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該村沒有工業,依靠傳統農業種植,主要作物有玉米、穀子、馬鈴薯、大豆、高粱以及小面積的小雜糧,全村共有勞動力60人,主要從事種植業。常年輸出剩餘勞力20人從事勞務,主要分布在本地砌石築壩。
新農村建設
受惡劣的自然條件制約,經濟發展歷來滯後。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村民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勞動強度較大,土地貧瘠收穫微薄,極其貧困。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艱苦創業,強力推進,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新建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使村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有陣地,組織活動的開展增進了團結,解決了思想,促進了發展。先後接通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受自然條件限制、地質石厚堅硬,無法實施自來水工程,我們淨化了水源。組織修通了大部分田間道路,使村民提高了功效,節省了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2009年在上級支持下鋪通了通村公路,徹底解決了交通不便。近年來,用於新農村建設的投資累計達15萬元。
精神文明建設
在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物質生活逐步提高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進步明顯。村民文化程度普遍提高。2009年辦起了農民書屋和法制道德夜校,購置圖書1000餘冊,開通遠程教育網路,使組織成員普遍接受教育,豐富了村民文化生產生活,吸取了精神營養,同時村民素質得到提高。硬化了健身場所,為村民空閒提供了鍛鍊和健身場地、豐富業餘生活,倡導了了文明健康新風,促進了和諧穩定。
人民生活情況
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大力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首先擴大了優質馬鈴薯種植,人均1.5畝,人均增收800元。今年我們又種植了優質核桃120畝,預計在2012年結果創收,這將是增強農業後勁,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可望村民的經濟收入跨越發展。該村還新建了村級衛生所,為村民就近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提供方便。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的衣食住行得到改善且正在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