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赫寧恩UR包括三個部分:瓦赫寧恩大學,農業研究中心和萬豪-勞倫斯坦學院。瓦赫寧恩大學座落在荷蘭瓦赫寧恩市,萬豪-勞倫斯坦部分校區在荷蘭東部小鎮費爾普(Velp GLD)和荷蘭北方城市呂伐登設有分校區,大學創辦於1918年3月9日,在校學生有10,000人,教職員工6,500人。
中文名: | 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 | 類別: | 國立大學 |
外文名: |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Centers | 所在地: | 荷蘭海爾德蘭省瓦赫寧根市 |
校訓: | For quality of life. (英語) gezond voedsel in een leefbare wereld (荷語) | 教職工人數: | 約6500人 |
創辦時間: | 1918年 | 學生總數: | 約10000人 |
學校概況
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由瓦赫寧根大學、萬豪勞倫斯坦農學院以及農業科研機構組成。它始建於1876年,是荷蘭最早提供農業教育的學院。在隨後的近四十年里,不斷發展壯大,並於1918年正式被荷蘭政府批准成為學術性大學,並更名為荷蘭國家農業大學。1997年與荷蘭DLO農業研究基金會旗下科研機構合併,合稱為瓦
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探索大自然的潛力,提高人類生活品質(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nat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是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的教育和研究宗旨。近百年來,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生命科學及自然資源領域相關的高等教育及科技研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名譽和聲望。2010年,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全校教職員工約6000名,在校學生人數已經超過1000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500名,60%為外國留學生;碩士研究生2400人,40%是外國留學生;瓦赫寧根大學本科生2000多名;萬豪勞倫斯坦職業學士學位生4000名。
發展歷史
1876 | 國家接管了瓦赫寧根當地的農技學院 |
1876-1918 | 在馬斯特里赫特、萊頓、呂伐登等地陸續成立了多個地方性的關於乳品、漁業、果蔬加工等的研究所 |
1918 | 瓦赫寧根大學正式被授予大學名稱 |
1918-2002 | 瓦赫寧根大學穩步發展,並逐步合併了早期的各研究所 |
2004 | 萬豪-勞倫斯坦農學院併入WUR |
下屬研究所與機構
農業經濟研究所 (LEI Wageningen UR)
農業經濟研究所(LEI)是瓦赫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的一部分,致力於為政府或企業開發經濟知識與技能,涉及食品、農業以及自然環境等領域。通過獨立研究,農業經濟研究所為消費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以幫助消費者作出社會上與策略上均合理的政策選擇。
農業技術與食品科學組 (AFSG)
瓦赫寧根大學農業技術與食品科學系包括17個部門,分別是生物過程工程組(Bioprocess Engineering) 、人類營養部門(Division of Human Nutrition)、農場技術組(Farm Technology Group)、食品過程工程組(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Group)、食品化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Food Chemistry)、食品物理組(Food Physics Group)、生物化學實驗室 (Laboratory of Biochemistry)、生物物理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biophysics)、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Food Microbiology)、微生物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Microbiology)、有機化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Organic Chemistry)、物理化學以及膠體科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Colloid Science)、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Systems and Synthetic Biology)、產品設計和質量管理組 (Product Design and Quality Management)、環境技術分部(Sub-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毒物學分部(Sub-department of Toxicology)、開放系統與控制組(Systems and Control)、植物產品鏈物價穩定組(Valorisation of Plant Production Chains)。這些組致力於開發更加高效的生產與分配方式,來將天然生鮮原材料的損耗降到最低。同時將最新的科學知識融入教學項目之中。
奧泰拉研究所自建立以來,一直與瓦赫寧根大學環境科學系在自然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面緊密合作,為建立和維護可持續、高品質的綠色生態環境不懈努力。奧泰拉研究所在全世界提供多學科綜合套用以及與科研相結合的服務,動物、植物、土壤、水、環境、地理信息與遙感、景觀與空間規劃等等僅僅是眾多研究領域中的一小部分。在中國,奧泰拉研究所是中荷農業創新和促進中心(SDAIPC)的常駐機構,與眾多合作夥伴攜手致力於加強中荷在環境方面的研究與合作。奧泰拉研究所在自然、景觀設計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方面領先世界並且在各類國際論壇中充當領頭作用。奧泰拉還為國際、國家乃至區域或地方等不同層次的機構制定發展策略和管理模式。奧泰拉最大的優勢在於擅長以“項目”形式組織專業的團隊開展工作,在一定時間內解決特定的實際問題。準確的定位不僅可以避免科學研究與實踐需要的脫節,而且能夠保證合作項目 成果更具實用性。同時,長期的項目協作經驗使得奧泰拉的研究員與相關領域的其他專家和科研團體都保持著良好的溝通與聯繫,為項目合作之後更為深廣的協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國際土地整治研究所 (ILRI)
動物科學研究所 (ASG)
該所提出了引領21世紀全球家畜飼養產業新理念——“可持續發展與盈利並存”,即在維持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家畜飼養者的收益,從而實現生態環境和家畜飼養者的互利共贏。為了達此目標,家畜研究所致力於家畜體系學、營養學、基因工程學、動物福利學、生態環境學等對家畜有重大影響的科學研究工作,並同客戶一道把理論與實踐經驗緊密結合,尋找現實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套用植物學研究所 (PPO)
針對植物生產的套用性研究正被納入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的研究體系。這種類型的研究通常立足於農場主、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人的實際生產和經營,其研究結果需能夠直接套用於實踐。套用性研究不僅僅從經濟可行性的角度圍繞已發現問題展開,而是更注重研究成果與整套農業生產體系的切合。這種研究方法要求研究人員具有前瞻性的科研素養,能夠洞悉農業生產當中一些潛在的需求。
中央獸醫學院 (CIDC-Lelystad)
瓦赫寧根大學中央獸醫學院是在動物健康領域享有國際盛名的一個科研組織。該學院的核心活動是進行科學的、實踐基礎上的研究。 中央獸醫學院共有約250名高水平的專家學者,為龐大的顧客群體服務。中央獸醫院是瓦赫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的一部分,擁有年均3600萬歐元的營業額。
發展創新研究中心 (CDI)
國際植物研究中心 (PRI)
食品和園藝質量研究所(RIKILT)
優勢學科和關注領域
瓦赫寧根大學的優勢領域:在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方面,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啟動和參與過的歐盟項目高達31項(共80項),充分顯示了其在這一領域的實力和國際地位;在農業方面,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的文獻引用量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三;在植物和動物科學方面,該大學的文獻引用量世界排名第五;農業技術方面,瓦赫寧根大學為世界不同地區設計不同的溫室系統,將高效經濟生產與最少的能源、水和營養物投入相結合,提高全球各地農業的生產力,同時瓦赫寧根大學獨特的生物防控技術,即利用天敵來對付植物病蟲害的技術,為保障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研究領域開拓了新的方向;環境科學方面,世界人口與財富的增加使得對資源尤其是水資源的競爭劇烈,瓦赫寧根大學對節水農業的開發和套用領域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瓦赫寧根大學在中國
WUR與全球約120個國家和地區有著項目合作關係。中國是WUR在科技創新合作中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在過去的近二十年中, WUR與中國頂尖的高校和研究所在博士研究生培養和國際項目研究方面有著長期、廣泛和密切的合作,為中國的科技創新培養了大量研究人員。以中荷科學戰略聯盟計畫(PSA)為例,WUR在推動中荷雙邊合作和人才培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PSA是目前西方已開發國家同中國雙邊合作的第一個長期戰略合作計畫,是在中國科技部(MoST)與荷蘭教育、文化和科學部(KNAW)於2001年簽訂的《戰略科學聯盟計畫》的基礎上實施的。該計畫旨在為中國和荷蘭建立新形式的結構性互利的長期戰略科學合作。計畫的核心是基礎性和戰略性研究,同時促進工業界參與研究計畫。該計畫從籌備階段到戰略聯盟階段總計15年時間。籌備階段為2年,由雙方經過充分磋商確定具有 互補性的合作領域和團隊。經過雙方篩選,最後確定了新材料、環境科學、生物和醫藥每個領域各5項,總計15個合作項目。2004年1月12日,雙方正式簽署合作項目,並開始實施。在從項目階段開始的13年期間,荷蘭教育文化科學部為每年該計畫提供136萬歐元;中國科技部對等提供資金,每年大約1000萬元人民幣。在第一期合作的15個項目中,以WUR為荷方主持的項目有6個,包括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棉鈴蟲生物防治以及白菜基因研究等基礎研究。第一期項目經過3年的執行,由雙方進行共同評審,在最終篩選出的6個進入戰略聯盟計畫的規劃階段(2008-2012年)的項目中,WUR主持的項目有3個,即農村資源可持續利用、棉鈴蟲生物防治以及白菜基因研究,中方的合作單位包括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等機構,研究成果直接為解決中國重大經濟問題提供了科學依據,並通過合作研究培養了一批高質量人才,使中荷雙方在新材料、環境科學和生物等重大領域確立了長期的科學戰略關係。
排名
2006 US News 全球大學排名 | 61 |
2011泰晤士報全球大學400強排名 | 75 |
2011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大學排名 | 151 |
2010泰晤士報高等教育 歐洲大學排名 | 51 |
2010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 全球大學排名 | 144 |
專項排名 | |
2011泰晤士報 生命科學與農學 | 18 |
台灣高等教育指南 農業科學 | 2 |
2011 ESI全球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 農業科學 | 4 |
2011 ESI全球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 環境科學與生態學 | 5 |
2011 ESI全球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 植物學與動物學 | 13 |
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大學排名 生命科學 | 37 |
2011 USNEWS 全球大學環境科學排名 | 41 |
入學要求
成績單,學位證明,技術類專業IETS 6.0(口語不低於6.0)或托福80/20,經濟社會類專業IETLS6.5(口語不低於6.5)或托福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