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特徵
體色
體色呈火紅色、紅色、橙色,布滿顆粒,關節處有深色的斑紋,極少數為白色。
幼體
大多數幼體顏色與成體相同,但是有少數個體呈乳白色,且在關節處有明顯的紅色斑紋。
眼柄與眼睛
眼晴呈扁平四方形。眼柄顏色與體色相同,略帶黃色。眼睛和其他品種有些不同, 不是純黑色的,而是往往會帶點灰色或白色。
觸鬚
第一觸角和第二觸角皆為橙色(白圈處)。觸角鱗片不可動,與第二觸角柄部第二節互相隔合。
螯腳與步足
左螯腳略大於右螯腳(與其他品種相比,這品種的左螯其實只大於右螯一些,其他品種兩螯相差頗大),密生小顆粒,左螯腳近背側的內緣有4~7顆齒狀的斜向顆粒(白圈處),部分腹側亦有。左右螫腳內側皆有剛毛。
胸足壯碩,適合攀爬,左邊第三胸足的指節和前節粗壯(白圈處)。
跟據日本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的朝倉彰研究生與日本琉球大學的仲宗根幸男 教授的論文說,橙紅陸居蟹的左邊第三胸足前節的上面與外側呈圓滑狀。
腹部
腹部短而肥大。
分布範圍
印度 ~ 太平洋地區,馬達拉斯加、日本(石垣島、黑島、小笠原諸島-父島、硫黃島、南鳥島)、北美洲、澳洲、紅海。
棲息環境
棲息於岩礁海岸, 喜歡攀爬於海岸石塊區或棕櫚樹等海濱植物上,會在夜間涌至潮間帶覓食,它們大多數會群體一起覓食。
常背蠑螺。
種群現狀
總體來說數量眾多、無滅絕危險。但是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大肆遭到人為捕捉,滅絕風險正在增加。
保護級別
在日本被列為「絕滅危險II類 / VU」(絕種危險性正在增加的品種)和被列為天然紀念物。在澳洲則被列為禁止出口的品種。
人工養殖
飼養
需要較厚的墊材,寬闊的空間,充足、陰暗的躲避。
相比其它品種的陸寄居蟹,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
食物
雜食,各種水果、樹葉樹皮、麵包、蛋肉,尤其喜愛椰子與海鮮。
海水需求
需要隨時提供海水來保證血液中的滲透壓,而且經過很多飼養者多年的經驗後發現,海水有助於保證顏色鮮艷。
壽命
在螺殼充足的情況下,幼蟹從受精卵成長到一角硬幣大小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其後每2~3年體型增大一倍。
野生環境下壽命大約在20年以上。
人工環境下由於惡劣的飼養環境,絕大多數只能存活幾個月;在飼養環境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可以存活1~2年,只有少數個體才能超過2年。
健康狀況
草莓寄居蟹在人工環境下蛻皮之後體色往往會變淡(尤其是第二次)。經過試驗發現經常提供海水能有助於體色的保持。
相較於其它品種,草莓尤其容易暴斃。
性別
從外表很難分出陸寄居蟹的性別,除非是抱卵的雌性而且卵團露出於殼口外,所以一定要把它從螺殼中取出才能分別性別。雌雄陸寄居蟹最大的分別是雄性生殖器長於第五對胸足的腰節;而雌性生殖孔開口則在第三對胸足,並且在腹部長了三對細小的抱卵腹肢(False Leg),用來抱卵直至把它們放出海里。
人工繁殖
雖然陸寄居蟹已經是高度陸化的品種,但是繁殖依舊需要海洋環境。
全世界只有極少數人成功繁殖出陸寄居蟹。台灣資深寄居蟹飼養者C聖是第一個人工繁殖出草莓寄居蟹的人。
(以下照片均出自C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