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姓名:華茲華斯
生卒:1770~1850
描述:英國詩人
籍貫:英國
個人概述
華茲華斯(1770~1850)Wordsworth,William英國詩人。1770年4月7日生於北部昆布蘭郡科克茅斯的一個律師之家,1850年4月23日卒於里多蒙特。8歲喪母。5年後,父親又離開了他。親友送他到家鄉附近的寄宿學校讀書。1787年進劍橋大學,曾在1790年、1791年兩次訪問法國。其間與法國姑娘阿內特·瓦隆戀愛,生有一女。
職業生涯
1795年從一位朋友那裡接受了一筆遺贈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實現回歸大自然夙願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蘿西移居鄉間。1797年同詩人柯爾律治相識,翌年兩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1798~1799年間與柯爾律治一同到德國遊歷,在那裡創作了《采乾果》、《露斯》和組詩《露西》,並開始創作自傳體長詩《序曲》。1802年與瑪麗·哈欽森結婚。此時開始關注人類精神在與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華,並且發現這一主題與傳統的宗教觀實際上並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同時,在政治上日漸保守。
華茲華斯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在1797~1807年。隨著聲譽逐漸上升,他的創作逐漸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認,1843年被封為英國桂冠詩人。由於他與柯爾律治等詩人常居住在英國西北部多山的湖區,1807年10月的《愛丁堡評論》雜誌稱他們是湖畔派詩人。
早期詩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對大自然的描寫基本上未超出18世紀的傳統。然而,從《抒情歌謠集》開始,一反18世紀的詩風,將一種嶄新的風格帶到詩歌創作中,開創了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詩歌的新時代。他為《抒情歌謠集》的再版所寫的序言被認為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宣言。他的作品還有《不朽的徵兆》以及由《序曲》和《漫遊》兩部分組成的哲理性長詩《隱者》等。
1770年4月7日,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出生在英國坎伯蘭郡的考克茅斯。華茲華斯排行第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其父是個律師。華茲華斯8歲喪母,13歲喪父,少年時期一直在幾家親戚的監護之下,住在寄宿學校中,與兄弟姐妹們分開生活。五個孩子從父親那裡繼承的遺產主要是對一位貴族的8500鎊的債權。但這貴族在1802年去世之前,一直不願償還這筆錢,可以說,華茲華斯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是十分貧寒的。但是他生活地區的美麗自然風光,療救和補償了他在物質與親情上的缺失,因而華茲華斯的對早年的回憶並不覺得貧苦。他對自然有著“虔誠的愛”,將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園。受學校老師的影響,開始寫詩。華茲華斯的第一首詩歌完成於1784年。
1787年他進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熟讀了希臘拉丁文學,學習義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1790年和1791年兩次赴法。當時正是法國大革命的年代,年輕的華茲華斯對革命深表同情與嚮往。回國後不久,局勢劇變,華茲華斯對法國大革命感到失望。1795年,他和妹妹多蘿茜以及詩人柯勒律治居住在北部山地的湖區,並在此消磨了一生。1798年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共同發表了《抒情歌謠集》,1800年這部詩集再版時華茲華斯寫了序言。
1850 年4月23日去世。
個人榮譽
843年被封為英國“桂冠詩人”,為宮廷寫了不少應景詩
個人影響
《抒情歌謠集》出版時,華茲華斯並未受到重視,《序言》出版後,更遭到批評家的反對。1807年他的兩卷集出版時仍受到批評界的攻擊。但從19世紀初葉起,他在詩歌上的成就逐漸得到承認,激進派詩人如利·亨特也稱他為頌揚大自然的新型詩歌的開創者和領袖,說他的詩取代了18世紀矯揉造作的詩風。人們認為華茲華斯對雪萊、拜倫和濟慈都有影響。
人物評價
相關連結
返回:作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