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基腐病

症狀 荷蘭豆苗基腐病又稱荷蘭豆苗立枯病。主要發生在幼苗期,種子染病,引起爛種,幼苗莖基部或根頸部變為褐色至紅褐色縊縮、腐爛。子葉染病,在子葉上產生紅褐色近圓形病斑。莖基部和根頸部染病,產生紅褐色橢圓形或長條形病斑,後病部逐漸凹陷,當擴展到繞莖一周后,病部收縮或龜裂,致幼苗生長緩慢、折倒或逐漸枯死。濕度大時長出淺褐色蛛絲狀霉。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稱立枯絲核菌AG-4菌絲融合群,屬半知菌類真菌。該菌不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初生菌絲五色,後為黃褐色,具隔,粗8~12微米,分枝基部縊縮,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0.1~0.5毫米,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擔孢子近圓形,大小6~9×5~7微米。此外,Pythium debaryanum Hesse稱德巴利腐霉,也可引起基腐病。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通過水流,農具傳播。病菌發育適溫24℃,最高40~42℃,最低13~15℃,適宜 pH3~9.5。播種過密、間苗不及時、溫度過高或反季節栽培易誘發本病。該菌除為害豆類外,還可侵染瓜類、茄果類、白菜、油菜、甘藍等。
防治方法 (1)選用紅花荷蘭豆、內軟1號、荷蘭豆苗(龍鬚菜)等耐寒品種。(2)選擇排水良好、向陽的場地育苗,採用無病土作床土,如用舊畦育苗,床土要充分翻曬。(3)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適當施入石灰,調節土壤酸鹼度至微酸性至中性。石灰施用量據土壤pH確定,一般667平方米施100kg。(4)加強苗床管理,做好苗床保溫工作,防止低溫、寒流侵襲。白天在幼苗不受凍的前提下,儘量多通風換氣,促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苗床澆水要看土壤濕度和天氣確定,嚴防大水漫灌,避免床內濕度過高。(5)提倡施用95%綠亨1號精品3000倍液,殺菌力強,且能促進植物根系對不良條件抵抗力,也可在發病初期噴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井岡黴素水劑1500倍液、1.5%惡霉靈水劑450倍液;立枯絲核菌和腐黴菌混合發生時,可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淋,每平方米2~3升。視病情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