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會議

茶山會議

那是1935年1月8日,在那天寒地凍的日子裡,擔負著北上抗日先遣隊重任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在皖南、皖浙、皖贛邊境地區輾轉跋涉了20多天之後,從開化縣境的大麥塢等地進往入遂安縣的樟村地區。當天晚上,紅十軍團在樟村、扎源、黃林關等村宿營,司令部設在樟村村。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隨軍行動,與廣大幹部戰士同甘共苦。翌日凌晨,紅十軍團從樟村出發,翻過毛山崗,經茶山、半山、土太廈,馬不停蹄地進入安徽省歙縣。在行軍中,紅軍發現歙縣石門方向有敵人狙擊,故又退回,於當天下午4點多鐘又回到茶山、半山、土太廈。

“茶山會議”簡介

茶山會議是方誌敏部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也是紅十軍團慘敗、方誌敏被捕之前的最後一次會議,也可以說是紅十軍團扭轉錯誤軍事路線的最後一次機會。很可惜,方誌敏沒能抓住這次機會,沒多久就走向了失敗。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1935年1月9日晚上,在茶山村一個叫“敦睦堂”的方氏宗祠內召開了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會議,史稱“茶山會議”。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主持了會議,軍團長劉疇西、政治委員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等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的中心內容是討論決定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案。根據中央軍區的電報指示精神和當時的實際情況,軍團部分同志主張化整為零,變正規軍為游擊隊、變正規戰為游擊戰,以擺脫困境,並提出了具體方案。會議最後決定全軍南下,回閩浙贛蘇區暫作休整後,再實施中央軍委關於分兵的電令。

茶山會議就在茶山村的方氏祠堂內召開,時間在1935年1月9日。那一天,茶山人迎來了建村以來從未有過的最熱鬧的一天。當時方誌敏帶領的紅十軍團總有五、六千人吧,村莊附近山坳里應該擠滿了人,軍團司令部就設在茶山村,司令部機關少說也有四五百人在村里吧。茶山村當時的繁忙熱鬧景象由於時間的久遠,我們也只能是瞎琢磨了。

中洲廈山古關隘

古關隘距中洲鎮廈山村約1公里,位於浙皖(茶山)古道間,始建於明代,距今約600多年,是境內通往安徽省白際鄉的一個重要通道。關隘北端處有一軍事瞭望塔,緊鄰懸崖峭壁,是一處絕佳的防禦地勢。據專家介紹,此類古關隘在浙江省也較為罕見,淳安縣僅此一處。

中洲廈山古關隘 中洲廈山古關隘

由於年久失修,古關隘存在著一些間接性坍塌、石塊風化等問題,保護、修繕工作迫在眉睫。在縣文廣新局組織下,市園文局文物處、文物保護管理所專家組專程來中洲鎮進行實地勘察,此次恢復了關隘頂部的戌所。歷時三個月的關隘修繕,始終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儘可能地保持了原有建築群體的規模和建築風格,恢復了古關隘原有的歷史風貌。圖為專家組在關隘現場驗收。

方誌敏居所

方誌敏居所 方誌敏居所

中洲鎮茶山村,工匠正在為方誌敏、劉英、粟裕等紅軍第十軍團領導1935年1月在會議期間居所進行修繕。

2011杭州千島湖浙皖茶山古道文化節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縣委“文化名縣”戰略,進一步展示中洲鎮一流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歷史古蹟、淳樸的鄉風民俗,更好的弘揚紅色精神,加速鄉村旅遊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倡導文明鄉風,促進中洲鎮和諧新農村建設,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擬於11月18日舉行2011杭州千島湖浙皖(茶山)古道文化節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名稱

2011杭州千島湖浙皖(茶山)古道文化節

二、活動地點

淳安縣中洲鎮廈山村

三、活動時間

2011年11月18日

四、宗旨與目的

通過舉辦浙皖(茶山)古道文化節,旨在充分展示中洲鎮一流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歷史古蹟、淳樸的鄉風民俗,不斷擴大中洲鎮以“紅色茶山、浙皖古道、九相公廟會”為主打的鄉村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為推進以“紅色中洲、生態中洲、人文中洲、富裕中洲、和諧中洲”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發展作出新貢獻。

五、活動主題

紅色中洲、綠色家園

六、主辦單位:中共淳安縣委宣傳部

承辦單位:淳安縣中洲鎮人民政府 休寧縣白際鄉人民政府

七、支持單位

千島湖風景旅遊局

淳安縣黨史研究室

淳安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淳安縣體育局

杭州淳安長運發展有限公司

八、活動項目安排

1、文化一台戲

中洲鎮為豐富農村百姓文化生活,展示中洲紅色文化和生態文明,將通過由鎮屬各單位、行政村的文藝愛好者自編自演的節目,以文藝表演的形式,為百姓提供施展才華、與人分享快樂的舞台,打造全鎮村民參與互動的和諧家園。

節目組織:鎮中心國小中洲村以及外請節目

時間:11月18日上午8:30—10:00

地點:中洲鎮廈山村

2、走古道競賽活動

浙皖(茶山)古道原是浙商、徽商商貿往來之路,據傳是古代善人化緣修建,是一處難得的尚未開發的古道。在浙皖交界處還存有一處距今600餘年的古關隘,大明嘉靖年間在此設汰廈巡檢司,歷代黃巢起義軍、洪秀全起義軍、抗日先遣隊都以此作為軍事重地。通過各網路等媒體宣傳發動,組織社會各界人士重走浙皖(茶山)古道,欣賞古道風景,感受中洲歷史人文。

參加人員:以網路為主平台,徵集各界人士參加。

要求:年齡在5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者。

時間:11月18日上午10:30—12:30

地點:中洲鎮廈山村

3、背糧登山賽

“民以食為天”,在農村,糧食就是農民的命根子。通過舉辦該比賽,展現當地農民秋糧豐收後的喜悅之情,歌頌當地“三農”政策讓農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比賽方式:每名參與者背負15公斤糧食,沿出發地向古道關隘行走,以先到關隘者獲勝。

參加人員及名次:1000人口以下村推薦1名,1000人口以上村推薦2名,白際鄉推薦2名,取前6名予以獎勵。

準備:15公斤重的尿素袋裝糧食(可用細沙代替)30份左右

比賽路線:中洲鎮廈山村泰廈自然村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古關隘終點。(終點後可沿青石板路欣賞秋景、體驗森林氧吧)

時間:11月18日上午10:40—11:10

地點:中洲鎮廈山村

4、編制草鞋比賽

草鞋是改革開放以前當地農民外出勞動的行走用鞋,用稻草編制而成。當年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途徑廈山村時,該村老百姓自發為紅軍編制草鞋,支援紅軍北上抗日。通過舉辦編制草鞋比賽,再現當年老百姓自願為紅軍編制草鞋的感人場面。

比賽方式:參賽隊員每人打完一隻草鞋,按完成時間計獎,先完成者獲勝。

參加人員及名次:廈山村村民10人,取前3人。

時間:11月18日上午10:50—11:00

地點:中洲鎮廈山村

5、踩(搖)水車表演

水車是當地農民用於田間取水灌溉的農具,用杉木、毛竹等材料製造而成。通過踩(搖)水車表演,體味當地農民趣味勞動場景。

6、中洲風味小吃展示

勤勞智慧的中洲百姓對風味小吃的製作善動腦筋,比較有特色的是毛豆腐、豆腐腦、米羹、玉米粿、麻糍等。通過對中洲風味小吃的展示,展現中洲老百姓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對品質生活的感激之情。

7、中洲鎮民俗文化展示

札溪村傳承千年“九相公”在民間祈福必應,每年前往參拜香客三萬餘人,形成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並有歷代名人王安石、朱熹、文天祥題跋的吳氏祖傳《吳氏家寶》十米長卷。通過舉辦隆重的札溪九相公民俗廟會,營造濃烈的節慶氛圍,旨在進一步提升以九相公為龍頭的中洲民俗文化知名度,更好地拓展鄉村旅遊市場。

時間:11月8-10日(8日上午,仿古奉旨迎請“九相公”民俗活動)

地點:中洲鎮札溪村

九、活動組委會

主任:余世明

副主任:吳韶建、程竹生、張日軍

成員:方長建 、鄭銀生、余麗玲、王成良、呂志華、徐新文、洪玉荷

下設:活動籌備組、安全保衛工作、後勤保障工作、宣傳報導組

十、活動要求:

本次活動是中洲鎮黨委、政府2011年度重大文化節慶活動之一,是落實中洲鎮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載體,也是展示中洲、宣傳中洲、彰顯中洲的重要舉措,更是展示中洲風貌的最佳平台。因此,各村黨組織、村委會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真正做到黨組織書記負總責,親自抓,嚴格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確保各項活動圓滿成功。各個籌備組也要按照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抓緊行動起來,認真對待、精心組織、不折不扣,確保各項活動有序推進、圓滿完成。

淳安縣中洲鎮黨委

淳安縣中洲鎮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栗裕之子粟寒生為“紅色茶山”揭幕

11月18日,開國大將粟裕之子粟寒生(左)與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汪建華一起,為中洲鎮茶山紅色旅遊景區標誌“紅色茶山”揭幕。當天,粟寒生與粟裕長孫粟志軍一起,來我縣參加“杭州千島湖2011浙皖茶山古道文化節”開幕式活動,並親臨茶山會議舊址,為“粟裕、劉英臨時住所”“紅色茶山”等紀念設施揭牌。

栗裕之子粟寒生 栗裕之子粟寒生

方誌敏的女兒方梅到中洲茶山追尋父輩足跡

“這是父親生前戰鬥過的地方”

———方誌敏烈士的女兒方梅到中洲茶山追尋父輩足跡

茶山會議 茶山會議

“我是第一次來到淳安,尋找父親當年召開茶山會議的資料。”6月27日,方誌敏烈士的女兒方梅在縣黨史研究室、中洲鎮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來到中洲鎮廈山村,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茶山會議舊址、方誌敏一乾軍團領導臨時住所、77位陣亡軍士碑等紅色遺蹟,追尋父輩足跡,了卻多年心愿。

喜慶的鞭炮響起來,熱情的村民蜂擁而至……當天上午,方梅一行剛走進廈山村,就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歡迎方女士來到廈山,聽到您來的訊息,我們很多自然村村民都自發來到這裡,想親眼見見老首長的親人。”村黨總支部書記金太師的一席話,道出大家的心聲。

今年79歲高齡的方梅,是方誌敏烈士子女中唯一健在的。從1986年退休開始,方梅就全身心投入到著書講述父親及其親人們的故事的工作中。20多年來,為了收集父親及親人們的有關材料,她一次次地背著行囊尋訪,立志走遍父親生前到過的所有地方。目前,方梅已先後寫成《方誌敏全傳》、《方誌敏和他的親人們》等著作,對展現烈士鮮活魂靈、還原歷史真相,具有重要的意義。

“淳安是父親被捕前最後來過的地方,1935年1月8日,他在這裡召開標誌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結束北上行動的‘茶山會議’,20天后,在江西玉山縣懷玉山區被俘,並最終實踐自己‘努力到死,奮鬥到死’的誓言。”方梅說,父親在被捕前與敵人作鬥爭的事跡,我一直在尋找。

廈山村山溪邊,一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首先映入眼帘,門前懸掛著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之子粟戎生題詞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牌匾格外引人注目。步入祠堂,乾淨肅穆。四面牆壁上懸掛著北上抗日先遣隊事跡展板,有茶山會議和北上抗日先遣隊的介紹,配有大量圖片和文字說明。方梅駐足細看,翻看歷史,重溫父親迎著烽火,決策謀劃,浴血奮戰的場景。

在茶山自然村方氏宗祠“敦睦堂”的茶山會議舊址,可以看到至今保存完好的“茶山會議”原貌,陳列著方桌、椅子、馬燈等。祠堂後,有方誌敏當時住宿過的房屋,站在屋前俯視山下情況,可以及時發現敵情,同時後通山坡,方便組織轉移。觀看中,十多位8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走到方梅面前,拉著她的手動情地說:“方誌敏率領的紅軍先遣隊在我們村停留的時間雖短,但他們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愛護民眾一草一木,不拿民眾的一針一線的優良作風,深深紮根在大家的心中。”

每到一個地方,方梅都仔細詢問父親戰鬥的每一個細節,詳細記錄到筆記本上。返程時,村民們捧著紅雞蛋、蜂蜜、葛粉走到跟前,爭相遞到方梅手上。大家說:“方誌敏烈士帶領的部隊,是我們山區村民第一次接觸的人民部隊,她讓我們在那段黑暗日子裡,重燃對生活的信心。儘管他在36歲那年永遠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你是他女兒,也是我們茶山的女兒,希望以後你能夠經常回來,回家來看看。” (記者:王筱倩/文 通訊員:方本昌/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