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區
1948年,美國學者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莫維斯提出人種優劣有別論,認為舊大陸舊石器時代早期,按照早期人類的技術和行為能力,存在著東、西方兩個不同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區,因而Movius把歐洲與亞洲地區劃分開來,這兩個類型之間的界線,大致經過印度半島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
手斧文化
莫維斯認為在舊石器時代,位於該線以西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是早期人類文化的先進地區,是以西方的手斧文化傳統為代表,能掌握先進工具製造技術的先進文化圈;而位於該線以東的中國等地區是以製造簡單的砍砸器傳統為特徵的“文化滯後的邊緣地區”,缺少手斧和勒瓦婁哇技術 等較為精細的石器 及技術。“這兩個多多少少同時代的石核工具傳統能夠被定義如下:西方的——典型特徵是雙刃、兩面(修整)的切割工具或手斧;東方的——典型特徵是單刃的切割工具或砍砸器”。
最初莫維斯認為這是由於人種的差異導致的,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大多數學者爭論;後來也做過一些改動,認為與環境也有關係。中國大陸發現的一些舊石器地點如廣西百色舊石器地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理論有所衝擊。
分界線
關於莫維斯線,存在的討論有:①手斧的定義;②砍砸器能否代表東亞舊石器早期文化最本質的特徵;③莫維斯線形成的原因;④莫維斯線反映的問題。總之,這種討論已經不再局限於石器工業面貌的描述,而是進一步上升至對舊大陸舊石器文化發展與人類演化整體格局的認識。 與莫維斯線有關的另一概念是阿舍利手斧 分界線,它不僅顯示著東西方之間的差別,同時也可見到舊大陸西方南、北之間的不同。這條分界線以西、以南地區,手斧發達並形成區域性文化傳統;以東、以北地區則不見或少見手斧的發現。 莫維斯線的存在並不能簡單地用文化傳統的差別來解釋,其深層原因有:①生存環境不同導致各地不同的適應模式;②優質石料的豐富與否;③自然地理 障礙導致文化乃至基因交流 的困難;④考古發掘 工作的偏差。
假說否定
近日,考古學家在中國東北長白山區發現了一件舊石器時代石制手斧。經權威專家鑑定,這件手斧距今約有5萬年,而且製作工藝精湛,器形優美,是非常標準的手斧,可與西方典型的“阿舍利手斧”媲美。
這件手斧用近於米黃兼淡綠色的火山岩經兩面打制修理加工而成,略有使用痕跡。雙面與雙邊均勻對稱,體形完整,線條優美。周身布滿淺平疤痕,器身薄銳,尖部扁薄,尖部和兩側緣修疤層疊連續,根部經多次打片做鈍化處理,易於抓握。經測量,手斧長246.1毫米,寬95.2毫米,厚46.1毫米,重1318.4克。
據發現者、長白山文化研究會會長張福有介紹,這件手斧是他10月20日在長白山南坡調查松花江上遊歷史文化資源的過程中在野外偶然發現的。手斧具體出土地點為吉林省撫松縣漫江鎮前進村與楓林村之間路邊山坡黃土崖頭,距長白山主峰直線距離42公里。有關專家還在手斧出土地點附近採集到舊石器石核、黑曜石刀片等十餘件標本。
中國著名舊石器考古專家、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博士生導師陳全家教授說:“這么標準的手斧,在我國還是首例。它徹底否定了西方考古界奉為圭臬的‘莫維斯線’假說,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陳全家教授表示,長白山地區出土典型的手斧,對於認識東亞地區舊石器工業面貌、早期人類行為和技術的交流與傳播,以及東西方舊石器文化比較研究意義重大;對於探究舊石器時代中國東北地區與鄰接地區的文化交流,現代人類起源有關的環境變遷與技術行為關係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