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仙遊縣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中部,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仙遊縣實驗國小創建於1902年,辦學歷史悠久,歷經變遷,薪盡火傳。學校北倚巍巍蜚山,南臨流韻蘭溪,占地面積32多畝,現有學生2800多人,教學班50個,教職工156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3人,國小高級教師56人,全校教師學歷100%達標,其中具有大專學歷教師93人。學校以“面向未來為,科研先導,全面育人,發展特色”為辦學宗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
學校文化
“智如泉涌,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教師的人格、思想在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仙遊實小深入開展“外塑形象,內塑師魂,精練師能”的師德師風教育,大力提倡五種精神,即專心從教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的探索精神,愛生如子的園丁精神,不甘落後的拼搏精神,不計得失的奉獻精神。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提高師表形象。
“教育是一種詩性化的行為”,實小教師以崇高的師德給學生以真善美的薰陶,堅持樹人育德,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裡撐起一片如詩般的天空。學校在95~97年承擔福建省“八五”教研課題——國小生“勤勞儉樸”道德啟蒙教育實驗;1998~2001年,開展了“文明禮貌”道德啟蒙教育專題實驗;2002年6月起,又承擔福建省教育廳“沿海地區青少年道德建設實驗”子課題“明禮守法”實驗。通過一系列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塑造健康健全人格,鋪就學生成才之路。
素質教育
發展創新
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仙遊實小加強教育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成效顯著,成為仙遊縣國小教改實驗的一個視窗。1990年起,學校開展布魯姆“目標——掌握”學習教學法實驗、數學科教材教法整體改革實驗、義務教育新教材試驗及電化教學試驗,200多節頗具特色的觀摩課深受行家讚譽。1998年5月,全國社會課研討現場會在實小舉行,《寫信和打電話》、《爭當環保小衛士》課堂教學錄像帶在全國發行。語文課《小壁虎借尾巴》在省課堂教學評比中榮獲一等獎。思品課《國旗、國旗,我愛你》參加全國觀摩,並在省電視台播出。2002年秋,課改實驗走進實小,廣大教師勇立潮頭,走進新課程,踐行新理念,與學生共成長。推行作業革命,改革評價體系,注重學科的融合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發展特長
學校遵循“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的辦學經驗,以發展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方向,深入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成立了“小記者”、“數學王國”、“小藝術家”、“小攝影師”、“生物世界”、“田徑隊”、“器樂隊”等十六個興趣小組,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興趣盎然,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三年來,學生在省級、國家級獲獎的文章有656篇,其中一等獎的有31篇,習作在CN刊物發表的有124篇。學生在全國鋼琴考級中有一人次過九級,11人次通過六級以上。書畫作品獲國際級、國家級金、銀、銅獎的共有130人次。2001年張雅婧同學被評為省十佳少先隊員,2002年朱一君同學獲第五屆宋慶齡獎學金。2003年1月,仙遊實小編導的課本劇《賣火柴的小男孩》晉京演出,獲第二屆全國兒童劇普及交流匯演金獎,全劇入選中央電視台展播。
學校榮譽
仙遊實小以陳元椿為校長的學校班子團結務實,種桐引鳳,勵精圖治,各盡其才,辦學質量顯著,深受當地乾群讚譽。2000年以來,學校被授予莆田市科技示範校、市首屆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少先隊全國紅旗大隊、全國優秀中隊、福建省消防宣傳教育十佳學校,學校被推薦為全國600家名校之一,首批入選中國教育年鑑單位。仙遊實小以“高標準、嚴要求、爭第一、創一流”的創業精神,與時俱進,將再續輝煌。
學校歷史
仙遊縣實驗國小是仙遊縣辦學最早的一所國小,其前身是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金石書院改辦的官立金石國小堂,原址在金石山。民國4年(1915年),改名為縣立第一國小。次年,又改稱中區模範國小。民國10年,遷址黃氏宗祠(今仙遊師範址)。民國18年,以所在地名改稱中區縣立功建國小。民國22年,改校名為縣實驗國小。民國24年,改為第一區縣立中心國小。民國27年,接受華僑胡文虎捐資,改名文虎國小。民國34年,又改名中山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民國35年,遷址西門兜城隍廟前(今教育中心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名為城廂中心國小。1950年,改名為城廂完全國小。同年秋又改校名為城廂中心國小。1957年,鑄德國小和長林國小併入該校,又改名為仙遊縣實驗國小。1960年,成立中共仙遊縣實驗國小支部。“文化大革命”期間,易名為紅衛國小。1977年,復名仙遊縣實驗國小至今。1980年,該校被省教育廳定為第二批辦好的省重點國小。1986年,在原址東北側(屬洪橋街二隊)征地陸續重建新校舍,至2003年,校舍建築總面積13800平方米,新校園占地面積32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