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螻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種名:

中文名:華北螻蛄

別名:土狗,螻蟈,啦啦蛄等。
學名:Gryllotalpa unispina

華北螻蛄華北螻蛄 Gryllotalpa unispina

分布:

全國各地,但主要在北方地區,北緯32度以北。

危害對象

華北螻蛄,是一種雜食性害蟲,能危害多種園林植物的花卉、果木及林木,和多種球根和塊葦植物,主要咬食植物的地下部分。

危害症狀

成蟲和若蟲咬食植物的幼苗根和嫩莖,同時由於成蟲和若蟲在土下活動開掘隧道,使苗根和上分離,造成幼苗乾桔死亡,致使苗床缺苗斷壟。

形態特徵

(1)成蟲:

雌成蟲體長45~50毫米,雄成蟲體長39-45毫米。形似非洲螻蛄,但體黃褐至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心臟形紅色斑點。後足脛節背側內緣有棘1個或消失。腹部近圓筒形,背面黑褐色,腹面黃褐色,尾須長約為體長之。

(2)卵:

橢圓形。初產時長1.6~1.8毫米,寬1.1~1.3毫米,孵化前長2.4~2.8毫米,寬1.5~1.7毫米。初產時黃白色,後變黃褐色,孵化前呈深灰色。

(3)若蟲:

形似成蟲,體較小,初孵時體乳白色,二齡以後變為黃褐色,五六齡後基本與成蟲同色。

生物學及習性

約 3 年 1 代, 若蟲 13 齡 ,以成蟲和 8 齡以上的各齡若蟲在 150cm 以上的土中越冬。來年 3 - 4 月當 10cm 深土溫達 8 ℃ 左右時若蟲開始上升危害, 地面可見長約 10cm 的虛土隧道, 4 、 5 月份地面隧道大增即危害盛期; 6 月上旬當隧道上出現蟲眼時已開始出窩遷移和交尾產卵, 6 月下旬 - 7 月中旬為產卵盛期, 8 月為產卵末期。越冬成蟲於 6 - 7 月間交配,產卵前在土深 10 - 18cm 處作 鴨梨 形卵室、上方挖 1 運動室,下方挖 1 隱蔽室;每室有卵 50 - 85 粒,每頭雌蟲產卵 50 - 500 粒、多為 120 - 160 粒,卵期 20 - 25 天。據北京觀察,各齡若蟲歷期為 1 至 2 齡 l - 3 天, 3 齡 5 - l 0 天, 4 齡 8 - 14 天, 5 至 6 齡 10 - 15 天, 7 齡 15 - 20 天, 8 齡 20 - 30 天, 9 齡以後除越冬若蟲外每齡約需 20 - 30 天,羽化前的最後一齡需 50 - 70 天。
初孵若蟲最初較集中,後分散活動,至秋季達 8 - 9 齡時即入土越冬;第二年春季,越冬若蟲上升危害,到秋季達 12 - 13 齡時,又入土越冬;第三年春再上升危害, 8 月上、中旬開始羽化,入秋即以成蟲越冬。成蟲雖有趨光性,但體形大飛翔力差,燈下的誘殺率不如東方螻蛄高。華北螻蛄在土質疏鬆的鹽鹼地,沙壤土地發生較多。
該蟲在 1 年中的活動規律和東方螻蛄相似,即 當春天氣溫達 8 ℃ 時開始活動,秋季低於 8 ℃ 時則停止活動;春季隨氣溫上升危害逐漸加重,地溫升至 10 - 13 ℃ 時在地表下形成長條隧道危害幼苗 ;地溫升至 20 ℃ 以上時則活動頻繁、進入交尾產卵期 ; 地溫降至 25 ℃ 以下時成、若蟲開始大量取食積累營養準備越冬,秋播作物受害嚴重 。土壤中大量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易導致螻蛄發生,受害較重。當 深 10 - 20cm 處 土溫在 16 - 20 ℃ 、含水量 22 - 27% 時,有利於螻蛄活動 ; 含水量小於 15% 時, 其 活動減弱 ; 所以春、秋有兩個危害高峰,在雨後和灌溉後 常 使危害加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