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趙則訓編著的《孫臏》是華夏長篇歷史小說大系之一種,是在原稿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校訂,改了版式、定價和封面。本書表現了東周早期春秋時代大軍事家孫臏的歷史故事。情節曲折,人物生動,具有濃厚的歷史感和認識意義。本叢書的宗指是:“精彩文筆,堅拒戲說”,從前一版圖書銷售的實績看,它受到了大眾的歡迎,銷售業績上佳,很好地呼應了當今社會上方興未艾的“文史熱”,對幫助廣大讀者貼近歷史有著正面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它被列入“改造版”的重要理由。
作者簡介
趙則訓,1942年生於山東,196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先後供職於文化部、解放軍總後勤部和中國作協,在人民文學雜誌社編審任上退休。擔任責任編輯推出的作品中,曾連續六次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獲一次魯迅文學獎。中國作協會員。在出版《愛神與邪魔》(合著)、《軍旅情話》(合著)、《鬥智不鬥力》及《真情永遠——張文秋與毛澤東的親家緣》(合著)等作品之外,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評論等,約計200萬字。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 “山神”救難
第二章 威王彈琴
第三章 鬼谷虎徒
第四章 叔痤薦鞅
第五章 “萌芽巇罅”
第六章 龐涓任將
第七章 祖傳兵法
第八章 墨翟顧“犬”
第九章 八陣撼王
第十章 刖足黥面
第十一章 大夢初醒
第十二章 魏國絕唱
第十三章 賀誕救生
第十四章 菊園晨話
第十五章 敘祖談兵
第十六章 君臣賽馬
第十七章 將相反目
第十八章 劍指中山
第十九章 圍魏救趙
第二十章 笑泯恩仇
第二十一章 志在桑梓
第二十二章 勝後憂思
第二十三章 田忌辭將
第二十四章 蘇秦造訪
第二十五章 秦魏結怨
第二十六章 箭射龐涓
第二十七章 鄒忌設陷
第二十八章 六國相印
第二十九章 菊花滿園
第三十章 八月十八
代後記 感恩花說
後記
代後記感恩花說
孫龐的故事,我少年時代就非常喜歡,因為它是佳話;寫《孫臏》這部歷史小說,我壯年時期非常投入,因為我要感恩。把“佳話”和“感恩”聯繫起來,緣於給父親治病。
一求醫巧遇
近三十年前的元旦前夕,父親得了急病。我收電報後立即返回了山東老家。醫生說我父親得的是腦血栓,看來難以熬過春節了。也就一個來月!我的父親!我那把全家從黃泛區鹽鹼地絕收的饑荒和大躍進加自然災害的國難這兩次生存危境中解救出來的老父親啊……當熱淚不再流淌,一個決定便凝結住了:絕不能就這樣讓父親走了!我一定要把父親接到北京去治療!
回到北京的當天,我們早早就去了解放軍總醫院。接診的醫生不止一個,最終表態說:是腦血栓吧,住院也無益。那么,當然就不給辦住院手續了。我仍然毫不放棄,找到了心內科一位姓孫的主治醫生。孫醫生馬上對父親作了幾項常規檢查,很快就批准住院了!我心上的一塊石頭“嘭”的一聲落地了。我無比感激地望了望他那清秀的面龐,又望了望他那潔白的大褂,心中暗喊:“白衣天使!白衣天使!”
三天后,孫醫生說:“經各種檢查化驗,還不能確定你父親患沒患腦血栓。”
我添了幾分高興,滿懷希望地問:“那怎么辦呢?”
他說:“做cT吧。才從美國進口的,全國只有四台。你父親真是有福氣,好機會讓他趕上了!”
我真誠地感激道:“哪裡呀!應該說你孫醫生真是有恩德,將好機會給了我父親!”
他搖頭一笑說:“你客氣啦。醫院規定,一次cT的費用,公費是八百元,自費是四百元。你父親是農民,是自費,就是四百元。這優惠是誰給的?一是國家,二是醫院嘛,哪能是我個人啊——唔!你父親做CT,我已給他排上隊,你得給他填個表兒,說明是農民啊。”說著,他就拿一張表兒讓我填好,又讓我再過三天來看CT結果。
三天后,他告訴我:你父親不是腦血栓!我驚喜若狂了,不知說什麼好。他似有不解地問:“你父親的頭是不是…:··受過外傷啊?”
我去詢問父親。父親斷斷續續說兩個月前有一次老牛晃頭趕蒼蠅,自己被牛嘴碰過額拉蓋(額頭)……我轉告孫醫生。“對了!這跟cT片子就對上了!”孫醫生面露喜色說,“在他的左前額部位,頭骨裡面,腦膜外面,有一個雞蛋大的包塊,這就是牛碰的結果。這樣的外傷,沒有CT,很容易誤診為腦血栓。糾正這樣的誤診,這是我們建院三十多年以來的第五次。”
我聽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同時感到自己被他震驚了——我肯定是碰到了一位從來沒有碰到過的負責任的好醫生!
次日,上午手術,下午孫醫生就來查房。以後,每天他都要來查一次房。我為孫醫生的認真負責而感動。
七天后,父親的刀口癒合拆線,醫生就同意出院了。出院那天,我用大紅紙寫了一張感謝信,貼在走廊里,表揚醫護人員,特別是孫醫生。然後去看孫醫生,當面向他辭別致謝。他卻說:“你父親確實是一個很特殊的病例,對我們醫院積累臨床經驗、進行醫學研究也很重要,所以說,就都不用謝了吧。只有一條你必須記著,你父親手術一個月就有可能下床,為此,你要天天堅持給他按摩,還要加強營養。”
我說:“實在是太感謝了!永遠感謝!我很想及時向您匯報情況。”我要到了孫醫生的家庭電話,並且知道了他叫孫斌,是作《孫臏兵法》的孫臏第六十九代孫!我們認了老鄉,以後就經常電話聯繫了。
父親出院後,遵照孫醫生的囑咐,我堅持給他按摩、加強營養,手術不到一個月,他就能下床了。我打電話告訴了孫醫生。他很高興,讓帶父親去複查。經複查,他說父親的右腿肌肉有些萎縮,要繼續堅持按摩,加強營養。由於他的關心和指導,父親右腿的肌肉恢復也較理想。
手術滿了三個月,父親健健康康了,非要返回老家。在火車站,老人家囑咐我說:“孫醫生的恩,一輩子也報答不完啊!”
父親重得健康,令我大喜過望。讓我念念不忘的是該怎樣表達對孫醫生感恩。如果把感恩比作獻花的話,首先就必須要知道你獻的是什麼花。
在對孫醫生感恩的過程中,正像幸運地認識了孫醫生一樣,我就幸運地認識到了三種花的象徵意義。
二苦苦菜花
第一種是苦苦菜花。
在我們家鄉,幾乎到處都長著苦苦菜,因為我們家鄉的鹽鹼地最適合苦苦菜生長。它太平常了,我對它卻情有獨鍾,覺得它那兩個“苦”字就意味著苦上加苦,像極了我艱辛備嘗的老父親那平凡的一生。苦苦菜的象徵意義還有感恩的一面,這表現在它的“花黃”上。
在野菜中,花黃如金的並不少,就拿蒲公英來說吧,也是花黃如金,但結出的籽兒,風一吹就四處飄散了。蒲公英的種子沒有落在原地兒的。這似乎意味著,蒲公英花黃如金的艷麗,並非為了報答養它的土地啊。苦苦菜呢?它的籽兒難以被風吹走,人們不去採食它,於是,它結出的籽兒又差不多都落回到它植根的土地里。苦苦菜的艷麗是為生它養它的土地增光添彩!苦苦菜能夠感恩,也沒有哪一種野菜可以和它相比。
可是,父親卻可以和它相比,因為父親受的苦最多,就最講感恩。新中國成立後,父親曾被評為區勞動模範。他說共產黨對他的恩情比山高。他當了生產隊長,和大家共同研究用挖台田的辦法治理土地的鹽鹼,使我村“水旱黃湯”造成的鹽鹼化從此絕跡了。不僅如此,我村還成為全縣最早用上自來水的村莊之一。父親說,他為在根治鹽鹼化的工程中能有他的一份勞動而最感愉快,因為他用這份勞動對父老鄉親表示了感恩,父老鄉親的恩情比水長。
我曾以苦苦菜為比喻,寫了一首七律《詠父》:
地上一棵苦苦菜,葉如翡翠玉為根。
曾觀黃水①千重浪,又見黑龍②萬里雲。
手打琴悲三姐③老,自來水樂百家春。
金花朵朵滴滴淚,總是感恩一片心。
三牡丹花
第二種是牡丹花。
孫醫生救助我父親恢復了健康,我由衷感念,永誌不忘!每年春節,我都去他家探望,而每次探望不久,他都會帶著夫人光臨我家。我說大可不必。他說是去看岳母的,回來正好路過。由此,我們之間的感情更加親密而純潔。
有一次我到他家,他拿出一些文字材料讓我看。是介紹台灣商人在鄄城投資建設“孫臏城”的情況,縣裡想根據這些材料寫出一本五萬字左右的旅遊小冊子。他說想請我起草。我想,這可是表達對他感恩的大好機會,但材料離寫五萬字差得還遠。轉念一想,寫小說是可以的呀,同樣能促進鄄城的旅遊業的發展!他沒有表示異議,我便抓緊行動。
我愛人李庭慧在中華書局圖書館工作,那裡史地經文的圖書資料比較全,她就今天一本,明天兩本,先後借來了將近六十本。我從中汲取養料,受益匪淺。那兩年間,我先後參觀了菏澤的孫臏城,拜訪了孫臏的故居鄄城孫老家,遊覽了孫臏的紀念地山東甲子山,尤其親臨了“圍魏救趙”決戰的戰場桂陵——就在今天的菏澤牡丹園!
牡丹的故鄉本是菏澤。相傳唐朝時它在長安,一天,武則天到了御花園,欽命百花齊放。別的花均應命而開,唯有牡丹不開。武則天就把它從長安罰到洛陽,後來它又從洛陽回到菏澤。可見它是心連故土、感恩故鄉的。牡丹本是感恩花呦。
牡丹是感恩花,在桂陵大勝魏軍的齊軍主將孫臏是最講感恩的,他感恩故鄉、感恩父老鄉親。孫龐所處的時代,戰亂連年,人民塗炭。孫臏、龐涓的老師鬼谷子的主張是:天下大亂,以兵繩之;天下大治,以舌致之。意思就是靠武力幫助大國稱霸,靠智力說服國君實行良策,從而統一天下,平息戰亂。天下統一了,還會有戰爭嗎?沒有戰爭,老百姓的生活不就好一些了嗎?根據鬼谷子在自己著作中所闡述的這一思想,我就在小說中斗膽改變了前人對“孫龐之爭”實質是復仇的說法。
我在小說中充實了圍魏救趙的故事,渲染了孫臏的感恩意識。史上的“圍魏救趙”只說龐涓失敗了,敗後怎樣?斷無下文。據此,我在小說中安排成了龐涓戰敗被捉。孫臏沒有復仇,而是笑泯恩仇,條件是要他“心向著齊國就行……一是不讓魏軍進攻齊國,二是不謀求別國危及齊國。這兩條,只要你肯暗暗使用你軍師的許可權,想來做到並不難”——孫臏義釋龐涓,就是為感恩齊國!
這也就是孫臏,這就是感恩平民百姓的那個孫臏——一朵感恩故鄉的牡丹花!
我終於寫成了二十九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孫臏傳》,文化藝術出版社於1997年出版。台灣科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於次年修改出版,書名改為《鬥智不鬥力——兵法大師孫臏攻心策》。
四金達萊花
第三朵是金達菜花。
有一天,我又到了孫斌的家中,他的朝鮮族夫人金女士向我提了一個要求——她祖父金少芝留下了一部詩集《逸園詩稿》,請我幫助爭取出版。她說,這部詩稿和另一部金氏十世家譜,是她金氏祖祖輩輩的傳家寶,能為傳家寶增色添彩是她一生的希望,而這希望的實現如今就委託給我了。我當然意識到這委託如山之重,同時更意識到我對孫醫生報恩的機會又來了! 詩稿墨寫手訂,總計十本,兩千多首詩,寫的就是作者自己的家史和經歷。金少芝原籍朝鮮,世居遼陽千山,其十世祖隨清軍入關,順治年間便做了“全楚提督”,是個高級軍官。到了金少芝父親那一代,仍世襲為“左領”的軍銜。金少芝十一歲時,父親去廣東任潮州“游擊”的軍職,他隨父親就讀於鰲峰書院(後改為校士館)。讀了八年,父親罷官,金少芝隨父回京,不久參加工作。起初,他在山西擔任河東鹽法“候補經歷”,一種低於縣級的職務,相當於今天縣裡的幹事或助理員。辛亥革命後,金少芝參加了淮軍,又到湖南常德警廳任督察長兼承審,再到河南南陽鎮署審理案件。此後他辭官回鄉,直至去世。
金少芝從八歲起寫詩,一生寫詩,一生愛詩,辭官回鄉後,寫詩達到高峰。他的詩雖不能直接抨擊行將滅亡的清朝政府,但他追求光明,熱愛祖國,謳歌平民,用的是平民一聽就懂的口語,可謂一個“平民詩人”。詩稿中大部分詩篇在句數、字數、押韻和對仗上還保持律詩和絕句的形式,而在格律(主要是指平仄)上,則不恪守律詩和絕句的規定。金少芝一直不屑於與那些在他看來是“臭而不可聞”的詩作為伍,以至寫了兩千多首也不肯發表一首。
我把詩稿推薦給一家有名的出版社,但被退了回來。後得知一位朝鮮族的專家朋友正編一部少數民族詩選,我就推薦了金少芝的一百首詩,做了注釋,一併給了他。後來,我與他合寫了《金少芝和他的詩集(逸園詩稿)》一文。此文先是經壓縮發表在《文藝報》,後在1995年發表於延邊大學出版社《朝鮮族研究論叢》第四期,但一直沒有等來出版社方面的佳音。
直到九年後的一天,這位專家朋友忽然給我來電話,說有韓國朋友來電話,表示願意出版《逸園詩稿》,要找我和金女士商談。這令我高興至極。幾天后,韓國就來了四位人員。雙方見面後又幾經商談,最後達成由三方(我、金女士和韓國代表)簽字的協定:漢文和朝鮮文《逸園詩稿》的出版由韓國一方負責,原稿複印件由金女士提供,中文版的標點和注釋由我負責,並對各方都明確了時間要求。協定還寫明書出版後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並請金女士、孫醫生和我去韓國參加……我對孫醫生的感恩之心總算得到了慰藉。
協定簽訂不久,那四個韓國朋友中的一位回國後給我寄來一封信和一部書。書是韓文的,信是用中文寫的。信中說,金少芝的詩作值得研究,有可能在朝鮮近代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們感謝我最初在那篇文章中的介紹。又說,我們見面時,他聽說我正在寫作《孫臏傳》,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因為他特別喜歡孫臏。藉此機會,將他的這本《孫臏外傳》寄給我,以表他的喜歡之情。“他鄉遇故知”的同道人語,使我的心就要騰飛在天了——信和韓文版的《孫臏外傳》同包在一張畫紙中,畫紙上畫的是一朵金達萊!
啊!金達萊,你就是金少芝,你就是韓國來的這四位朋友,你就是朝鮮的民族花!啊!金達萊,你來到中國感恩自己民族的先人金少芝,因而又感恩金女士、我和那個朝鮮族專家,你就是一朵感恩花呀!
啊!金達萊,咱們一起騰飛,是你那金光將我照亮!
啊!牡丹花,咱們一起騰飛,是你那金光將我照亮!
啊!苦苦菜花,咱們一起騰飛,是你那金光將我照亮!
現在,《孫臏傳》改題為《孫臏》,由華夏出版社再版了。就讓我感恩華夏,感恩責編高蘇。特賦五律一首:
再版《孫臏》感吟
章章如渡船,浪大才知槳。
救父敬軍師,借書聞蕙香。
初編故友印,再版新朋忙。
濺淚感恩者,牡丹在故鄉。
趙則訓
2011年3月7日
序言
在兒時的記憶留存里,我至今還能搜尋到一個架雙拐、騎獨角青牛的“軍師”的形象,那就是戰國時代齊國的孫臏——在兩軍陣前,他經常被龐涓斥罵為“刖夫”。這“記憶”是一本破舊的沒頭沒尾的“古代小說”留給我的。它是一本演義體的章回小說,木版黃毛邊紙印製,究竟有幾冊,我未窺全貌,不得而知,連書名也記不清了,但可以肯定地說,它不是《東周列國志》,因為我記憶中它的有關“孫龐鬥智”的故事,要比《東周列國志》的有關情節錯綜和細膩得多。它是否是《齊國演義》中的一本呢?可惜,我沒有看過《齊國演義》全書,長大成人後,雖讀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讀過《東周列國志》,卻並沒有找來《齊國演義》一讀。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由於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的出土,特別是由於《孫子兵法》研究在八十年代國際上的“走紅”——據傳連發動海灣戰爭的美國總統布希,也在辦公桌上擺著一本《孫子兵法》,而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描述孫武孫輩孫臏的“小傳”,對其“兵法”戰例兩次取勝的敘寫,就遠比介紹乃祖孫武更為詳盡而生動。況且既然連太史公都把這兩位孫子及其“兵法”聯繫得那樣密切。他們的兩部《兵法》又在同一漢墓竹簡中發現,那么,這“兵法”世家的輝煌激起了文學家再創造的激情,也就不足為奇了。於是,便有了這本趙則訓同志的歷史小說《孫臏》的問世。
對於歷史文學的創作,我向來主張:“當然要求它必須符合歷史真實性,但是,這種要求不能取消藝術的創作規律,也就是說,不能用歷史教科書的科學的真實性來要求‘歷史文學’,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歷史文學的作者,被某一歷史事件、某種歷史精神激起了創作的衝動,當然應該廣泛地閱讀有關史料,儘量使歷史生活的實感充溢自己的素材倉庫,以便能在進行藝術概括和藝術虛構時捕捉住最富有特徵、最能體現歷史本質真實的事物。”(見拙著《京門劇談·“史實”與“虛構”》)
據我看,趙則訓同志的《孫臏》,正是一部史實與虛構結合得較好的作品。即使孫臏學藝鬼谷,也包括鬼谷其人,史實的根據的確不多,只是在《史記·蘇秦列傳》有過簡單的記載:“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張儀列傳》又曾重複過:“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樂壹注《鬼谷子》書雖提出過懷疑:“蘇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但戰國時代名噪一時的兩大縱橫家畢竟是出自同一師門的造就,何況早在《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已把鬼谷子作為傳奇式的隱者作過這樣的渲染:
卻說周之陽城有一處地面,名日鬼谷,以其山深樹密,幽不可測,似非人之所居,故日鬼谷。內中有一隱者,但自號鬼谷子。相傳姓王名栩,晉平公時人,在雲夢山與墨翟一同採藥修道……惟王栩潛居鬼谷,人但稱鬼谷先生,其人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一日數學,日顯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日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日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那先生……初時偶然入市,為人占卜,所言吉凶休咎,應驗如神。漸漸有人慕學其術。先生只看來學者資性,近著那一家學問,便以其術授之。一來成就些人才,為七國之用……他住鬼谷,也不計年數。弟子就學者不知多少,先生來者不拒,去者不追。就中單說同時幾個有名的弟子:齊人孫賓,魏人龐涓、張儀,洛陽人蘇秦。賓與涓結為兄弟,同學兵法;秦與儀結為兄弟,同學遊說;各為一家之學。
《孫臏》對鬼谷子“傳奇”更加引申和渲染,不只塑造了他的博學多才的神奇形象,還賦予他新的思想生命的現實意義。這位鬼谷先生教學授徒,並非一般的傳播知識,“成就些人才”,而是為了讓他們能輔霸“弭兵”,以實現他消滅戰亂、統一各國的未竟之志。也可以說,這也是作者寫《孫臏》所要突出的主題。
小說主人公孫臏,生活在諸侯各國爭霸並進行兼併戰爭的戰國時代。儘管紀元前564年,晉、楚兩大國曾在宋國召開過“弭兵”大會,這雖使諸侯各國之間的征戰平靜了一段時間,但各諸侯國內部卻又發生了“強宗”的相互兼併和奪權,人民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三家分晉、齊歸田氏、秦用商鞅日趨強大之後,國與國間的兼併又趨激烈。秦、楚、魏、齊、燕、趙、韓,分據中原大地,又不斷地進行相互攻戰,連年戰禍,使各諸侯國的人民產生了強烈要求統一的渴望,而共同的文化發展也要統一。幾乎從孔子開始,以及其後的思孟學派,都主張施“仁政”,“定於一”。與王栩“一起採藥修道”的墨翟,則主張“兼愛”、“非攻”(中心思想也是“弭耳”)。實際上當時所謂的“百家並鳴”之學,也大都圍繞著這個時代的中心議題。《孫臏》用《威王彈琴》、《鬼谷虎徒》、《叔痤薦鞅》、《萌芽蛾罅》四章的篇幅,通過鬼谷子為弟子講故事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當時的歷史背景。
既然蘇秦和張儀這兩位顯赫一時的縱橫家,都是受業於鬼谷子,小說家神乎其術,把同時代的兩位“共學兵法”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也“歸屬”於鬼谷門下,即使是虛構,也應是合理的藝術想像了。更何況作者正是企圖通過這一師四徒的不同的形象性格和他們的業績,整體地表現那個時代的主題——輔助霸主,以各種方式制止戰亂,統一各國,弭除兵患。
小說第三章《鬼谷虎徒》,寫過鬼谷子回憶周遊列國與墨翟相遇探討“弭耳”的故事。墨翟說他“從小就飽受兵患之苦,曾發誓要消除天下的戰爭”,因此,他主張要“兼愛”、“非攻”,使各國君王“專務本國事務,制定禮法,修正刑律,解困濟貧”,“戰爭就會消滅,所有國家都會和平相處,共同發展”。鬼谷子雖然讚賞墨翟的“弭兵”的理想,卻認為墨翟所謂的“專務內政”,不能長期有效地消除戰爭。他根據自己長時間對現實審時度勢的觀察,得出了只有統一各國才能消滅戰亂的結論:
……哪個國家不願擴充自己的勢力?哪個國家不願奪取他國的財富?哪個國家不願把他國置於自己的手掌之中?就此看來,專務內政之法取得長效極難。回顧近百年來,中原大地出現過幾次“弭兵”的時期,每次“弭兵”莫不與一個大國稱霸相伴隨。大國稱霸,其實力之大,使弱國難以望其項背,強國亦難以與之抗衡,莫不唯唯諾諾,以其馬首是瞻。大國說打某一國家,其他國家不敢不跟著去打;大國說停,其他國家不敢不停,因而取得了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和平。由此可見,中原大地只有合成一個國家,才會消滅戰爭,就如同眾人合成一人,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又從何而來呢?
這是鬼谷子的主張,也是《孫臏》的中心思想。“刑餘之人”的孫臏,雖創造了“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的輝煌,卻深知齊威王並非完成統一霸業的明主,早已萌發了“志在桑梓”,歸隱授徒“菊花滿園”的理想,也看到了“弭兵”雖然艱難,但蘇秦、張儀兩位師弟縱橫家的業績,終究會導致強秦統一各國的未來。
自然,處於小說情節中心的,仍是孫、龐的矛盾,孫、龐的鬥智,是作為偉大軍事家孫臏的思想性格及其流傳千古的兵法和戰例。只不過,《孫臏》的孫臏,雖是孫武的子孫,《孫子兵法》的繼承者,卻滿熏著平民的土氣,不只生於民間,處於顛沛災難生活之中,還是一位始終不忘平民,“志在桑梓”的平民形象。整個來說,作者是在與龐涓相比照中刻畫孫臏性格的。一個奸狡,一個忠貞;一個陰毒,一個敦厚;一個為了個人功名富貴,野心勃勃,不擇手段;一個雖滿腹經綸,高瞻遠矚,卻淡漠官位……可以說,《孫臏》中孫臏形象性格的創造,不只充分運用了史書的資料和已有的文學作品的素材,吸收集納了作者自己跋涉考察來的民間傳說,也根據新的發現,糾正了某些誤記。譬如“桂陵之戰”,本是孫臏打敗龐涓,“圍魏救趙”的戰例。《史記》只有簡單的記載:孫臏計謀,“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孫武·吳起列傳》)《東周列國志》雖寫了龐涓敗陣,卻把它寫成“龐涓知孫臏在軍中,心中懼怕,與龐英、龐蔥商議,棄營而遁,連夜回魏國去了。”(第七十八回)而《孫臏兵法》的發現,第一章寫的就是“桂陵之戰”的《擒龐涓》。這“素材”不只有條件使《孫臏》糾正了誤記,而且使作者能由此而生髮出《笑泯恩仇》釋龐涓的孫臏的性格側面,並為鄒忌設陷、威王生疑留下了伏線。只是如果作者塑造龐涓的形象,能在相互比照的描寫中發揮想像,有所渲染,多寫一些龐涓在魏為將的業績,那就會使龐涓受寵於魏惠王、權傾魏國,更有可信的依據,也給孫臏更勝一籌起到有力的烘托作用。因為連《東周列國志》中都已寫到:龐涓為將初期,“練兵訓武,先侵衛、宋諸小國,屢屢取勝。宋、魯、衛、鄭,要約聯袂來朝。適齊兵侵境,涓復御卻之,遂自以為不世之功,不勝誇詡。”(第八十七回)
整體來說,歷史小說《孫臏》是成功的。它不只突出地塑造了這位古代兵法創始人之一的可欽可敬的藝術形象,也較深刻地寫出了歷史的真實,給人以哲理的啟示。我確信,這是一本有益於人們了解歷史汲取智慧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