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華家嶺鄉位於通渭縣西北部,西鄰安定區,北靠會寧縣,南接馬營鎮,東接北城鄉、義崗鎮。境內溝谷縱橫,嶺梁交錯,屬二陰溫寒山區,最高海拔2445米,年平均氣溫3.4℃,無霜期80天,平均年降雨量500㎜。全鄉總土地面積15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3602畝,其中梯田面積48500畝,占總耕地面積71.4%;林草地48861畝,林草覆蓋率為20.7%。
華家嶺花崗岩岩體為隴中最大的花崗質侵入岩體,從早到晚依次可分為馬營單元、郭家岔山單元、義崗單元3個次級單元。侵入於隴山岩群、高家灣組地層之中,形成時代為三疊紀,屬印支期花崗岩,岩性為二長花崗岩。該超單元3個單元的岩性特徵在區域上較穩定,從馬營單元—郭家岔山單元—義崗單元,結構從細粒—含斑中細粒—似斑狀中粗粒演化。具"S"型花崗岩的特徵,互相呈脈動侵入接觸關係,形成於板內同造山期的環境。
鄉鎮組成
全鄉轄18個村,111個村民小組,3710戶,18111人,現有勞動力資源總數11059人,鄉村從業人員總數9709人。洋芋種植面積36222畝,畝產達到了1000公斤以上,畝收入達到300元以上,種植大戶純收入在6000元以上,占人均純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1580元)。交通
全鄉所有村組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郵。西蘭公路貫穿境內,另有華雙公路、華兔公路在境內與西蘭公路相接,交通方便。
教育衛生
現有中國小校18所,教師154人,在校學生3622人。有衛生院一所,病床12張,醫生6人,衛生護理人員4人。
特色產業
華家嶺鄉位於通渭縣西北部,西鄰安定,北靠會寧縣,南接馬營鎮,東接北城鄉、義崗鎮。境內梁嶺交錯,但地勢相對平坦,最高海拔2445米,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3.4℃,無霜期125天,平均年降雨量500mm,屬二陰溫涼山區,全鄉總土地面積15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93602畝,其中梯田面積48500畝。轄18個村、111個村民小組,3710戶、18111人。2007年人均種植馬鈴薯2畝以上,播種面積達到36500畝,占全鄉糧田面積的39%。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縣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縣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全面實施“五大戰略”、培育“四大產業”和落實“兩個堅持不懈”、“八個新突破”的總體思路,依照種植規模化、布局科學化、品種專用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優質化的原則,以脫毒種薯擴繁為重點,提高綜合效益為中心,市場為導向,高新技術為先導,圍繞資源抓特色,依託區位興產業,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鄉主導產業來培育,按照“擴大規模、壯大基地、做大產業”的總體要求,大力調整結構,發展優勢產業,推進產業化經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全鄉建立以隴薯3號、6號為主的種薯擴繁基地3萬畝,在全面實現全鄉馬鈴薯品種優質化的基礎上,將華家嶺鄉建成全縣乃至全市最大的旱作農業區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基地,構築通渭馬鈴薯產業大發展的新格局。
開發建設
風力資源豐富
據華家嶺氣象站提供的多年風力資料顯示,該地區全年可利用有效風速時間大於6000小時,10米高測風塔測得年平均風速達4.9m/s,全年最大極限風速小於30m/s,最小風速均大於3.5m/s,據甘肅匯能新能源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於2005年9月在活馬灘村建測風塔測量,2005年10月份月平均風速達5.2m/s(20米高層月平均風速為5.3m/s),風速年際、年內變化都較小,對風能利用極為有利。
氣候適合於風力發電機組全年運行
由於華家嶺地處西北內陸,屬大陸性很強的溫帶季風氣候,在每年冬春季節風力最強,風能資源豐富地區最大風力可達7-8級,最大風速可達30m/s,但境內無颱風,最大風速也遠小於對風力發電機葉片產生破壞的風速;年平均氣溫在4—14℃之間,除了少數海拔很高的山地和冬季極限氣溫低於-25℃外,境內其他各地冬季氣溫均不低於-25℃,夏季氣溫不超過37℃(室外不超過43℃)。風電場址適合於風力發電機組全年運行。
可開發建設風電場
華家嶺山頂風電場場址的地質構造為礫石層,層厚超過10米,活馬灘村坡面斜度較緩,地域開闊,相隔500米即1里路可以分散修建風力發電機組,可用作風電場場址的面積約10多平方公里。這些地區均不屬野生動物保護區或候鳥栖息區,地下均無有價值礦產和有價值文物。
電網結構發達便於風電上網送出
華家嶺境內目前初選的風電場場址上網接入點都離場址不遠,有距離不超過35公里的330千伏或110千伏變電所和擴建間隔可接入風電場電力上網。
境內交通運輸便利
312國道沿華家嶺山樑南北走向,另外,西蘭公路貫穿境內,華雙公路、華兔公路在境內與西蘭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地面承載力都很強,因此兆瓦級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均可十分便利地由鐵路轉經公路直接運至風電場內,無須拓寬加固沿途橋涵公路。
前期工作及近期規劃2005年9月15日,甘肅匯能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在華家嶺鄉活馬灘村建成一座10米高的測風塔進行規劃編制前的有關數據及資料的測量和收集工作。第一期規劃將建設50颱風力發電機組,每台1200千瓦,每千瓦需投資8000元,總計投資4.8億元,並在2006年6月底動工建設。以後根據前期建設實際情況,分期進行建設,擴大建設規模。預計最終華家嶺地區總裝機容量可達約100兆瓦――150兆瓦,總投資達12億元。
風力發電
前景展望
華家嶺風力電廠若達產,將為定西市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一是風力發電場雄偉的風力發電機將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以吸引大量的旅遊客人,為我市旅遊發展開闢一塊新的天地。
二是這樣大的項目需要大量的生產、安裝、調試、維護、管理人員,可以造就大量就業機會。
三是可為定西市財政收入增加稅源。
同時,將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清潔能源。定西市華家嶺活馬灘風電場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可利用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交通運輸條件較方便;工程地質條件尚好;所發風電可順利輸送上網就地消化,距離約為35公里左右;該風場周圍100公里內未建大型水、火電及其他大型風電場,不存在競爭問題,因此華家嶺風電場場址有很好的開發價值。
另外,據華家嶺的常年風況分析,活馬灘風電場的風況比相距不到6公里的華家嶺氣象站測的風速平均高0.9m/s,說明華家嶺的風況是隨地形及地理環境的變化而不同,並不是隨海拔的升高而增高,因此在華家嶺地區還有類似活馬灘風況的區域,所以在華家嶺開發建設更大的風電場前景看好。華家嶺風電廠的開發將填補定西市沒有風力發電的空白,因距蘭州電力負荷中心僅170公里,也將平衡甘肅省規劃風電場的布局。
項目進展
華家嶺風力發電項目被列入甘肅省風電場工程規劃和甘肅省“十一五”風電場開發規劃之中。光榮歷史
華家嶺阻擊戰是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地區大會師前後10多次戰鬥中最為艱苦、慘烈的一戰。
1936年10月,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陸續進入陝甘寧交界的廣大地區,即將實現勝利會師。不甘失敗的蔣介石緊急調集胡宗南等部約25萬餘人,企圖通過組織“通渭會戰”將紅軍主力部隊壓制於黃河東、西兩岸一舉“殲滅”。
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陰謀,中共中央指示紅二、四方面軍揮師北上,向靜寧、通渭、會寧集結,國民黨第3軍王均部、第37軍毛炳文部也緊追而來。位於甘肅省通渭縣和會寧縣之間的華家嶺,當時是“西蘭”(西安至蘭州)公路的必經之地,敵人企圖在這一帶控制紅軍北上、西進,而紅軍要粉碎其陰謀就必須禦敵於西蘭公路以南。
10月20日,紅四方面軍總部命令擔負後衛任務的紅5軍在華家嶺地區設伏阻擊敵人。此時,紅一、四方面軍先遣部隊已在會寧會師。在勝利會師訊息的鼓舞下,紅5軍官兵鬥志旺盛、士氣高昂,連夜構築了野戰工事。
10月22日,四方面軍主力已全部離開通渭進入會寧縣境。已追至下馬營鎮的敵37軍9個團自恃人多勢眾、裝備精良,排著4路縱隊氣焰囂張地沿公路向華家嶺撲來。紅5軍軍長董振堂令紅37團在華家嶺南一帶阻擊敵人。一場空前激烈的阻擊戰在下馬營至華家嶺20多公里的山樑和溝壑間打響了。
10月23日,敵第3、37軍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全力向華家嶺的紅5軍陣地發起總攻。紅5軍第39、43、45團分別占據周圍山頭有利地形,接連打退了敵軍的5次衝鋒。敵見正面進攻不能奏效,便調來7架飛機助戰。紅軍的作戰工事都在光山禿嶺上,沒有樹木遮擋,敵機的輪番轟炸和俯沖掃射使紅軍傷亡劇增,副軍長羅南輝不幸被炸彈擊中壯烈犧牲。當紅37團趕到大墩梁時,紅39、43、45團已經傷亡慘重。
華家嶺戰鬥,紅軍給敵人以重創,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將紅軍消滅在西蘭公路以南的企圖,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為紅軍西渡黃河、東進陝北贏得了時間,打開了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