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經歷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涇陽崇實書院,光緒二十八年(1902)入三原宏道大學堂。光緒二十九年(1903)宏道大學堂總教習薛壽軒以于右任出言不遜,懸牌申斥,於憤而離校。茹等向總教習說理,無結果。光緒三十年(1904)初,于右任任商州中學堂監督,聘茹欲立、李儀祉為教員。不久,於赴開封會試,校務由茹、李代理。陝西巡撫升允以於倡言革命,奉旨拿辦,於逃往上海;茹、李亦因此受株連辭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秋,茹被選派為陝西官費留日學生,到東京後入振武學校學習軍事;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1908)正月,與陝西留日同學共創革命刊物《夏聲》,曾以大無畏、皮生等筆名撰稿多篇,力主民族民主革命,反對君主立憲。同年自振武學校畢業,因曾參加和領導學潮,留學生總監督不承認其學歷,並遣送回國,茹經滬、粵返陝。
革命經歷
1911年10月22日,在西安的同盟會員聯合新軍、哥老會發動起義,23日光復西安。27日,秦隴復漢軍政府成立,茹任軍政府秘書長。不久,改任總務府參政處負責人兼(渭)河北安撫使,後任北路防禦招撫兼籌備財政使。1913年4月中華民國正式國會成立,茹任眾議院議員。次年1月袁世凱解散國會,茹被迫東渡日本。1915年末,悉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遂回國參加護國運動。其後曾任陝西督軍府顧問。1919年初,他潛離督軍府赴三原,任陝西靖國軍總參議。1922年3月,楊虎城迎于右任于軍中,茹跟隨至武功,重新建立靖國軍總司令部。同年,楊虎城去陝北,于右任經四川轉上海,茹亦間道抵滬。後以老母逝世,歸陝奔喪。1927年6月馮玉祥、蔣介石徐州會議時,武漢國民政府任命茹為陝西省政府委員。不久,寧漢合流,茹與王授金、惠友光等同時被撤換。次年2月于右任任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院院長,堅邀茹作助手。茹以友情難卻,勉為其難,於是年秋赴南京出任審計院副院長。1931年2月於就任監察院院長。
堅決辭職
1932年6月,蔣介石發動對紅軍第四次“圍剿”,要求財政部給南昌行營撥付100萬元“非常經費”。茹堅持1931年度總預算案,拒絕在財政部呈送的緊急撥款命令書上籤字。于右任多次勸其核簽,亦堅不從命。他看透了蔣介石的獨裁專制面目,堅決棄職,並發誓寧願賣字為生,不再當國民政府的官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楊虎城被迫出國考察,蔣托人轉請茹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事後,茹曾對老友說:“雙十二事變時,是周恩來救了蔣的命,他應該請周先生出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抗日戰爭爆發後,茹於1938年7月應邀參加國民參政會,與周恩來、林伯渠、鄒韜奮等多有聯繫,對中共的主張有一定的了解。1940年4月參加國民參政會一屆五次會議,對國民黨強姦民意、壓制民主的作為十分不滿,未聽完蔣介石的閉幕詞就憤然退出會場,說:“既不讓自由討論,那么還開會幹什麼?”當即離渝返陝。
高尚人格
他為官清廉,從無私蓄,亦無府第,回三原後賃房而居,以賣字賺錢維持一家生活。此後,國民政府任命他為晉陝監察區監察使,陝西省政府聘他作顧問,他都一概拒絕。他寄希望於中國共產黨,經常設法收聽延安廣播,並向友好宣傳。中共關中地委遵照上級指示曾致函茹欲立,歡迎他去延安,並安排游擊隊武裝護送其全家赴陝北。茹恐全家出走累及親友,決定不走。三原解放前夕,胡宗南曾密令當地駐軍三十八軍軍長姚國俊脅迫茹南下,姚未執行而被撤職;胡又令陝西省保全司令張坤生接茹來西安,但張與茹有舊交,敬佩茹之為人,遂托人送路費請他暫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茹歷任西北軍政(行政)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檢察署西北分署副檢察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被選為陝西省人大代表。1972年10月10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