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女,國家一級演員。上海市人,1963年8月出生。
工花旦,袁(雪芬)派著名花旦。1982年任上海越劇院青年劇團演員。她扮相秀美、身材苗條、嗓音清亮。1980年在3千多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越劇院,送上海市戲曲學校培訓。
與章瑞虹演出《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曾獲1986年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二等獎。多次赴法國、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地區演出。
常演劇目
主演過《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西廂記》中的崔鶯鶯、《魂斷銅雀台》中的甄洛、《風雪漁樵》中的劉玉仙、《王子復仇記》中的雷莉亞。又在上海電視台攝製的電視片《西廂記》中飾崔鶯鶯、《紅樓夢》中飾林黛玉。
從藝經歷
華怡青原籍雖為浙江紹興,但並不是一個越劇迷。她生有一副銀鈴般的嗓子,自小喜愛唱歌,常常在家裡家外放歌一曲,翩翩起舞。她的媽媽發現自己女兒的天賦和愛好,特地請了一位聲樂老師給她輔導。還在讀國小三年級時,華怡青就考上了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少年業餘合唱團,成為獨唱小歌手。美妙的旋律產生了美好的憧憬,將來她想走向歌壇當歌唱演員。“物抱星移幾度秋”,歌聲伴隨她度過了少年時代,而這個心愿一直未能得償。
1980年3月,已是高中生的華怡青,從報紙上看到上海越劇院的招生廣告,在媽媽的同意下,她想去試一試,可連一句越劇也不會唱。她對越劇還是文革後,從銀幕上看了《紅樓夢》以後才知道的。於是,華怡青跑到書店買一套《紅樓夢》的唱片,臨時學了“哭靈”中“問紫娟”的一段唱,沒等背熟就去應考。考場外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應考者不下五千,而錄取名額只有三名,淘汰率之高不言而喻。對這華怡青到不介意。她憑著少年合唱團幾年的鍛鍊,臨場而不怯,在一雙雙陌生的眼睛注視下,掏出了寫著八句唱詞的一張紙,無拘無束地唱起來。經過三場考試,她那洪亮的嗓音、秀麗的容顏、勻稱的體態,使在場的許多老師都很滿意。
這年十一月華怡青被正式錄取,跨進了越劇院的大門。報到那天,袁老師語重心長地對三位學員說“我希望你們藝術上有方向、有進取心的新人。”華怡青一筆不苟地把老院長的話記在本子上,並有致於要這樣做。
一年多以後,湮沒于越劇舞台近二十年的《紅樓夢》,由越劇院的一輩新人重新演出,華怡青在戲中扮演了薛寶釵的婢女鶯兒。這是只有一句台詞的、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丫頭,可她演得認真,感情連貫,自始至終生活在角色之中,引起在台下看戲的袁雪芬院長和吳琛總導演的關注。
又過了一年多,劇院應日中文化交流協會之邀,將第一次赴東鄰演出《紅樓夢》。為了挑選扮演林黛玉的演員,領導決定讓華怡青和幾個演員同時試排“葬花”、“焚稿”兩折戲。這對華怡青又是一場考試。這回她心虛膽怯了,面對著一個個熟悉的老師的同學,她手足不由自主地顫動,表演很拘謹,特別是唱,問題更多,氣浮、冒詞、缺乏韻味等。這使人有所失望,看來她要扮演林黛玉的希望已是很微弱了。
華怡青愛挫沒有怨天尤人,也不自卑自棄,決心要彌補基本功之不足,迎頭趕上去。她主動找琴師練唱,見到琴師身邊練唱的演員不少,就在一旁先隨著聲樂對著鏡子一招一式地做起身段動作。琴師為她好學的精神所感動,常常放棄休息為她操琴練唱。針對她的弱點,琴師不只讓她唱《紅樓夢》一齣戲,還選擇《情探.引路》、《穆桂英掛帥》等高難度的大段唱腔給她練。每次練唱花上一、二小時。琴師的要求非常嚴格,發覺練唱中問題當即指出;倘若演員不用心加以改進,就會受到他嚴厲的批評,弄得有些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華怡青覺得琴師話雖刺耳,對自己卻有教益,一直找他練唱不輟,心裡很感激這位難得的嚴師。每天練唱之餘,她也心無旁騖,在家裡與錄音機為伴,對前輩演員的唱腔,是一曲一腔、一字一聲地口吟心思,咀嚼、揣摩,以求得尺寸之進。
華怡青的刻苦努力,和老師們在她身上的心血並沒有白費。《紅樓夢》正式開排了,她和青年演員李萍兩人同台前後分別飾演林黛玉,一個“林中嫩鳥才學唱”學員擔當這么重要的角色,難免有人不服和懷疑。她能行嗎?彩排那天,當一頂載著黛玉的小轎出現在花道上時,在轎子裡的華怡青心在劇烈地跳動。她暗暗地叮囑自己:“要爭氣,不能辜負老一輩藝術家對自己的厚愛。”她在台上“亮相”了,儘管表演上還顯得稚嫩,但那眼神、那音調、那輕顰淺笑之間透露出少女純真無邪、纖細羸弱、楚楚可憐的氣韻。這是華怡青第一次演主角,觀眾反映這位陌生的新人是一個可造之材。
華怡青是幸運的,這位舞台上林黛玉的扮演者,又要在螢屏上扮演林黛玉。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在物色林黛玉的扮演者。很短時間內,被推薦的演員接踵而至。經過一番挑選,進入試鏡頭的候選人有七名之多,最後華怡青以扮相、氣質之優而一舉中魁。
扮演螢屏上的林黛玉,對華怡青來說困難更大。在試拍的第一集《通靈寶玉》中,不少情節和場面都是舞台劇所沒有的,如林黛玉由賈雨村護送下,從揚州坐舟投奔賈府、到寧國府分別拜見邢、王兩位夫人、黛玉臨窗夜嘆等。過去在台上演林黛玉還有模仿和依傍,拍電視劇就要在新的劇本基礎上進行獨立的創造。她感到自己舞台實踐很少,理解力和創造力都有較差,這就“逼”她要加倍地苦學。她捧讀曹雪芹的小,對有關林黛玉的章節反覆地琢磨、領會,並費力地啃起了紅學家們寫的一些評論文章。還讓媽媽一起幫她注意報紙廣告,只要看到哪裡在放映《紅樓夢》電影,無論遠近都要趕去觀看……由於華怡青肯學肯鑽,在排練中有明顯的進步。夜嘆那場戲,賈寶玉當眾摔玉一事,勾起了黛玉的綿綿愁緒,她為初來乍到就惹出是非自怨自艾,對未來的生活不免憂心忡忡。華怡青表現人物傷感之情、幽怨之意,看了令人覺得很有幾分顧影自憐,多愁善感的神采。
短短數年,華怡青走上了舞台、走上了銀幕(在《飛來的女婿》中飾演業餘宣傳隊演員小李子)、走上了螢屏,又在去年十一月赴日本演出,掌聲的讚譽聲對一個藝術上還是學生的她似乎來得早了些。假如缺乏正確的認識,就可能會未成才時人先毀。幸好她現在仍像過去那樣在孜孜不倦地學習、汲取。她沒有自滿,也不應該自滿。“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願華怡青謹記魯迅的名言,在日後漫長的索藝道路上鍥而不捨,終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