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概述
菩薩廟鎮面積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500公頃,海岸線長36公里,灘涂面積3000公頃,漁船995隻。區域內有黑色路面40.6公里,程控電話6900部,行動電話網路接站6處,7個村1400戶農民安裝了有線電視。2002年,菩薩廟鎮實現農業總產值21175萬元,同比增長12.16%;實現企業總產值16.307億元,同比增長33.23%;實現工業總產值9990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12530萬元;同比增長14.9%;農村人均純收入3867元,同比增長5.3%。菩薩廟鎮經濟和各項事業均得到快速、健康發展,機關各部門都獲得東港市以上榮譽稱號,年內,菩薩廟鎮被評為丹東市文明鎮。工業園區
菩薩廟鎮現已規劃實施工業園區三處。一是大王村工業園區。建立在大王村境內,西孫線公路兩側,占地面積150000平方米(450畝),2006年已入駐企業個數16戶,占地總面積75000平方米,其中:規模企業個數3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200萬元,銷售收入5020萬元,實現稅金500萬元,實際上交鎮財政稅金總額455萬元,2007年計畫入駐1戶、擴建2戶(鍋爐廠和鑫鋮計量廠)。這個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方向:主要是以現有廠家擴建和改造為主,500萬元以下小規模投資為輔。在產業結構上以現有的鑄造、機械為主,以輕工、農產加工為輔以及與這個園區產業相關項目和產品。二是菩薩廟村工業園區。北自吉港管件公司至南止張旬大坡下的趙南線公路兩側,全長2公里,占地面積400000萬平方米(600畝)。2006年未已入駐5戶(吉港、豐源、鎂砂、華夏、變電所、新洋),占地總面積近40000平方米,實現工業總產值4500萬元,實現稅金總額288萬元。2007年計畫入駐2戶(利用新洋北和華夏南兩個空閒地)、擴建改造2戶(新洋水產、豐源鑄造),新入駐企業主要以輕工業和無污染為主、擴建改造企業以符合產業群體為主。
三是北甸工業園區。沿201國道兩側東西展開,由進入菩薩廟鎮趙南線公路兩側擺放,全區域占地總面積1040000平方米(1560畝)。2006年入駐企業6戶(其中5戶工業1戶商業),占地面積66000平方米,總投資6800萬元。工業企業入駐單體投資在1000萬元以上,可以代表菩薩廟鎮工業特點和形象的產業,2007年間都可以達產。2008年計畫入駐一戶(政府正在籌劃予以優惠的辦法招收投資者)。四、規劃實施的工業園區
隨著“海洋紅中心漁港”的建成,圍繞“中心漁港”在菩薩廟鎮常勝村的入港公路兩側建立“臨港工業園區”。規劃園區占在面積200000平方米(300畝),入駐項目主要以“臨港”特點、輕污染、進出量大、對菩薩廟鎮內陸產業相關的產業為主。
旅遊資源
丹東菩薩廟鎮小島:位於菩薩廟鎮南的小島,距孤山鎮15公里,由大小14個小島組成, 其中六個較大島有海堤相連,陸域面積17平方公里,島南海灘白沙細軟,水清無塵,三面青山環抱,南面一望無際大海,海天一色。小島形狀各異,各具特色,有熊貓、駿馬、園林等奇形怪礁,是遊人最佳沐浴場所,可整日海浴,又可揀小海螺,捕捉石板蟹,遊客參與其中更增樂趣。黨教工作
在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菩薩廟鎮黨委結合黨組織和黨員實際,從“樹、解、富”三字入手,把黨員教育和黨員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施教管並舉,收到了較好效果。
“樹”模範黨員旗幟。在組織黨員學習李茂豐、趙景順等優秀黨員先進事跡的基礎上,結合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樹立了一批在本鎮經濟、黨建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的優秀上崗黨員,用身邊的典型教育身邊的人,引導帶動黨員民眾共同致富,整村開發。通過黨小組推薦、支部測評、黨委考核、民眾評議,共推選出優秀黨員26人。
“解”麻煩黨員心結。由黨政主要領導帶領政府職能部門成員、村支委,對全鎮15名被稱為“麻煩黨員”的上訪戶進行走訪,實施“解心結”政策教育,對黨員民眾提出的政策性較強的問題進行現場解答,解開他們思想上的疙瘩,消除心中的積怨。對涉及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如土地糾紛、占地補償、工業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發展等問題進行集中解決。與此同時,針對支部中黨性原則不強、易衝動、鄰里矛盾多、民眾反映不太好的個別黨員,進行集中上黨課,組織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組織觀看有教育意義的影片4場次。利用這部分黨員敢說敢幹的特點,把他們編進“村務監督”小組,並設立了“履職監督崗”,對村級財務、政務、黨務和上崗黨員履崗情況進行監督,做到人盡其才,發揮所長。全鎮共走訪“麻煩黨員”29人,組織集中學習2次,為他們解決土地糾紛3起,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6個,化解各類矛盾8起。“富”貧困黨員腦袋。鎮村兩級相繼建立了貧困黨員檔案,結合實際,把“先富黨員腦袋,再富黨員口袋”作為黨群共富的基本思路,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由鎮村兩級出資,組織40多名貧困黨員到山東壽光等地參觀學習,還觀看了菩薩廟村保護地小區和上川村養豬基地,使這部分貧困黨員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在此基礎上,針對困難黨員自身實際,聘請3名外地專家和6名本地有經驗、會管理的種養大戶,舉辦了3期養豬、養雞、水產養殖、特種動物養殖、中藥材種植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460多人次。
新漁村建設
遼寧省東港市菩薩廟鎮海洋紅村瀕臨黃海,是三面環海、南北狹長的半島漁村,海岸線長13公里,海產品豐富。全村轄兩個居民組,506戶,1806人,其中從事漁業生產的450戶,漁業勞動力500人。陸域面積2.3平方公里,耕地231畝,林地930畝,港灣1600畝,淺海灘涂2.5萬畝,100噸冷庫一座,船舶修造廠一個,漁船176條,碼頭2個。2006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120萬元,人均收入8000餘元,連續三年被評為丹東市文明村。海洋紅村被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列為首批社會主義新漁村建設試點單位之後,在原有基礎之上,大力發展四大產業,即海洋捕撈業、水產養殖業、特種經濟動物養殖業和現代服務業。捕撈業是該村的傳統產業,現有120馬力以下小型漁船176條,從業人員850人,捕撈業產值7000萬元左右。水產養殖業是該村的主導產業。由於水位較深,潮間頻寬,灘涂廣闊,大洋河、雙岔河兩條淡水河流注入,自然形成了海產品生長繁殖的最佳場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水產養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該區域生長的海產品以其色鮮、肉嫩、殼薄、口感好聞名遐邇。主要品種有對蝦、海蜇、梭子蟹、雜色蛤、毛蛤、海參等。大力推廣立體混養技術,實行科學養殖,走出一條向設施漁業和精品漁業發展的新路子,養殖效益穩步增長,成為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
一是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投資800萬元建1萬水體設施漁業,養殖鯛、美國舌鰨、海參等品種;利用現有的1萬畝灘涂和1.5萬畝淺海,投資800萬元用於管護設施和苗種費用,繼續發展毛蚶、海螺、赤貝、雜色蛤、蝦蛄等養殖品種;投資79.1萬元,建40畝畜牧養殖生產小區,發展水貂、狐狸養殖,全面推廣普及北美水貂和芬蘭白色狐狸。二是著力打造漁村休閒旅遊業。投資1500萬元在東區建設集水產養殖、休閒旅遊為一體的高標準休閒漁業區,圍海1400畝發展休閒漁業,養殖梭子蟹、對蝦、海蜇、貝類等,發展垂釣、觀鳥、海島游;投資300萬元建設小圈漁家游旅遊區。將小圈原11戶居民遷至小王屯漁民新村安置,將原住房裝修改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漁家院,接待遊客;投資40萬元建設月亮灣海濱浴場300畝;投資80萬元新修一條環海景觀路,全長2100米;今年春天,以每畝500元反租坡耕地70餘畝,開發荒山30餘畝,載植各種風景樹木5.6萬株,美化了景區環境。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沿海旅遊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僅上半年,遊客人數就達到3萬餘人次,旅遊業收入達20餘萬元。突出生產發展,推動環島經濟建設。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投資1400萬元建設小王屯漁民新村;投資200萬元建國小教學樓一座;投資160萬元修建並亮化漁民新村前道路,並對原有老化的屯堡路進行硬化改造;投資260萬元,利用春秋兩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把全村的荒山坡地栽上樹木,同時做好屯堡路、濱海景觀路、居民小區等的綠化美化,並成立由6人組成的護林隊,負責全村範圍內的造林和管護。四是發展商貿等服務業,為主導產業配套服務。為解決漁船建造及維修問題,投資1000萬元,填海造地30畝建一處較大的船舶修造廠;在進港路兩側規劃四個點,發展商貿、餐飲、住宿、物流等綜合服務業,為中心漁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