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是國內電氣工程學科領域實力最雄厚的教學科研單位之一,其歷史淵源於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南方主要大學的電機學科,於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合併組成華中工學院電機系,1988年改稱華中理工大學電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學院下設電機及控制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工程系、套用電子工程系、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電氣測量工程系、電磁新技術系、電工實驗教學中心、國家工科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電工),還設立脈衝功率研究中心、超導電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和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本科生招生和培養專業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研究生招生和培養學科覆蓋了國務院學位辦在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立的所有五個二級學科,即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並在國內率先獲準設立了脈衝功率與電漿,和電氣信息檢測技術兩個二級學科,擁有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兩個國家重點學科。學院主要研究方向覆蓋了電能生產、傳輸、套用、變換、檢測、控制和調度、管理等的全過程。學院擁有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電工與電子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脈衝強磁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力安全與高效、核醫學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和省部級實驗室,以及高電壓技術實驗室、電磁測量實驗室、套用電子技術實驗室、大學生電工電子科技創新基地等多個設備先進的教學科研基地,是國內首批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和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學院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崗教職工195人,其中,工程院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教授4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9人),副教授55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者超過62%,具有碩士學位者超過80%,已形成一支以博士和優秀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師資隊伍。學院每年招收計畫內博士研究生50餘名,碩士研究生200餘名,本科生450餘名,年科研經費4000多萬元,在研的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課題數十項,每年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120餘篇。據不完全統計,五十多年來,學院已累計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逾萬人,獲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20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200多部,為我國電氣科學技術與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學院全體師生員工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學科為目標,以發展電工高新技術和電力技術為主導,凝鍊學科方向,匯聚學術隊伍,構築學科基地,醇化學術氛圍,團結務實,求真創新,共創電氣工程學科更美好的未來。
院系介紹
電機及控制工程系
電機及其控制學科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所在的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是全國首批電工博士後流動站,並首批獲準按一級學科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1999年10月電機與電器學科獲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1991年獲準建立國內電機學科唯一的國家專業實驗室“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本學科主要從事新型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基礎研究及套用基礎研究工作,並負責培養電機及控制領域的博士後、博士和碩士等高層次人才。2002年1月以本學科總分第一的成績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本學科形成了獨具特色涵蓋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方向:工程電磁場理論及套用;電機噪聲與振動研究;電機繞組理論與套用;大型發電設備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新型特種電機及其控制系統;電氣設備的運行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究;電機及其系統的監控、保護、故障診斷與可靠性;電氣裝置及系統的線上監控與狀態檢修;電力傳動及其自動控制系統;新能源及新型發電技術研究;電機的基礎理論、計算機分析與仿真;新型儲能方式理論與技術研究;電機設計與製造的CAD/CAM技術、智慧型化技術與專家系統;磁性材料;新概念與智慧型化電機。
本學科在新型特種電機的開發和套用中已經取得多項居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自1991年籌建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以來,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1800多萬元,承擔的“八五”、“九五”重大項目及省部級以上攻關、基金項目3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獲得國家級獎7項,省部級獎17項,各類專利26項。在國內外重要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900多篇,出版專著16冊。
其中,在電機的繞組理論、電磁場理論、最佳化設計及運行控制等傳統領域取得過大量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諧波起動電機、變極調速電機系列成果曾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獎三等獎2項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以及5項省部級獎勵,諧波起動電動機還獲得中國、美國等國多項發明專利;電磁場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成果獲4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專著“工程電磁場數值計算的理論與套用”獲教育部優秀學術著作獎;步進電機與系統、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交流調速系統、環形加速器磁體電源及系統、實心轉子和錐形轉子異步電機等多項成果也先後獲得過多項國家、省、部級獎勵。
在新型特種電機研究領域,本學科曾經獲得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國家863計畫航天領域、國防新概念武器預研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持續資助。出版了《三維電動機及其控制系統》、《開關磁阻電動機》、《實心轉子異步電機及其套用》、《錐形轉子電機》、《換相變極調速電機》、《電力變壓器鐵心磁場、損耗和溫度場的理論與計算》、《工程電磁場專論》、《交流電機繞組理論》等專著。
本學科形成了穩定的教學隊伍,開設了多門基礎課程,10餘門專業或專業基礎課程,幾乎所有教材都是任課教師集多年研究成果編寫的。其中,許實章教授主編的《電機學》教材多次獲國家教委、機械工業部及湖北省優秀教材獎;賈正春教授主編的《電力電子學》獲電力部優秀教材二等獎。《電機學》課程還被評為湖北省高校優質課程。“電機學課程改革及教學基地建設”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本學科每年招收電機電器和電力電子專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0餘名,博士後研究人員1~3名。1995年以來累計培養電機及控制、電力電子學方面各層次人才近3000人,其中外國留學生35人,博士後8人,博士20多人,碩士100多人。
本學科在國際交流方面成果顯著。已與英國利物浦大學、曼徹斯特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建立和開展了校際合作。有5名國際電機電器界知名學者任本學科客座教授,現職教師中有18人一次或多次出國作中、短期學術訪問或客座進修,培養了大量的外國留學生。並成功主辦了3次國際學術會議:中國首屆國際電機會議CICEM’91,國際凸極電機研討會ISSM’93和國際電磁場計算會議ICEF’96。
本學科擁有的“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是全國高校電機學科最知名的實驗室,有一大批國內獨有的中、小型電機專用實驗模擬機組,特別是1995年由世行貸款50多萬美元購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成套實驗設備,可對大中型水電站進行仿真和實驗研究,能滿足各類電機全面型式實驗和特殊實驗要求。實驗室現有計算機230餘台,已通過工作站和區域網路實現了網路化管理,並與全國高校教育網聯網。
電力工程系
電力工程系由我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組成,於2002年1月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於1953年原華中工學院建校時由中南地區五所高校的相關專業組建成立。1961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國家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1981年)的學科點。是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點教師中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8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3名),副教授1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7名。自1996年以來,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被SCI、EI收錄150多篇次;在研項目60多項,總經費5000多萬元:獲國家級獎2項,省部級獎多項;招收培養碩土生300多名、博士生80多名。本學科點一貫重視教學,曾獲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優秀教材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
本學科點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電力系統運行與控制。研究現代控制理論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在電力系統穩定控制和同步發電機微機勵磁控制理論和套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2)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長期從事繼電保護理論和套用研究,獲得過國家級獎多項,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在理論上多有創新,申請發明專利多項。(3)電力系統分析與規劃。研究電力系統的數學模型、計算方潔和軟體系統,研究成果已在電力部門得到廣泛套用。(4)超導電力科學技術。這是將超導科學與電力系統相結合的交叉領域,是未來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5)艦船發供電系統。承擔大量國防軍工重大科研項目是該方向的突出特色。
電力工程系一貫注重學術梯隊建設,在各研究方向上均有老中青骨於教師,梯以比較健全,整體實力較雄厚,並致力於學科創新。有一個規模大、設備齊全的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可以進行電力系統的各種試驗研究,曾為多項重大發輸變電工程作過試驗研究。
電力工程系將繼續發揮本學科點學術群體憂勢,深入開拓新理淪新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研究,使華中科技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更上一個台階。
高電壓工程系
高電壓工程系歷史悠久,成立於建校初期,前身為華中工學院電力系高壓教研室。該系辦公樓坐落於環境清幽的中華科技園旁邊,為兩層樓的蘇式建築,包括教師辦公室、研究生室、高壓實驗大廳(前)、振盪迴路實驗大廳(後)和專門實驗室等。
高電壓工程系包括“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和“高壓電器”兩個專業,其中高壓電器屬國家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是按一級學科“電氣工程”授予博士學位的授權點,也是首批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設站二級學科。
高電壓工程系現有在崗人員16名,其中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2名),副教授5名,高級工程師1名,講師、工程師5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7名(含博士後3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名。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具有出國留學的經歷。
高電壓工程系主要從事氣體放電理論與套用、電漿、過電壓防護、電工材料學、電氣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高壓電器設計、智慧型化電器與超導電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碩士和博士培養資格,擁有國內高校中容量最大的合成試驗系統。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防預研項目的工作,參與了多項國家大科學工程的工作,完成了大量橫向開發課題。所開發的10kV系列真空滅弧室已創造上億元的經濟效益,完成的開關和避雷器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在全國7省區的30餘座變電站投入運行。先後獲得過國家科技攻關表彰獎、國家發明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10餘項獎勵,在水果保鮮技術、絕緣子防污穢技術、開關電器技術、電氣測試技術、電站脫硫脫硝技術等方面擁有10餘項專利。
高電壓工程系承擔電氣學院本科生《電氣工程基礎》、《高電壓技術》和《高壓電器》等主幹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工作,其中《高電壓技術》為湖北省優質課程。同時,為研究生和本科生開設了多門緊跟學科前沿、有時代感的高水平選修課,如《HighVoltage&ElectricalInsulation》(全英語教學)、《變電站設備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電磁兼容原理與防護》、《電工材料》、《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題》等。
高電壓工程系有一批在國內外同行業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近年來,高電壓工程系致力於學科改造和學科創新,通過改善老的學科結構,先後派生了“環保工程”、“超導電力技術與套用”、“脈衝功率技術”等新的學科,通過與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的交叉和融合,開闢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
老樹開新花。在能源地位凸顯的當今科技時代,高電壓工程系以雄厚的知識儲備和富有朝氣的師資隊伍充滿信心地迎接未來的挑戰,也熱烈歡迎各方有識之士的加盟,一展宏圖,共創美好明天!
套用電子工程系
套用電子技術工程系創辦於1959年(原華中工學院船舶電氣自動化教研室),1981年招收電力傳動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生,是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碩士授予點;1991年招收該專業博士生,1994年增招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碩士生;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現具有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應電系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電路,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及其控制技術,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的計算機仿真及輔助設計,電力傳動及其自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套用,電力電子電路電磁兼容性研究和艦船電磁兼容性研究,艦船綜合電力集成化技術研究等。目前對新能源開發與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節能新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遠程監控及虛擬教學實驗平台等新興技術領域展開研究。
應電系現有教師18名,實驗室工作人員6名,其中教授7名(博士生導師3名),副教授4名,高級工程師1名,講師、工程師9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名,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2名。50歲以上5人,50-45歲2人,45-40歲3人,40歲以下15人,全系45歲以下人員占總人數的75%,是一支年輕化、有活力的師資隊伍。
教學工作方面成績顯著。負責或主要承擔了我院本科生“自動控制理論”、“電力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三門主幹課,及“Matlab”、“電力電子裝置與系統”等5門課程;為研究生開出7門專業課;編寫出版各類專著與教材十餘部,獲部級優秀教材獎二項,其中“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與控制技術”列為國家“十·五”規劃教材。
目前在校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近一百六十人,應電系對研究生的培養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研產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力在培養電力電子理論、電能變換與控制等社會所需的專業人才。畢業的歷屆研究生不少人已成為各企業的技術骨幹。
學術氣氛活躍,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近幾年在國內外權威期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已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有100多篇被SCI、EI等收錄。
科學研究尤其是國防項目在應電系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國防項目的研究工作始於1971年,當時研製的艦艇用中頻電源系統諧振式正弦逆變電源和軍輔船自動電站控制裝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分別獲得第一屆科學大會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歷經多年的研究積累,“七五”時期各種類型和不同功率等級的新型電力電子裝置開始在艦艇上得到大量套用,成為國家教委高校中唯一能將科研產品直接套用於戰鬥艦艇的單位,最近十年間已為我國各種最新式水下、水面,常規動力、核動力戰鬥艦艇研製了六百多套新型電力電子裝置,包括DC/DC、DC/AC、AC/DC、AC/AC等結構的通用電源和電機控制用電力電子裝置,其中絕大多數是首次在國內艦艇上成功地套用,為我國艦艇電氣技術現代化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目前在繼續承接國防科研項目的同時,還積極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省部級預研項目,並與台達、光寶、安勝電氣、志成冠軍、科華等地方企業開展了廣泛的科研協作,為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的研究、發展和研究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隨著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發展,應電系全體師生必將團結務實、求真創新,為學科建設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做出更大貢獻,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
華中科技大學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於1997年開始組建,由當時的電工基礎教研室與電工學教研室組成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的電工部分,電子技術教研室為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的電子部分。電工部分、電子部分分別依託於電氣工程、電信工程學科。經過7年的建設,於2003年11月率先通過教育部驗收,正式成為“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在全國起著示範和輻射作用。2004年為配合國家示範實驗中心的建設工作,將電工電子教學基地中的實驗部分抽出,分別成立電工實驗教學中心和電子實驗教學中心,並由電工電子教學基地電工部分的教師組建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仍是華中科技大學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的組成部分。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目前共有教師26人,教授2人(博導1人),副教授17人,講師6人,助教1人,4人具有博士學位,13人具有碩士學位。承擔全校各類專業的電路理論和電工學課程、部分專業的電磁場理論和單片機原理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同時開展現代電工理論及其套用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電磁場理論及其套用、非線性電路理論及其套用、小波理論及其套用、神經網路及其套用、電能質量分析和電工教學儀器研發,已逐步形成了教學科研齊頭並進的局面。每年招收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方向的研究生若干名,實現了本科教學和研究生培養相結合。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的教師以嚴謹的教風、甘於奉獻的精神以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教學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曾獲得過2002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2005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電路理論課程為2004年湖北省精品課程,3人獲得過校教學質量一等獎,3人獲得過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2人獲得過寶鋼優秀教師獎,近5年來出版教材10餘本。
電工人在保持優良的教學傳統的基礎上,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努力開展科學研究,在學科建設上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湖北省科技攻關計畫1項;2006年獲得湖北省教改項目1項;自主研發的系列電工實驗教學設備,已廣泛套用於大專院校的實驗教學中。
電氣測量工程系
該系主要從事電氣測量和控制、智慧型儀器和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開設的主要課程:信號與系統(電氣學院核心課程),自動檢測技術,微機原理,智慧型儀器,微弱信號檢測,誤差理論與實驗數據處理,電磁干擾與電磁兼容性設計,電氣測量技術等課程。
電氣測量工程系現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3人(均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3人,講師3人,助教1人,工程師1人。
電磁新技術系
電磁新技術系(以下簡稱電磁系)為適應現代高科技發展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由脈衝功率、電漿工程與技術和超導套用技術三個相對獨立的學術團隊組成,這三個方向均是學院新拓展的研究方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在國內首家獲準設立了脈衝功率與電漿二級學科。電磁系現有教師11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7人(其中博導6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人,大多數教師有國外研究或留學經歷。電磁系配備有一系列先進的科研實驗設備,已開設了《電漿物理與套用》、《高電壓新技術》和《超導套用基礎》等課程。
高溫電漿主要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研究並著重培養亟需的受控熱核聚變與高溫電漿物理人才。電磁新技術系擁有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提供的價值2000萬美元的中美聯合J-TEXT核聚變實驗裝置,將建成以該裝置為主要平台的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基地和ITER聚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近期將調整和完善J-TEXT托卡馬克裝置的運行,配備基本的電漿診斷,選擇一些基礎物理實驗研究課題,做出一些有影響的工作,在國內聚變界建立起自己的研究特色和相應地位。其中院士1人,教授3人。在讀碩士生3人,博士生6人。
在低溫電漿方面電磁新技術系開展了電漿在材料表面改性,環境工程,薄膜沉積,半導體材料,超導材料、生物材料及納米材料的製備等領域的套用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航天支撐技術基金和航天技術創新基金。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共培養碩士、博士24人,其中已畢業碩士6人,博士2人,在讀碩士生10人,博士生6人。
超導技術被認為是電工行業的高科技儲備。超導磁體在核聚變、高能物理類科學工程中得到廣泛套用,在核磁共振、生物電磁學等新興領域也有良好的套用前景。我校1999年成立超導電力套用研究中心,主要致力於超導電力套用技術的發展。課題主要來源於國家863項目、973項目、985項目、211工程、國防預研項目及教育部的博士點基金。研究內容具有前沿性、學科交叉性。主要內容包括含超導電力裝置的電力系統特性分析、超導電力裝置的研發,以及超導材料的電磁特性研究。同時也注重拓展超導技術的套用領域,如開展了將超導套用於脈衝功率技術的研究,也探討了利用超導技術進行微弱電磁場檢測的可行性。在電磁新技術系,從事超導套用技術研究的有教授(博導),副教授、講師各1人。自成立以來,已畢業碩士14人,博士2人,在讀碩士生14人,博士生6人。
脈衝功率技術主要研究各種強電脈衝功率發生器,電磁系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脈衝功率儲能、開關、調製、測量和控制技術以及新型脈衝功率電源技術。
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
核聚變與電漿研究所設立於2006年上半年,主要是從基礎前沿科學和國家重大需求出發,開展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和基礎物理實驗研究;材料製備與表面改性為主的低溫電漿技術研發;以及以ITER數字樣機平台、脈衝功率、超導技術、電磁發射技術等為主的核聚變相關技術研究。目前,該所的中美聯合實驗室擁有國內高校中唯一的JTEXT托卡馬克裝置。該所的科研隊伍有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在讀碩士15人,博士生10人。
J-TEXT核聚變實驗裝置J-TEXT電源系統 J-TEXT實驗大廳
中美聯合J-TEXT核聚變實驗裝置 原名TEXT-U,2002年經美國能源部批准,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聚變研究中心贈送給華中科技大學,並已納入中美聚變合作計畫。按1990年價格,J—TEXT全套設備總價值約2000萬美元。J-TEXT是全國高校中唯一的中型托卡馬克裝置,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四個大中型托卡馬克裝置之一。
J-TEXT主要參數:
電漿大半徑R=1.05m電漿小半徑a=0.30m 電漿電流IP=350kA 縱場場強BT=3T
電漿電子密度ne=3x1013cm-3 中心電子溫度Te0=3KeV(輔助加熱) 中心離子溫度Ti0=1KeV
100MW脈衝發電機組表面波電漿裝置
由美國捐贈的J-TEXT配套的主電源系統-100MW脈衝發電機組,現已在華中科技大學重建安裝並調試完成。
超導電力研究中心
超導電力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簡稱超導電力研究中心)成立於1999年,是我國高校中第一個以超導電力套用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兼顧超導基礎、超導在其他領域的套用技術的研究機構。超導電力技術被美國能源部看成是21世紀的唯一高科技儲備。在國際上超導技術正在逐步走向實際套用。
超導電力研究中心正是為了適應超導技術的發展趨勢,並充分結合我校的綜合實力而成立的,主要學術骨幹來源於電氣與電子學院,並受到我校與超導技術緊密相關的學科點,如低溫工程、物理、材料工程等的強力支持。
50KJ超導磁儲能系統 動態特性數值仿真分析室20K直接冷卻低溫試驗裝置
目前,已經初步建成了具備進行超導試驗、低溫試驗、含超導裝置的電力系統動態模擬試驗等研究的超導電力套用技術研究基地。形成了一支以超導電力套用技術為主要研究領域的研究隊伍。開發了50kJ超導磁儲能系統,並正在電力系統動態模擬試驗平台上進行了改善電力系統動態穩定性的試驗,這是我國第一台進行電力系統動態模擬試驗的超導電力裝置。承擔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多項,並在《電力系統自動化》學術期刊上舉辦了“超導電力套用技術基礎講座”(2001年第二期至第十八期),在全國高校中率先為電氣工程學科的本科生開設了《超導套用基礎》課程。
研究骨幹隊伍的專業方向包含了超導電力套用技術所必須的超導電工、超導物理、低溫工程、電力系統、電機電器、高電壓技術、電磁測量、電力電子等學科方向。
脈衝功率中心
脈衝功率技術是具有創新和發展活力的新興交叉學科,是電工學科一個重要的學科發展方向,在軍事和民用領域均有廣泛的用途,發展前景廣闊。我校脈衝功率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成立於1999年,是國內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專門研究機構,所在的二級學科——脈衝功率與電漿也在國內率先獲準設立。中心先後獲得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研究水平居國內前列。
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高儲能密度脈衝成形網路技術,包括儲能器件,網路結構的電、磁、熱應力仿真分析和最佳化,高精度充電和智慧型化控制、測試技術等;(2)大電流開關技術研究,包括納秒級高重複頻率場畸變開關、氣體間隙開關、觸發真空開關、半導體開關和開關的觸發控制技術等;(3)氣體放電規律及特种放電技術,主要研究放電生成物對放電的影響、離子背景對放電路徑的影響、多相體放電規律,研究脈衝放電、輝光放電及介質阻擋放電等特种放電技術及套用;(4)放電電漿環境污染治理套用研究,包括脈衝放電電漿催化還原脫硫脫硝、廢水廢氣處理等環境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等;(5)放電電漿醫療套用研究。
中心擁有一支具有高度團結拼搏精神、踏實肯乾的研究隊伍。中心研究方向涵蓋了電氣學院各個學科,研究人員從電氣學院各專業系所抽調組成。
神光三能源模組實驗裝置 電漿實驗瞬間
中心承擔並完成了多項脈衝功率技術的國家級研究項目,在高功率脈衝電源系統、脈衝功率技術的套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獲得一項國家發明三等獎。現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和多個面上項目,在高功率雷射、微波、電磁發射等領域承擔了多個國家“863”計畫項目、國防預研重點項目和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脈衝功率技術的研究課題。
實驗教學中心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前身為隸屬於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的電工教學基地,基地承擔了華中科技大學所有電類、非電類的電工實習、電路理論(電工基礎)、電工學、電工電子學、電工技術、單片機原理與套用、電機學(電機及拖動)等基礎課程和實驗教學任務。它和隸屬於電子信息工程系的電子基地一起,成為華中科技大學電工電子基地(分別稱電工基地和電子基地);於2003年通過教育部的國家工科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基地評估,成為全國首批通過評估的優秀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2004年在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電工電子基地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改革實驗教學體系以適應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進一步整合和調配電工類基礎課程和實驗環節的資源,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以電工教學基地為主體,將原隸屬於電氣學院各專業方向的電工學科主要技術基礎課程實驗室併入,組建了目前能涵括全部電工類基礎課程和技術基礎課程實驗、實習的實驗教學中心。
組建後的實驗教學中心規模得到擴大,資源得到最佳化整合,體制上實施中心主任負責制,接受學院和學校直接管理,和隸屬於電信系的電子實驗教學中心一起,構成華中科技大學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本實驗中心為電工分中心)。
本實驗中心擁有2500㎡的獨立實驗教學大樓,各種實驗設備1600多套,價值950多萬元;實驗教師隊伍共擁有專職人員68人和兼職人員21人,其中高級職稱和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66%。中心目前共開設了16門課程(含電類、非電類的電工類基礎和電氣學科大類的技術基礎平台課程)的教學和實驗任務。
實驗中心各實驗室實行弱電實驗全開放、強電實驗在滿足安全性條件下開放的制度,並和國內外優秀企業聯合建立學科競賽和工程科研訓練相結合的實驗室及獎學金,並通過整合實驗室和學科優勢資源進一步推進了實驗課程內容的整合和最佳化。中心的宗旨是:為學生提供優良的實驗教學環境、創新的氛圍,力圖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推進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體現電氣與信息相融、軟體與硬體兼備、裝置與系統結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本科生教育
專業介紹
本科專業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跨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三個學科,是一個與國際接軌的寬口徑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特點是電氣與電子並重,電力電子與信息電子相融,軟體與硬體兼備,裝置與系統結合。培養從事電氣工程、電子技術、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計算機、信號變換與處理等工作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主要課程有電路理論、電磁場理論、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電機學、電力傳動與控制、信號與系統、微機原理及套用、電力系統工程等。
畢業生就業領域:電力系統、電力設計研究院、電力電子類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環保、金融、郵電與通訊部門和政府機關等。
培養方案
電氣學院是學校規模最大的工科院系之一,擁有全國第一批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和一級學科授權點。下設:電機及控制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工程系、套用電子技術系、電工新技術系、電磁新技術系、電氣測量技術系和教學實驗中心。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七個二級學科,即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脈衝功率與電漿、電氣信息測量技術。其中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為國家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並擁有新型電機國家專業實驗室、脈衝強磁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電力安全與高效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學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包括以下四個培養計畫:
1.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培養計畫
2.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第二主修專業培養計畫
3.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輔修專業培養計畫
4.電氣類提高班培養計畫
研究生教育
學科設定
一級學科 電氣工程
二級學科 電機與電器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脈衝功率與電漿 電氣信息檢測技術 強磁場科學中心
培養方案
一級學科 學位獲得者應具備電氣工程方面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系統的專門知識,全面深入了解本學科有關研究領域現狀、發展方向及國際學術前沿;能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及先進的研究手段;具有獨立從事本學科的科學研究或解決工程重大技術課題的能力,並在本學科取得了創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勇於創新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科研道德;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
一級學科 學位獲得者具備電氣工程方面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有關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現狀和發展方向: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本學科的專門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勇於創新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科研道德;掌握一門外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