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三校合併後於2000年9月7日由華中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暖通空調專業、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環境工程系和同濟醫科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虛體)組建成立。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環境工程系前身是武漢建材工業學院給排水工程專業,創建於1952年。1960年轉為本科,1971年10月與北京建材工業學院合併後改名為湖北建築工業學院建工系,後更名為武漢建材工業學院建築工程系。1979年被授予市政工程碩士點。1983年新建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後,定名為環境工程系。在給排水專業本科和市政工程碩士點基礎上,1985年開設環境工程專業,1987年開設城市燃氣專業,1993年開設暖通空調工程專業。華中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1996年開設環境工程碩士點,土木工程系1997年開設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和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碩士點。
機構設定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3個系、5個研究所、1箇中心實驗室。擁有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3個本科專業;具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和生態學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和生態學5個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和土木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建有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專業設定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新型邊緣性綜合學科。主要任務是研究污染防治的技術原理和方法,套用和開發改善環境質量的工程工藝和設備。環保專業是我國乃至全球新的經濟成長點之一。本專業培養從事環境工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或研究型人才,使之具有環境工程領域內紮實的理論基礎,具有對環境工程工藝和設施進行設計、開發的基本能力,掌握環境質量評價、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套用水平。本專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自學能力。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高年級學生向理、工、農、醫相關環境的方向分流,即在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水污染控制工程、環保設備、環境生物化學及環境醫學等五個方向上設定系列課程,指導學生選擇,自主重點發展。
給水排水工程
水”是城市的血液,“水工業”是21世紀的陽光產業。本專業培養“城市水工程” 和水產業規劃、設計、管理及技術開發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從事的業務工作包括有:自來水廠和優質飲用水設備設計、污水淨化廠和水處理環保設備設計、城市水環境規劃、水景和高層建築設備工程設計、城市和住宅小區給排水和中水設計等。為此,學生通過學習將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綜合能力:
(1)掌握水資源開發與利用、水質工程學原理與計算、城市給排水管道系統、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等專業知識;
(2)掌握水工業設備、電氣與自動化儀器儀表、水工程結構與施工、水工程技術經濟等方面的綜合知識;
(3)獲得計算機文化基礎、CAD繪圖、專業軟體編程、GIS開發等新技術套用的能力;
(4)了解水工業學科的理論前沿與發展動態,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本專業培養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城市公共設施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從事建築物中的空調工程、供熱工程、通風與淨化技術、城市燃氣工程、樓宇設備自動化控制等系統工程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系統調試、運行管理方面的工作。
師資力量
全院教師近60人,教授19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11人)、副教授18人、講師14人。在校本科生1200餘人,碩士研究生350餘人,博士研究生60餘人,另有在職碩士生170餘人和成教生600餘人。
學院專業涵蓋生態、生命、化學、材料、機械、工程、醫學等領域,具有學科交叉的優勢,構築了新的環境科學研究與工程體系。學院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水平、來自各專業的專家學者。目前,學院在研科研項目6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重點項目17項。2005年到校科研經費1000餘萬元。學院設有給水排水、燃氣暖通、環境生物、環境化學、室內環境、環境材料、環境監測等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實驗室條件優良,課程體系設定齊全,試驗用房面積近8000平方米,設備資產總值近1300餘萬元,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較好的支撐條件。其中給水排水實驗室為建設部重點實驗室,《給水工程》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我們與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法國、奧地利、荷蘭、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有關學校建立有密切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係。每年都有部分教師出國學習、講學和進行研究工作,並經常邀請國外同行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 。
學科發展規劃
學院專業涵蓋生態、生命、化學、力學、材料、機械、環境、市政、醫學等領域,具有學科交叉的優勢。學院確定的總體建設發展目標是:以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究為先導,重點發展水處理技術平台;力爭在水環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環境生物工程和水處理技術與設備三個研究方向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水質處理與控制、垃圾處理集成化技術、智慧型建築和建築環境與人體健康方面有進一步的發展。
學院組織的“新世紀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申報工作,已獲得了學校經費支持。學院自成立以來,累計簽訂科研契約100餘項;科研經費652萬元,其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二項;省基金5項;參與國家863項目中標3項;在各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20餘篇,被三大索引收錄7篇;獲省級優秀論文獎1項;研究生研究項目基金10項;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學進步獎5項;獲準專利9項。
2002年,學院在校黨委、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承擔了“環境學科理工互補、自主發展式本科人才高效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和“環境類新興學科英語(雙語)教學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教改項目;申報了環境科學與工程和環境工程博士點;組織了“新世紀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已獲得了學校經費的支持;獲教材基金一項。全年新簽契約34項,完成科研經費337萬元,分別為計畫基數的3.4倍和目標基數的2.2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項,經費150萬元,任務完成率200%;聯合參與國家863項目3項;參與國際(德國)合作項目一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一項;申請專利3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3篇。
學院領導
李斌黨總支書記
劉真 黨總支副書記
陶濤 常務副院長
廖利 副院長 主管科研
楊家寬 副院長 主管學科建設及本科生培養
王勁柏 副院長 主管研究生培養及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