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形成
“華容黃白菜苔”由華容縣農民何忠岳1978年發現培育成功。該品種形似白菜苔,其葉呈金黃色,比傳統種植的小白菜苔要早熟2個多月,經過多年的悉心種植,培育了具有生長期短、發苗快、無公害且抗倒伏等特點的白菜苔新品種,並於1992年得到了縣農科所的技術認證,取名為“黃白苔菜”。何忠岳能種植黃白苔菜的技術得到了菜農的廣泛認可,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01年起,華容縣發動全縣10多個鄉鎮普遍推種這種早季節的黃白苔菜,並於次年得以在全縣大面積擴種。
品種特性
華容黃白菜苔,白菜苔中的黃苔類型,湖南地方品種。早中熟、優質。從播種到開始採收60天左右,該品種不耐熱、播種過早易感軟腐病。長沙9月中旬播種,10月中旬定植,11月採收上市。植株生長熱中等,葉金黃色,開展度50cm左右,株高20cm左右。菜苔嫩黃色,肥嫩,品質好;每667�產量約1500kg。適宜在湖南、湖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作晚熟栽培。“華容黃白菜苔”生長期短、發苗快、無公害且抗倒伏、葉呈金黃色、鮮嫩、爽口,以其獨特的風味俏銷四方,深受消費者青睞。
產地環境
華容縣位於湖南省北部邊陲,岳陽市西境,地處東徑120°18′31″-113°1′32″,北緯29°10′18″-29°48′27″。北倚長江,南濱洞庭湖。周鄰6縣(市)、場,東與岳陽市君山區交界,西與益陽市南縣相鄰,南連國營北洲子農場,北接湖北省石首市,東北與湖北省監利縣隔江而望。縣境廣袤70公里,境內東西最大橫距6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0公里。集雨面積161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占56%;低山丘崗區328平方公里,占17.8%;水面255平方公里,占26.2%。
氣候方面,華容地屬北亞熱帶,為濕潤性大陸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溫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的特點。全年太陽可照時數4425.9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6.6C,變幅在16.3~17.6C之間。境內水域大,空氣濕潤,乾燥度小。
水源方面,華容境內湖泊星布,河流網織,水系發達。有內湖21個,蓄水面積74.5平方公里,調蓄水量12154萬立米,內河8條,長95.1公里,蓄水量3857萬立米。水庫59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51座,山塘港土當6208處,總蓄水量6873萬立方米。長江水系藕池河、華容河穿境而過。加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214毫米,總產水量21.3億立米,減去蒸發量6.3億立米,水資源總量為15億立米,其中地表水為11.4億立米,地下水為3.6億立米,是名副其實的“水鄉”。
土壤方面,全縣土壤中水稻土占57.6%,潮土占24.7%,紅壤占17.6%,菜園土占0.1%。華容肥沃的土壤,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植物生長。
生產情況
華容縣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積極引導農民發展黃白菜苔生產。該縣適時組織菜農開展技術培訓、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用肥和防蟲病等知識,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縣蔬菜協會組織46個小分隊進村入戶進行坐點收購,並在北京、長沙、廣州等地設立銷售視窗。該縣還加大了對黃白菜苔規模化、產業化的力度,成功申報“黃白菜苔”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到2009年,全縣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產量突破7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農民種菜的每年純收入達1500元。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湖南省華容縣蔬菜專業合作社申請對“華容黃白菜苔”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09年7月14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華容黃白菜苔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範圍為湖南省華容縣護城鄉、新河鄉、勝峰鄉、終南鄉、操軍鎮、萬庚鎮、東山鎮、北景港鎮、三封寺鎮、治河渡鎮、鮎魚須鎮、宋家嘴鎮等13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2°08′31″-113°01′32″,北緯29°10′18″-29°48′27″。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