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華莊街道原名華大房莊,後簡稱今名。1949年為華莊鎮,1950年改置華莊鄉,1958年稱紅旗公社。1983年改置紅旗鄉。1985年撤鄉改置華莊鎮。2002年6月原華莊鎮與新安鎮合併,成立華莊鎮。新安鎮位於華莊鎮東部,面積26平方公里。因元置新安巡檢司於此,故名。1949年為新安鎮,1950年改置鄉,1958年改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1988年撤鄉改鎮。2006年撤鎮設街。
華莊街道工業起步較早,是無錫的工業重點鄉鎮之一。現有工業企業近800家,已形成機械、冶金、輕紡、機電、輕工、建材、電子、化纖等八大支柱產業。全鎮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無公害大米、無錫水蜜桃、太湖水產等享譽海內外。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別具特色。早在1986年8月就被國家科委、計委等23個部委確定為首批小城鎮社會發展綜合示範試點鎮;1990年被命名為首批江蘇名鎮;1992年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1996 年被命名為首批江蘇省衛生鎮;1998年被命名為省新型示範鎮。
街道建設
2008年街道按時完成了海力士二期工程、新港物流園等項目的拆遷任務。全年共動遷企業78家,村民住房拆遷613戶,總面積達30.9萬平方米。07年,街道保質保量地完成了IC配套園等29萬平方米安居房建設,並交付使用。將原街道辦事處地塊置換出,大力配合廣場項目建設。同時在無錫軟體園西側,騰出土地興建無錫軟體園旺莊創業中心。
新城的快速推進令華莊街道拆遷安置任務驟增,僅08年該街道就拆遷61多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800多戶、36萬多平方米,非住宅132家、25萬多平方米,安置房開工建設面積達83萬平方米,超過了前三年街道拆建總和。
概況
位於濱湖區南部。東臨新安街道、旺莊街道、碩放街道,南為太湖,西接太湖街道,北靠南長區揚名街道、金匱街道。面積40.1平方千米,人口4.63萬人(2011年)。轄落霞苑第一、落霞苑第二、落霞苑第三、太湖、農聯、周潭、雙茂、桑南、龍渚、華新、旺安、凱發苑第一、華莊、水鄉苑第一、水鄉苑第二15個社區。辦事處駐蘇錫東路48號。
沿革
原名華大房莊,後簡稱今名。1949年為華莊鎮,1950年改華莊鄉,1958年改紅旗公社。1983年改紅旗鄉。1985年改華莊鎮。1996年,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4.8萬人,轄華莊、新村、龍渚、袁塘橋、建華、南張、友誼、旺安、落霞、蠡橋、南場、塘鐵橋、嘉禾、巡塘、農聯、太湖、桑園、南莊、周潭、震湖、蔣洞、黃巷、華莊漁業23個行政村和華莊居委會。2002年6月原新安鎮撤銷併入(2006年1月1日正式將新安劃歸無錫市新區)。2006年撤銷華莊鎮設立華莊街道(2007年1月27日正式將沙墩港、李東、新莊、新虹、中華、華聯、靜慧寺7村和新安社居委劃出成立新安街道,由無錫市新區管理)。
城鄉分類
320211006:~001 111華莊社區 ~002 111落霞苑第一社區 ~003 111凱發苑第一社區 ~005 112旺安社區 ~006 111落霞苑第二社區 ~008 112太湖社區 ~009 112農聯社區 ~010 112龍渚社區 ~013 112周潭社區 ~014 112桑南社區 ~016 112華新社區 ~017 112雙茂社區 ~018 112落霞苑第三社區 ~019 112水鄉苑第一社區 ~020 112水鄉苑第二社區
特色農業
農業園區形成了3萬畝的糧食高產園區和萬畝連片蔬菜種植園區,先後新建了600多個連片日光節能溫室。2003年,糧食總產量2700萬斤,蔬菜總產量8000多萬斤。畜牧園區。先後培植103戶養殖大戶,2003年又在照什八莊村占地1000畝建設奶牛養殖園區。該園區建成後將形成千畝園、萬頭牛規模,年產鮮奶6萬噸,收入達億元。工副業園區。在市區黃金地段吸納100多家民營企業搞開發,現有建築建材企業56個,白灰窯264座,商業批零、飲食服務點442個,各類運輸車輛1453輛。生態園區。改造殘破蔬林地10000畝,建設集“人文景觀相結合,花草樹木相配套,亭台雕塑相點綴”為一體的萬畝金沙生態畜牧園。退耕還草還林10000畝,建成萬畝優質苜蓿草園。
社會服務
街道2004年起就全面實施了“就業安置、社會保障、扶貧幫困”三大陽光工程,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性惠民政策,使全街道被征地農民充分享受到“看病基本不要錢、物業管理不付錢、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的普惠政策,享受到比城市居民更優越的待遇。
積極做好失地農民保障工作,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得到落實,歷次被征地人員保障待遇落實率保持100%,街道社保覆蓋率基本達到100%,新辦企業職工參保率達100%。08年街道補貼發放各類農村養老金2000餘萬元,使16000餘名失地農民得到不同程度補助。
扶貧幫困工作紮實開展。以低保戶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補助標準,全年發放扶持資金133萬元。積極開展慈善募捐活動,募得慈善基金300萬元,全年總計發放各類送溫暖、優撫、低保、社會救助資金230萬元。
開展對大齡失業職工、失地農民和就業弱勢群體的再就業援助。旺莊街道全年舉辦各類培訓班11期,共培訓下崗失業人員320人,無業人員職業指導2100餘人。08年實現新增就業人數3500餘人,其中下崗人員、失地農民680餘人,城鎮失業登記率控制在1%以內。
特色文化
街道開展了“星級社區”評選活動和“一居一品”創建活動。各社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創建“黨建型社區、文化型社區、服務型社區、民主法治型社區”等特色社區活動推動整個工作。同時積極參與各類爭先創優活動,啟動了“美麗七色花,和諧新氣象”學校、社區攜手共創和諧社會互動活動。
文體健康等事業迅速發展。聘任了多名社區業餘文體輔導員結對到各社居委開展文體指導。街道和各社區08年共舉辦各類文藝演出活動30餘場,。
“台協姐妹會”組織成員積極向各福利中心、養老院、兒童福利院等捐錢捐物,奉獻愛心。2008年7月,她們參觀了旺莊街道社會福利中心,不久就為中心籌資5萬多元,搭建了50平方米的擋雨棚,使老人們雨天也可進行戶外活動。
社會事業
街道出台了大集體人員、非農戶人員的社保接續安置政策,完成失地、失業人員就業1680人,新增就業崗位2340個,其中政府購買崗位200個,安置大集體職工2223人,接續非農戶人員320人,實現社保擴面1200人。失地農民保障安置率100%。兒童預防保健率達97%;農村大病參保率達100%。民政老齡工作有序推動。完成捐款籌資60多萬元,發放低保金98萬元,發放春節一次性補助款30多萬元,發放其他各類補助款50多萬元。
新農合實施一來,累計籌集資金6808.68萬元,農民實際報銷醫療費用5383.34萬元,共有31848萬人受益。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將由240元提高到390元。其中,財政補貼由60元提高到125元;補貼由60元提高到120元;村個人出資120元;低保戶、五保戶所需資金由區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支付。同時,大病醫療救助資金籌集標準由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40元。住院醫療費用結報比例及部分病種按病種結算結報比例也有所提高。如在區內一級醫院住院,住院醫療費用在4000元以內的可報銷65%,而今年住院醫療費用在2000元以內的報銷55%。
社區教育
銀髮關愛團
成立“銀髮關愛團”。華莊街道有6000餘名未成人,青少年教育問題一度十分突出。據統計,這裡曾經有數十名年輕的吸毒者,後進或處於違法犯罪“邊緣”的孩子也為數不少。對此,老同志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近年來,在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全力支持下,街道關工委組織廣大老同志,成立了以關心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為己任的”銀髮關愛團”,通過建設教育基地、結對幫教、創新教育形式等途徑,引導和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並為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三天教育
進行“三天”教育。街道關工委老同志們近年來推動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是營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成長的良好外部環境,以“貧困的昨天、幸福的今天、美好的明天”為展示內容,擁有400餘張圖片的“三天”教育基地,以及養成教育基地、心理諮詢室、外來青少年管理中心、綠色上網中心等7個教育基地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成為孩子們培養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園”。據不完全統計,參觀過“三天”教育基地的中小學生已達萬餘人次。在街道關工委倡導、扶持下,擁有20平方米麵積、200冊以上圖書的家庭“小書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孩子們家中。08年華莊街道有近5000名中小學生有了自己的“小書房”,覆蓋面超過80%。
心理諮詢室
建立“心理諮詢室”。在街道轄區內的7所中國小校,老同志們與學校共建了“心理諮詢室”,義務擔任諮詢員。孩子們所遇到的點滴“成長煩惱”,都可以向善解人意、循循善誘的“老爺爺”傾訴,並得到無微不至的指導。街道關工委負責人介紹,最多時,老同志與”問題”青少年結成的幫教對子有50多個,他們的精神面貌都已明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