾教堂近景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築。其特點是整座教堂由9個墩式形體組合而成,中央的一個最高,近五十米,越來越尖的塔樓頂部突然又出現了一個小小的蔥頂,上面的十字架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發光。在高塔的周圍,簇擁著8個稍小的墩體,它們大小高低不一,但都冠戴圓蔥似的頭頂,而這些蔥頭的花紋又個個不同,它們均被染上了鮮艷的顏色,以金、黃、三色為主,螺旋式花紋造成了蔥頂很強烈的動感。上面各有一個大小不一的穹頂。該建築是世界宗教建築中的珍品。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幾座參差不齊的高

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華西里·伯拉仁內教堂

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克里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克里姆林宮增輝添彩。大克里姆林宮坐落在教堂廣場附近,它是沙皇的宮殿。為了使世界上不能再建成這么美麗的建築,當年的伊凡雷帝在竣工時弄瞎了所有參與的建築師的雙眼。

歷史意義

華西里教堂帶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俄羅斯信奉東正教,而東正教首都拜占庭的建築風格此前影響了俄羅斯二百多年,建築風格多為希臘式的。俄羅斯實現了民族獨立後,日益高漲的民族意識帶動了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是從華西里教堂開始,俄羅斯建築開始擺脫了對拜占庭文化的追摹,更多的民間傳統建築被發揚光大,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傳統建築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