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有機會時會變成大灰狼,但是一直沒有變成大灰狼,倒是怎么看怎么像綿羊,對待異性只當成朋友,踏實生活,習慣幻想~這類人稱之為“草食性男人”。
具體舉例來說就是,30歲的男職員說:“錯過了末班電車,和女性朋友一起去愛情旅館住宿”,那就真的只是單純的睡覺而已。戀人和女性朋友之間的界線劃分得很清楚。
草食男的表現
草食性男子是肉食性男人的反面,對於情感不夠主動:第一次約會時如果對象是肉食性男人,那他可能會強勢的奪走你的吻;而如果是食草男,就算他和你約會約個1年也約不出個所以然。
ONETTO婚姻信息服務公司( 東京)剛對今年成年的男性進行了是否有交往對象的調查,約有80%都回答沒有。在去年的調查中,沒有交往對象的人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回答“不想要”。他們的理由是“一個人比較開心”、“想把錢和時間用在別的事情上”,可見他們滿足於現狀,不需要交往對象。
這裡有些誤會,有些人認為草食男指的是“喜歡對方卻一直暗戀不敢開口”、有著“對感情懦弱的表現”的一群人。事實上更多的時候對於食草男們來說戀愛只是在需求排行榜上排得很靠後甚至可有可無,對愛情的不主動不是因為不敢而只是興趣缺缺。草食性並不代表性格溫文爾雅、面對異性時的彬彬有禮,而只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產生由來
這個概念來源於日本,“草食系男子”這個名詞2006年誕生自日本作家深澤真紀筆下。深澤在網路專欄中,首次用“草食”這兩個字形容日本當前年輕男性的生活狀態。隨後“草食男”便被廣泛認知和引用,成為日本的流行語。 而深澤真紀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提出類似概念,只是當時還沒有形成明顯的社會現象而未受重視。
“現在的二十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男性都不怎么親近異性,也不拘泥於大男子主義了。”2006年職業作家深澤真紀在網上的專欄里給這種性格溫厚的男性取名為“草食性男人”。
深澤舉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1)生長在物資豐富的時代,沒有必要為得到什麼而貪婪。2)只知道泡沫經濟崩潰後的社會,所以對未來不抱有過大的期待。
英國日報《獨立報》(09年6月13日)分析說,“草食男”出現的原因在於日本的經濟成長及頹廢。儘管父輩一代非常努力工作,但最終什麼都沒有剩下。就是說,看到這些的“草食男”感到了失望。據2007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顯示,日本的相對貧困率列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二位。據日本《鑽石周刊》報導,在35歲的人當中,有80%以上拿到的年薪只有200萬日元,這被認為是“貧窮”的標準。
事實上在亞洲文化圈,草食男的出現最主要得益於社會發展中女權的崛起,在男女平等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草食男們無法形成父輩的肉食哲學,這意味著曾經主導社會的雄性消費秩序的崩潰。
社會反應
評論“草食男”的溫和個性被不少人指責為缺乏男子氣概。不少的女性和中年男子對這種“草食性男人”感到不滿,說他們不會帶頭,不知道他們怎么想的。但也有專家指出,“草食男”不拘泥大男子主義,能夠自然地接受男女平等,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不少女性網友表示,不希望自己的未來老公是個“草食男”。因為“肉食”性的男人往往主動、進取、創新,有權力意識、主體意識和自我奮鬥精神,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競爭力會大一些。
不過,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銳智行說,在上世紀70年代,介紹對象時,就得是“草食男”這樣的才吃香:“‘草食’、‘肉食’,只是一種時髦的說法,草食男其實早就存在了。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們給一個女同志介紹對象,介紹人介紹男同志的第一個品質就是老實、聽話、等待、被動、服從。”他說。
作家牛窪恵很看好“草食性男人”,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書名為《草食性男人(小男人)將會改變日本》。其中提到過“20至34歲的日本男性中,有三分之二是‘草食男’”。牛窪認為他們不會拘泥於大男子主義,能自然地接受男女平等。或許他們能領導新一代成熟的消費方式。
日本東京體育報(tokyo sports)01年1月報導,一家結婚情報網站“O-net”,針對男女各400名今年滿20歲的新成人進行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有8成3的男性表示,目前沒有交往的對象,而且有近5成的男性表示不曾交過女友,顯示日本年輕男性“草食化”愈來愈嚴重。
報導中指出,A片業者對此現象憂心忡忡:日本男性的“草食化”不但讓女性大嘆找不到男友,也使得AV業出現“人才荒”。業者大嘆,照這樣下去,恐怕會找不到AV男優,甚至影響A片存亡,對此感嘆地希望日本男性也要振作。
草食男的愛好也給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例如汽車製造商,以前跑車是約會的必需品,而現在都認為太不經濟,還要花錢保養而很少關注。日產汽車02年推出一款面向年輕人的小型車,此款車突出的是讓人感到和朋友在自己的房間一樣舒適的感覺,很暢銷。該汽車公司說:在年輕男性之間,比起速度和馬力,有舒適的空間類型的車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