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燕忠

莫燕忠

莫燕忠,1919年6月生,廣西靈山縣武利鎮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參加中國青年抗日同盟。1938年入吳堡青訓班學習。曾任延安行政學院辦公室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副科長。

人物簡介

建國後,歷任中共遂溪縣委書記,廣東省人事廳副廳長,中共海南區委副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副處長,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參贊,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中國駐緬甸、菲律賓大使,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顧問。

個人經歷

1932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中學(後改名廣雅中學);  1936年在學校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青年同盟,參加學生抗日運動。

1938年1月到陝西安吳青訓班(中共直接領導的學校)學習,結業後到山西參加抗日游擊隊。5月到延安陝北公學學習,大大提高了政治覺悟,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派回安吳青訓班任研究員、班部秘書(兼教員)。

1940年撤回延安,任毛澤東青年幹部學校指導員、陝甘寧邊區行政學院班主任、辦公室主任,帶領青年和邊區的一些區鄉幹部進行政治和業務學習,參加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為渡過最困難時期而努力工作,因而在1943年和1944年被評為模範工作者。

1946年到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處工作,任幹事、副科長。在撤離延安時,負責帶領一批革命老人和烈士子女渡過黃河,順利到達西柏坡。這時一面工作,調配和培訓一批南下幹部,一面參加中央土改工作團,在駐地進行土改,並有機會參加全國土改工作會議。

1949年夏秋,帶領中央機關1000多名廣東籍的幹部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南下。廣州解放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組織部幹部科長,為接管廣東省和廣州市調配了一批領導幹部。

1951年任中共遂溪縣委書記,進行土改試點。

1952年任廣東省人事廳副廳長。

1953年任中共海南區黨委組織部長、區黨委副書記,主要進行土改、整黨和調配各級領導幹部。

1956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外交貿幹部處副處長。

1957年到外交部,先任駐越南大使館政務參贊,除參與對越友好工作和援越工作外,主編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一書公開發行。

1960年任外交部黨委辦公室主任、部機關黨委書記;

1962年任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政務參贊,參與了劉少奇主席和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多次到印尼訪問的接待工作,為發展兩國友好關係作出自己的貢獻。

1965年“930”事件(指印度尼西亞反華排華)後,兩國關係陡然惡化。

1966年莫燕忠回國參加“文化大革命”。

1969年下放江西幹校。

1973年任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

1977年任駐緬甸大使,當時“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緬方對中國疑慮仍大。因此,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鄧小平於1978年1月出國訪問時,首先訪問緬甸,充分闡述了中國睦鄰友好政策和華僑政策,受到緬甸特別熱烈的歡迎。使館配合各方面工作,較好地完成任務。以後,在任期4年多時間裡,每年兩國都有一位領導人互訪,不斷增強和發展兩國友好關係,對整個東南亞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1982年任駐菲律賓大使,當時菲律賓、美國因美國軍事基地設在菲律賓問題進行談判,菲受到美國很大壓力,而在政治上、經濟上卻有利於我,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及時建議,抓緊時機做菲的工作,推動了菲領導人訪華,增強了菲反抗美國壓力的決心;同時也利用時機,第一次使菲愛國華僑和親台的華僑聚坐在一起,這些都獲得菲政界和華僑的好評。

在離任時,馬科斯總統為了表彰莫燕忠對發展兩國關係作出的貢獻,特授予他“施加頓猷長”勳章。

1984年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參與和領導了對僑務政策的撥亂反正,落實僑務各方面的政策,特別是所謂“海外關係”的僑務政策,調整改革機構等。

1986年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顧問,領導黨史資料小組和協助國外僑務工作。

1994年離休,副部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