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靜泉

荊靜泉

荊靜泉:男、漢族、河南新鄉人、出生於1941年12月、大學文化。

影視藝術生涯

自幼愛寫作,中學時代即發表小說。1958年創作的小說《走向新生》榮獲省級嘉獎,並發表詩歌百餘首,1963年編寫的電影劇本《小雄鷹》、《望陸樹》被北京電影製片廠選用。七十年代曾在大學教授寫作課。八十年代在北京國際兒童視聽中心、中國視聽研究中心、中國電影研究中心、北京電影製片廠、電影學院音像出版社等單位擔任電視劇部編劇、主任,並擔任國家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刊物記者、顧問。1989年曾被新鄉電視台聘為藝術顧問,為繁榮新鄉改革開放拍攝9部電視劇,並在央視台播出。現任河南流金影視製作中心主任。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編寫創作的影視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有:《青龍劍》、《街上靜悄悄》、《許世友在少林》、《金黃色的草人》、《鐵匠爐變奏曲》、《相逢恰在未嫁時》、《風雨陽關道》、《縷縷故鄉情》、《新來的女教師》、《追蹤》、《真情》、《紅剪花》、《啟明星》、《太陽雨》、《潛伏》 等二十餘部。其中,《新來的女教師》《街上靜悄悄》分別獲河南省優秀獎、一等獎;《許世友在少林》、《紅剪花》、分別獲國家首屆錄像評比榮譽獎及中國電視飛天獎。

《許世友在少林》一劇在採訪攝製期間,曾得到中央軍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徐向前、楊尚昆親自批示。並受到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錢鈞、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江蘇省委韓培信、顧秀蓮、第27軍領導、河南省軍區司令員戰景武、省委楊析綜、信陽地委趙鳳羽等有關領導的接待與支持。許世友將軍的夫人田普部長付出了極大地熱忱和支持,並由著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片名。

幾十年的影視藝術生涯和畢生對影視藝術的追求,受到了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在1999年河南廣電局出版的大型叢書《走向新世紀》、2005年國家廣電學會出版的大型叢書《中國廣電事業發展概覽》、2006年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成立20周年出版的首本年鑑里,都給予了詳盡的表彰和介紹,被稱讚為資深編劇、優秀電視人物、優秀電視藝術家。

書法藝術造詣

自幼酷愛書法,崇王羲之體而融入己系,獨具一格。七十年代初期,便以自然灑脫的王體行書享譽中國書畫界。並與中國的保爾吳運鐸先生、軍中才子張愛萍將軍、首任全總主席、中顧委常委劉寧一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羅工柳先生、舒同先生、少康先生等多位名家成為書友,並被邀為中國書協顧問。

八十年代初期,在京舉辦的中國當代名人書畫展中,有多幅作品獲獎。書法界的朋友們有口皆碑,贊其書法形如流雲,飛龍游鳳,自然灑脫,出神入化。彈手間變化萬千無窮盡;落筆處驚動波濤有雷聲。為此,多有慕名的朋友及領導求墨相邀,評價頗高。遂以名子之半為字號------青 白(留書落款)。

七、八十年代,輝縣市百泉蘇門山處建太行碑林時,被政府聘為特別顧問,曾邀北京書畫界朋友和領導,為太行碑林獻墨寶畫卷。其中有:陳雲、宋仁窮、劉寧一、李蘊華、羅工柳、吳運鐸、鍾靈、祖紹先、謝逢松、趙朴初、聞山、張魯泉、康黙如、張重梅、毛巨貴、李鐸、劉恆、蘇平等數十位名家,這些鐫刻在碑林上的墨寶,永遠與日月同輝,為國學優秀文化的傳承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