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症狀
染病株葉片稀疏,有的枯死。一般情況下,病株上萎凋的葉片附著在枝上,經一段時間才脫落。病株根部表面有栗褐色或淡紫褐色木棉狀菌絲體,一般引起細根腐爛。
病原形態特徵
病原菌為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Tassi) Goid.屬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球殼孢科,亞大莖點黴菌屬、菜豆殼球孢菌。 菌核在組織內形成,黑色,光滑而硬,直徑100μm~1mm,
![菌核分析圖](/img/e/e4d/nBnauM3X1EDOxITM1AjM5MDN0MTMzIDMwYTMwADMwAjMxAzLwI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根或土壤中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器孢子進行傳播病害。病根與健根接觸是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樹勢衰弱、地下水位高的茶園易發病。管理粗放的老茶園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強土壤管理是防治此病以及其他成齡茶樹根腐病的根本性措施。
2.適當施肥改良土壤,調節土壤酸鹼度,降低地下水位。
3.在發病早期及時噴藥,進行化學防治。
4.增施有機肥在根腐病的防治上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