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東鴻

莽東鴻,1935年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曾任吉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研究室主任。

基本信息

簡介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曾任長春地質學院助教,長春市地質局九台隊技術負責人,吉中地質大隊分隊長,吉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地質研究室主任,地礦部部管地質勘查項目監理員。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燕山發現寒武紀後偉晶岩中含有多種稀有礦物,及一種由輝綠岩體經青盤岩化又受到一定圍限壓力和剪應力作用形成的綠色片岩;提出火成岩中副礦物生成順序的人工重砂鑑定法。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于吉林、長春地區從事礦產勘查和1:5萬區調,提交了螢山礦工業儲量及勘查報告28份;發現及建立了中志留世專家屯組、早二疊世大河深組及其模式剖面。上世紀八十年代主持完成“吉林省煤礦成礦規律及煤田預測”、“吉林省煤炭資源遠景調查”項名,正確預測了長白、敦化煤田和舒伊盆地油氣的存在;對“具世界意義”的吉林省渾江地區(1994年1月更名為白山市)石炭紀本溪組底部礫岩的“冰磧”成因,提出了否定觀點,認為燈盞石、馬鞍石等變形礫石為成岩壓實作用形成。上世紀九十年代參加地礦部“中國煤炭資源研究”項目,主持“中國含煤盆地構造特徵及其分布規律”課題,該成果被認為對學術理論和指導煤炭資源預測有重要意義,對我國煤田生產、科研、教學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獲地礦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四等獎各1項,勘查進步三等獎。 

主要作品

著作《中國煤盆地構造》、《中國礦床發現史吉林卷》;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中國煤盆地構造及挖煤的基本特徵》被評為我國八五地質科學重要成果之一。其業績被載入《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網路版第六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