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是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建校時創辦的四個院(系)之一。也是目前學校辦學規模大、專業門類全、學科覆蓋面寬的學院之一。學院以能源與環境工程為學科背景,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為手段,設定寬口徑的本科專業:能源動力工程及自動化。

學院簡介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原動力工程系)是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建校時創辦的四個系一。1953年10月,華中工學院在東湖之濱、喻家山麓正式成立,由中南地區幾所主要大學的動力方面的教師和專業組成的動力系也同時成立。縱觀學院的發展歷程:五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十年代,經歷了艱苦奮鬥、組建專業的創業階段;六、七十年代,渡過了“文化革命”的十年浩劫,進入了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八十年代,邁上了教育質量和學術地位全面提高的新台階;九十年代,教學和科研得到了快速發展,迎來了高等教育日新月異的新紀元。

1953年10月,華中工學院動力工程系組建,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成為今天的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學院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培養本科生,60年代初開始培養研究生,70年代以後逐漸建立了完整的學科體系。1981年電廠熱能動力工程和內燃機學科首批獲準設立碩士點、博士點;1984年、1990年相繼設立工程熱物理、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博士點;1988年電廠熱能動力工程學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同年,獲準建設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並於1991年建成、對外開放;1991年建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98年獲得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熱能工程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5年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被評為國家級優秀博士後流動站。現有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能源與環境工程、動力工程自動化8個博士培養二級學科,7個系、研究所和研究室。經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已經形成了以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熱能工程學科平台、熱科學與流體科學研究中心,熱能與動力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等為支撐的創新性學科平台系統。

學院現有教職工近15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2人,教授35人,副教授3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超過60%。近年來,有14人分別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次受聘為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和國家“863計畫”能源領域專家;3人受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獲得“高校青年教師獎”, 3人被評為教育部“新(跨)世紀人才”, 3人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1人獲得“霍英東基金”。擁有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985”工程創新團隊)。部分教師還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技獎勵專業評審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教育部煤燃燒科學與技術網上合作研究中心牽頭科學家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和油燃燒污染排放機理與防治規律、湍流燃燒反應流體力學及其傳熱特性、高效低污染先進燃燒技術、燃燒檢測診斷與最佳化控制、能源動力裝置性能評價及故障診斷、多相流及傳熱強化、空間環境等極端條件下的燃燒和傳熱傳質、生物傳熱大功率密度換熱系統及器件、新能源及節能新技術、高效低污染及高功率密度發動機新技術、內燃機電控、製冷與超低溫工程傳熱傳質、熱聲轉換、流體機械及工程中的複雜流動、大型火電和水電機組穩定性及狀態監測等。

“十五”以來,學院完成了國家、地方和企業委託的科研課題300多項,獲科研經費近1個億,其中,牽頭和參加了7項“973”項目;獲“863”項目7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5項;國防預研類項目5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和教學成果獎2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國家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近50項;出版專著、譯著和教材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近2000篇,被國際三大索引收錄的論文600餘篇;形成了以前沿基礎研究為龍頭,以能源與環境先進技術研發為支撐的完整科研體系。

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146人,碩士研究生340人,本科生1648人。已形成了厚基礎、寬口徑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有優良的學風和濃厚的學術氛圍。10本教材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半個世紀以來,培養了逾萬名高層次人才,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已成為歐美和國內著名大學、企業、政府機構中的傑出人才。

學院已與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葡萄牙等20多個國家的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每年約有20人次出國進修、考察、講學、合作研究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近些年來,學院舉辦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其中2001年召開的“國際能源轉換和利用”學術會議在國內外形成較大影響,會議論文集為EI和ISTP收錄。目前,與國外大學和研究機構正在進行合作研究的項目有6項。

學院將在套用領先、基礎突破、責任以行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努力培養棟樑人才,深入開展科學研究,保持學科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處於國內一流,把重點和特色學科建成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學科。

專業介紹

A組(製冷與低溫、流機)專業方向介紹

B組(熱動(燃燒)、水機)專業方向介紹

C組(動機)專業方向介紹

D組(過控)專業方向介紹

E組(核電)專業方向介紹

實驗室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程熱物理系 過程裝備與控制系

流體機械及工程系 製冷與低溫工程系 動力機械及工程系

熱能動力工程研究所 中心實驗室

在研項目

2006年在研項目

序號 項 目 項 目 名 稱

負責人

1 何國庚 20螺桿壓縮機齒型研究

2 舒水明 ****的最佳化型式及熱穩定性研究

3 何國庚 co2移動式空調器

4 舒水明 保護熱板法實驗測量的數值模擬與實驗研究

5 丁國忠 高頻熱聲熱機的頻譜理論和實驗研究

6 張曉青 回熱器性能試驗裝置

7 陳煥新 煤代油後CO2壓縮機運行工況分析及研究

8 何國庚 小型太陽能吸收式空調器

9 何國庚 液氧液氮冷量互換放散氧氣液化回收裝置

10 舒水明 蒸汽製冷相關技術預研

11 周良弼 368汽油機功率扭矩計算分析

12 高世倫 636M主動力系統的聲模擬系統研製

13 蔣炎坤 750直列三缸高速發動機的測控策略設計與編程

14 黃榮華 EQD180N-20天然氣發動機活塞溫度測量與分析技術

15 成曉北 H190柴油機機旁電動輔助系統(滑油、冷卻)設計

16 張煜盛 TBD620增壓柴油機活塞溫度測量

17 黃榮華 YC6M360-20型柴油機氣缸蓋複雜流動與傳熱的整體數值模擬及試驗研

18 黃榮華 柴油機機體缸蓋冷卻流場計算規範研究

19 陳國華 柴油機進氣系統三維流動過程分析

20 黃榮華 柴油機冷卻潤滑試驗系統

21 高世倫 超聲液位感測器、調節器等研製及訂貨

22 高世倫 大型水電機組維修仿真及可視化技術研究

23 葉曉明 動載活動軸承熱彈流流固耦合數值分析模型研究

24 魏明銳 二甲醚發動機燃料超臨界霧化與蒸發的機理研究

25 張煜盛 二甲醚燃燒邊界條件與燃燒化學協同控制關鍵科學問題研究

26 蔣炎坤 管系減震降噪問題研究

27 黃榮華 納米遠紅外複合材料油、氣環保節能器試驗

28 蔣炎坤 汽車發動機數位化設計與製造

29 高世倫 三自由度電動平台

30 陳國華 小型汽油機數值分析與套用

31 高世倫 信號調節器變壓器等器件研製

32 張宗傑 中小型船舶節能和環保技術推廣套用

33 劉根凡 凱龍化工集團乳化器線上安全監測系統

34 陳良才 輕柴油蒸餾儀餾出量的新型光學檢測方法研究

35 劉根凡 全血細胞成像分析系統研製和開發

36 李華飛 熱浸鋁鋼滲鋁層/基體界面空洞的形成機理及預防

37 舒朝暉 鏇轉切向流強化中藥膜微濾的機理研究

38 丘紀華 #8爐冷態試驗及熱態調試

39 張世紅 45/2.45-M1型CFB鍋爐燃燒技術

40 陳 剛 660MW機組鍋爐非設計煤種高效低污染燃燒的研究與最佳化調整技術

41 鄭 瑛 CAO碳化煅燒循環分離CO2的機理研究

42 鄭楚光 o2/co2循環燃燒及污染物的協同脫除

43 曾漢才 催化處理活性炭纖維聯合脫除S02/NOX/HG污染物的研究

44 熊友輝 動力配煤理論和預測方法的綜合研究

45 柳朝暉 非等溫氣粒兩相湍流中顆粒所見標量統計特性研究

46 郭照立 格子Bloltzmann方法的原理、模型及套用

47 陳 剛 廣州發電廠鍋爐燃煤拓寬適應性改造技術開發

48 張世紅 混煤燃燒特性試驗研究

49 周英彪 火力發電機組啟停、調峰成本軟體分析及開發

50 郭 欣 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燃煤煙氣汞吸附氣固反應機理研究

51 陸繼東 基於模型化方法的罩式退火爐自適應控制技術的研究

52 陸繼東 雷射感生擊穿光譜煤質測量原理與技術研究

53 姚? 洪 鹼金屬、重金屬及未燃淨碳對汞多相氧化研究

54 孫路石 焦作愛依斯萬方電力有限公司#1爐燃燒器改造

55 傅培舫 礦物共融影響粉煤焦]燃燒機理與SCT模型的研究

56 孫路石 來賓電廠#1鍋爐燃燒系統改造

57 孫路石 來賓電廠2#鍋爐燃燒系統

58 周懷春 裂解爐輻射段流場、溫度場模擬軟體開發

59 周懷春 煤燃燒實驗台研究開發與製作

60 徐明厚 能源利用過程中多種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與協同脫除

61 徐明厚 燃煤污染及其綜合防治

62 張軍營 燃煤重金屬脫除的研究

63 熊友輝 燃燒紅外氣體分析法線上飛灰含碳量測試系統

64 周懷春 燃燒三維可視化診斷及機組負荷控制新技術研究

65 徐明厚 燃燒污染與排氣進化

66 周懷春 燃用無煙煤鍋爐煤種適應性分析

67 周懷春 熱軋廠3號加熱爐三維溫度可視化監測系統

68 陳 剛 沙角C電廠燃料設備點檢工作平台開發

69 丘紀華 沙市熱電廠#9鍋爐空預器性能試驗

70 丘紀華 沙市熱電廠7、9#爐燃燒調整

71 丘紀華 沙市熱電廠9號爐冷態試驗及熱態調試

72 張世紅 雙床並置流化床超高溫煙氣發生技術

73 熊友輝 填埋場氣體質量流量測量系統研製

學科等級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一級

工程熱物理 二級

熱能工程 二級

動力機械與工程 二級

流體機械與工程 二級

製冷及低溫工程 二級

化工過程機械 二級

能源與環境工程 二級

動力工程及其自動化 二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