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華佗鎮,位於亳州市北郊,屬典型的城郊型農業鎮。全鎮轄9個村,127個自然村。
華佗鎮地處近郊,市區北二環路、105國道、大京九鐵路貫徹全境。華佗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三國時期,享譽世界歷史的神醫、醫藥家、外科鼻祖華佗誕生於該鎮的小華莊,華佗鎮也因此而得名。 。
華佗鎮道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發展
前景廣闊。圍繞區委提出的建設北部新城和推進“五大突破”抓好“九項重點工作”的總體要求,鎮委鎮政府結合實際,全面確立“提升農業,發展工業,建設名鎮,加快崛起”的工作目標。
歷史沿革
華佗鎮由原先屬於張集區大吳、燕莊、小奈三個小鄉在1992年撤區並鄉時合併而成。並鎮之初為大吳鄉,後更名為城北鄉。為充分發揮華佗這一享譽世界的人文優勢,發揮名人效應,1998年經省民政廳批准,正式更名為華佗鎮,並與1998年12月31日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劃分
大王村 | 黃莊村 | 道東村 |
華佗鎮 | 邢閣村 | 祝集村 |
大吳村 | 小奈村 | 程屯村 |
特色產業
1992年撤區並鄉之初,華佗鎮在趙廟、黃莊兩村建起全市最早的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生產基地。2004年在程屯村建起目前最先進、科技含量做高的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生產基地。
特色產業:一是閆莊養雞專業村的發展,帶動全鎮蛋雞養殖;二是以大吳、前胡、趙廟、小奈、邢各等村規模養殖二元豬為龍頭,向周邊村輻射,擴大養殖規模,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三是以邢莊千隻養兔場為龍頭,帶動全鎮養兔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皮用、毛用兔;四是以大吳梅花鹿養殖場為龍頭,採取公司+農戶的辦法對農戶進行指導和產品銷售;五是五里、胡趙的山雞和鴿子特種養殖發展。
優質特色產業
當地主產藥材:白芍、白朮、白芷、丹皮、防風、紫丹參、栝樓(天花粉)、夏枯球、知母、何首烏、亳貢菊、射干、地黃、山藥、玄參等;
華佗鎮是全國最大的白芍種植基地,也是白芍發源地,白芍種植在當地自東漢末年時期已經延續至今,白芍質量以華佗鎮最優,當地白芍年產量近2000噸,占年全國醫藥市場總需求量的39%;其中周邊鄉鎮均有大面積栽培,白芍藥的收穫是華佗鎮百姓的主要一大盛事,年年如此,華佗鎮依託華佗美譽開創地區特色行業,加速推進先進供銷模式,提高中藥產量,保證中藥的地位。
每年8月份華佗鎮小奈集北小莊都有的專業承包隊伍,從事白芍白朮等藥材的收穫及粗加工,為實現現代化,符合市場規律,以“華佗鎮”為首的中藥材網上經行銷售團隊,已經形成了一股新勢力,未來的中藥供應更加柔性化、多元化,他們為華佗鎮地產藥材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畜牧生產
總體概況
到目前為止共有規模養殖戶300多戶,其中規模養豬戶168戶,規模養雞戶98戶,肉牛養殖戶50多戶。在特種養殖方面,我鎮的鑫鑫種鴿養殖場,規模和數量在全市位居前列,大吳梅花鹿養殖場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的新路子,發展勢頭良好。野山雞、大雁等特種養殖加快發展。全鎮畜牧業每年為我鎮民眾帶來3000多萬元的經濟純利潤。
政策措施
發展畜牧業的政策措施
1、為民眾解決畜牧業扶持貸款300多萬元;
2、多次從北京上海聘請畜牧專家為民眾做技術講座。
3、安排有關人員多次外出拓展銷售渠道,解除養殖戶的銷路問題。
4、抓好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做好服務工作,解決養殖戶的後顧之憂。
今後打算
今後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1、加強組建專業生產合作社組織,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2、組織養殖戶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最佳化畜牧產業結構,提高畜牧產業層次;
3、引導養殖戶向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扶持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畜牧產業,把華佗鎮由畜牧大鎮建設成畜牧強鎮。
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啟動大會上的講話中介紹,為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健康穩定發展,規範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運作,中國保監會已與農業部、財政部等部門共同組成工作小組,啟動了農業保險立法工作。《農業保險條例》已被國務院法制辦列為2007年第二檔立法計畫,於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面臨的自然風險比較嚴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三農”保險,不斷加強對農業保險工作的指導和政策支持,2004年至2007年的中央1號檔案都對農業保險提出了明確要求。保監會正會同農業部等有關部門,加緊制定《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方案》。
數據顯示,2006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8.46億元,同比增長15.98%,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國有近90%的省、市、自治區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發展農業保險。市場上銷售的"三農"保險產品達160多個,涵蓋了包括種養兩業、農民家財等涉及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產業連線
龍游烏豬
龍游烏豬主產於浙江省衢州市。該品種豬體型中等偏小,頭型分獅子頭和老鼠頭兩種。獅子頭:頭短額寬,面部微凹,嘴筒短而略翹,額部皺紋多而深,耳大下垂幾乎覆蓋整個面部,頸短肉豐滿,背腰稍長、寬而微凹;老鼠頭:嘴尖,面部平直,額部皺紋少而淺,四肢略高,背腰平直,耳較小。二者的共同點是腹大小適中,臀稍傾斜,四肢短細,蹄質堅實。被毛全黑。成年公豬體重約98公斤,母豬約80公斤。頭胎產崽8-9頭,三胎以上產崽12-13頭。肥育期日增重約454克,體重72公斤的豬屠宰率為73.2%。具有性成熟較早、脂肪比例高和肌肉中脂肪含量高的特點。
閩北花豬
閩北花豬包括夏茂豬、洋口豬、王台豬,分布於福建省閩北地區。該品種豬頭中等大,額有深淺、形狀不一的皺紋,耳前傾下垂,頸短厚,背腰寬且凹陷,腹大下垂,臀寬而稍傾斜,毛細稀短,毛色不一,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和尾為白色外其餘均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為白色,有的頸部有寬窄不一的白色環帶。母豬6月齡前相對增長快,成年母豬體重為83.9公斤,公豬為78.1公斤。公豬性成熟早,6月齡開始配種。平均初產崽7.5頭,經產崽8.3頭。肥育期日增重為300克,屠宰率為75.2%。
閩北花豬早熟易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提高其生產性能,多作為雜交的母本。雜交後代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均較高。
樂平豬
樂平豬又稱贛東北花豬,分布於江西省樂平縣。該品種豬頭大額寬,有較深的皺紋,耳大下垂,嘴筒短、略上翹,頸粗短,肩寬,背腰平直,腹大呈弧形,臀欠豐滿,四肢粗壯,蹄殼呈玉色、堅硬,被毛有“烏雲蓋雪”之稱。成年公豬體重109公斤,母豬為114公斤。初產崽6-7頭,三胎以上產崽11頭。肥育期日增重為64.8克,屠宰率為72-74%。
樂平豬體型稍大,生長較快,飼料利用率較高,胴體中骨細脂多。以樂平豬為母本與外來豬進行雜交,其一代雜種肥育豬的日增重和每公斤增重耗料均有一定的優勢。
姜曲海豬
姜曲海豬是產於江蘇省長江北岸泰縣、海安地帶的一個較年輕的地方品種。姜曲海豬分布於泰縣、海安縣,因境內姜堰、曲塘、海安三鎮為該豬種主要集散地而得名。該品種豬被毛為黑色,皮較薄,頭短,耳中等大小、下垂,體短腿矮,腹大、下垂,部分豬在鼻吻處有白色斑點,稱“花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