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種皮沿種脊向內伸人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l/2;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植物形態 多處生草本,高2~3m,葉披針形,長30~60,寬5~10,先端漸尖而有一旋羌卷的小尖頭;葉知長0.5~1.0cm,外被子毛。圓錐花序總狀花序式,下垂,長達30cm;苞片白色,頂端及基部粉紅色;花萼愛保形,白色,先端粉紅色;花冠管較花萼為短,裂片長圓形。長約3cm,乳白色,先端粉紅;唇瓣匙狀寬卵形,直徑約2cm,被稀疏的粗毛,具顯露的條紋,頂端常冠以宿萼,熟時紅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蔭。
分布範圍
廣東、廣西
主要價值
採收加工:夏、秋二季採收。曬至九成乾,或用水略燙,曬至半乾,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乾。
性味歸經:溫;辛;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於寒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9g,宜後下;或入丸、散。
禁忌:無寒濕者慎服;陰虛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
藥用部位為成熟果實,本品為類球形的種子團,直徑1.5到2.7cm。表面灰褐色,中間有黃白色的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數,粘連緊密,種子團略光滑。種子為卵圓狀多面體,長3到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縱斷面觀呈斜心形,種皮沿種脊向內伸人部分約占整個表面積的二分之一;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化學成分
含有棕櫚酸、桉葉素、蒎烯、石竹烯、山姜素(alpinetin)、小豆蔻明(cardamonin)、龍腦、桂皮酸甲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