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華益慰,男,漢族,祖籍湖北省浠水縣,1933年3月出生於天津。曾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一科主任、主任醫師、專家組成員。他先後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遼寧海城抗震救災、唐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他曾是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第十二屆委員、第十三屆常委,還曾擔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普外專業組成員,北京軍區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普外專業組主任委員,第三軍醫大學教學醫院兼職教授,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臨床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外科學會委員。
華益慰1933年3月生於天津一個醫學世家,1950年從南開畢業被保薦到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醫預系,一生中第一次大的抉擇發生在1953年,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被調往軍醫大學學習,入伍參了軍,他的這次選擇,決定了他未來一生的走向。
就在1960年,華益慰剛工作沒多久,他便做出了另一個重要選擇:參加支援西藏醫療隊。當時,軍隊組織了支援西藏醫療隊,名單上沒有他,但他再三申請終於得到組織的批准,為此他推遲了一年的婚期。他在當時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懷著極度興奮的心情向你們報告一個好訊息,我已被批准成為支援西藏手術醫療隊的一員,任務既艱巨又光榮。”在這次任務中,華益慰表現出色被評為了“積極分子”。通過這次鍛鍊,華益慰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吃大苦、耐大勞,什麼叫軍人、什麼叫戰士。從中真正體會到了軍人的榮譽與職責,為國家所擔負起的神聖使命。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接踵而至,華益慰都義無反顧地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特別是在參加唐山救災半年多時間裡,正趕上愛人病重,妻兒三人無人照料,困難重重,但他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1981年,華益慰的妻子張燕容因患直腸癌住進了他們的科室。那一天,給妻子做完手術,華益慰再也無法控制內心的傷痛,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失聲慟哭。張燕容也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曾任協和醫院副院長,是中國免疫學的開創者。為了減輕華益慰的負擔,張燕容幾乎把家裡所有的事情都攬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真的是太累了。
1985年,華益慰的母親病危住在301醫院,老人走的那一天,正趕上他有一台手術,連老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能看上。第二天早晨,簡單辦完喪事後就趕回醫院,又站在手術台旁。華益慰並不是不懂親情,20世紀70年代,他把父母從天津接到身邊,老人眼睛不好,小黑白電視看不清,他就說服妻子取出家裡的積蓄買了彩電給老人看。母親病重時想吃新玉米面粥,他下班騎著車到處找。張燕容說:“老華這一輩子活得體體面面、坦坦蕩蕩,很少為自己活著,為家人活著。”
1998年,華益慰退休。以他在外科界的名望,有很多機會到社會上去掙大錢,但他仍然堅守在醫院臨床工作一線,從不要組織的特殊照顧。他總是說:“我要留下來,還可以為科室建設和發展提一些建議,病人到醫院可以找到我,我還能為醫院出點力。”
退休本來是退出工作崗位在家休養,但華益慰不顧自己患有頸椎病、腰椎病和高血壓,依然堅持為患者看病,全神貫注做手術。年過七旬還堅持每年做100多台手術,有時手術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常常累得大汗淋漓,兩層手術衣都被汗水濕透。由於體力不支,為堅持給病人做手術,他專門準備了一個高凳子,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坐在凳子上為病人做手術。直到2006年7月25日,華益慰被初步診斷為胃癌,他依然平靜地走進手術室,為預約好的病人成功地做了手術。那是他從醫56年最後的一台手術。
華益慰三次接受大手術治療,他忍著病痛把自己作為“活教材”向臨床醫生傳授醫術。華益慰找到醫院病理科主任丁華野,他握著丁華野的手說:“我的病情多次檢查未能確診,手術後可能見到的所有併發症都同時出現,這是我行醫56年裡從未遇到的,所以一定要做屍體解剖,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也好給後人積累一點經驗。”華益慰的父母、岳父母4位老人都在死後把遺體捐獻給了醫院,用於醫學解剖。一套父母臟器標本的教學切片是老人留給兒女的唯一紀念。
死亡對於一個高尚的靈魂是一次新的升華。2006年8月12日18時36分,華益慰病逝,在遺囑中華益慰講道:“……身後的一切形式都不再有意義。我願以我父母曾經的方式作身後的安排:不發訃告;不作遺體告別;不保留骨灰;自願作遺體解剖,此事希望委託丁華野教授安排,對疾病的診斷和醫學研究有價值的標本可以保留。其他有關事情我願按照我妻子張燕容的安排進行。”
軼事典故
典型事跡一
河北唐山豐潤縣的農村女孩王文亞,患了食道靜脈曲張,從6歲起就吐血、便血。在鄉衛生院,她曾做過兩次手術,卻無任何好轉。1992年,她在20歲那年,整整吐了一臉盆血,命若遊絲。母親橫下一條心,說啥也要到北京的大醫院去。可是,很多村民說:“到了北京,不帶上一書包錢,根本做不了手術。”她的母親說:“那我就找解放軍的醫院,解放軍最愛老百姓,或許能少花點錢。”於是,她帶著女兒來到北京軍區總醫院。經過檢查,有些醫生感到棘手,認為如果收治風險太大,傾向於保守治療。她不甘心,又找到了華益慰。
經檢查,華益慰發現小女孩的血色素只有3克,而只有到10克以上才具備手術條件。於是,他讓母女倆先住下,安慰女孩的母親道:“小孩的恢復能力強,只要好好補充營養,貧血不難糾正,等血色素提高后,我馬上給她做手術。”
不出所料,女孩的血色素很快就上升了。6月的一天,早晨7點30分,護士送她到手術室。在手術室門前,華主任一邊和女孩打招呼,一邊微笑著向她母親擺手,說:“您放心吧!”
女兒進了手術室,母親的心一直懸著。由於兩次手術後,組織粘連嚴重,如果一不小心,撕裂血管或者組織,後果不堪構想。華主任小心翼翼,像繡花般手持刀剪,一毫米一毫米地剝離,將手術一直進行到下午4點30分,終於獲得了成功。護士們說:“從上了手術台,華主任的汗就沒斷過,我們為他擦了一天汗。”
不久,女孩即將出院。母親的心惴惴不安,心想:這么大的手術,上次在鄉衛生院還花了5000多元,這次少說也得上萬元。可結賬時才發現,只花了3000多元。原來,華主任處處精打細算,為了能給這個農村家庭省錢,華益慰沒有用能夠省事省力,但須花費一兩萬的縫合器,而是用手一針一線地整整縫了9個小時,而華益慰的腰骨那時就已經陳舊性骨折。手術後,女孩的病完全好了,已經結婚生子,一家人感激不已。
典型事跡二
1995年,華益慰為張秋海的老伴做了小腸癌手術。術後,張秋海將一個領帶夾盒送給華益慰,說是紀念品。華益慰打開一看,發現裡面有1000元錢,忙追出去,可張秋海已離開了。
後來,他一直沒有找到退還這1000元錢的機會,便將這個紅包以張秋海的名字,存在醫院附近的銀行,準備有機會還給張秋海。
斗轉星移,張秋海搬家了,按原來的地址總是聯繫不上。躺在病床上,華益慰還惦記著此事,鄭重地囑咐家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找到張秋海,退還紅包。
2006年6月,華益慰的愛人張燕容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張秋海。76歲的張秋海看到9年前的錢又回來了,感動得老淚縱橫。得知華主任病重的訊息,老人泣不成聲:“華主任當年給我老伴做手術時,他太累了,我是想讓他買點補品的。如果我知道你今天是來退錢的,我說什麼也不會讓你進門。我老伴得病十幾年了,至今還健康地活著,是華主任給了她一條命,這個錢我絕對不會收。”張燕容說:“我知道你對老華是真心實意的,你也知道老華的為人,這可是他最後一個心愿,請您一定收回。”
無奈之下,張秋海來到醫院,對病床上的華益慰說:“這個存摺你不要,我也不要,我要把它交給組織,讓它成為教育醫務人員的一本教材。”於是這個特殊的存摺就一直保存在醫院裡。
典型事跡三
2005年7月25日,華益慰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科里,見到同事章曉莉時悄悄說:“曉莉,我昨天做了胃腸造影,情況不太好,胃蠕動太慢,最近就不要給我收病人了。”章曉莉一聽,連忙勸他:“主任,今天這台手術就算了,讓別的醫生去做,您還是趕緊去做檢查。”華益慰搖了搖頭說:“已經答應病人的事兒,怎么能讓人家失望呢。”說完,便平靜地向手術室走去。
這是一台普通的甲狀腺腫物切除手術,按說不需要多長時間,同事們卻一直揪著心:這台手術華主任能堅持下來嗎?然而,華益慰像什麼也沒發生,全神貫注地做手術。每個動作都那么沉穩細緻、準確無誤。腫物切除後,他親自一針一線地仔細縫合,直到最後一針。
下午3點,華益慰來到病房,依然面帶微笑,查看患者術後情況,親切地對患者說:“現在感覺怎么樣?傷口可能會有點疼,過幾天就好了。”並交待了注意事項。之後,他又查看了其他病人,直到下班。
這一天是華益慰從醫56年來為患者解除病痛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也是他從醫56年的縮影。
人物語錄
“一個醫生,只有從內心裡尊重病人,才能對病人有耐心。”
“病人只有病情輕重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別。”
“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
“飽滿的谷穗永遠低著頭,而空虛的毛毛草卻翹著頭。人要做沉甸甸的穀子,不要做輕飄飄的毛毛草。”
“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要告訴年輕醫生,避免他們走彎路。”
人物評價
2006年“感動中國”節目評價華益慰:“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聖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託。”
社會影響
北京軍區總醫院原普外科主任華益慰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引起強烈反響,北京、上海、山東、陝西、黑龍江等地的醫務工作者紛紛表示,要秉承華益慰為代表的老一代醫務工作者畢生堅持的行醫理念,立足本職崗位,從一言一行做起,視職業操守如生命,做真正能讓患者可以把性命相托的人。
中日友好醫院院長許樹強認為,華益慰從醫50多年來始終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心繫官兵,服務人民,以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成為醫生這個聖潔職業的楷模,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上海市衛生局號召全市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和14萬醫務人員,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教育活動為統領,積極學習華益慰把畢生精力奉獻給醫學事業和廣大人民民眾的精神,針對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突出抓好“便捷就醫”“溫馨服務”,使“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進一步落到實處。他們紛紛表示,要以華益慰為榜樣,處處為病人著想,以病人呼聲為第一信號,以病人需要為第一選擇,以病人滿意為第一標準,做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
在山東濟南,著名醫學專家華益慰的事跡,讓同為軍醫的濟南軍區總醫院醫護人員深受感動。濟南軍區總醫院燒傷整形科專家陳存富說,學習華益慰,不但學習他的技術,更要學習他的精神。
“無欲則剛”,這是北京軍區總醫院醫生華益慰常說的一個詞。隨著華益慰事跡的流傳,它已成為黑龍江省一些醫生口中的常見詞組。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認為,人生活在世俗中,對於金錢等物質上的渴求是正常的,但醫生是個特殊的行業,因此這就需要醫生具有自我克制的能力
北京軍區總醫院醫生華益慰的事跡在西安市醫務人員中引起強烈反響。陝西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杜立學說:“醫生的‘本分’就是治病救人。華益慰在他一生中都踐行了這一點。他不爭名不爭利,用心去給病人治病,用生命、細節和友愛詮釋了‘醫生’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CCTV“感動中國”人物
在人的一生中,可以收到很多禮物,你能記得哪件禮物能讓你刻骨銘心嗎?有一種禮物,你可以永遠不會忘記,那就是感動。我曾經被無數次感人的事情所感動,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感動之餘,留給自己是無盡的思考和行動。當自己淚流滿面的時候,曾無數次感覺到自己就是那個感動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