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首先,找一個大盆,盛些涼水,將藥店買回來的白茯苓掰成小塊,放進盆里,浸泡2個小時,2個小時之後,給籠屜上鋪上一塊乾淨的紗布,然後再將泡好的白茯苓放在紗布上,用中火蒸40分鐘,40分鐘之後,把蒸好的茯苓取出來,放進攪拌機,這時候再把牛奶也倒進去,蓋上蓋子,開始攪拌,一直攪拌到看不到明顯的顆粒的時候,就算攪拌好了。然後再把它們倒進沙鍋,用大火燒開,鍋一開就算好了,稍微冷卻以後,再加入適量的蜂蜜。這樣,這道茯苓霜就做好了。據《經驗後方》記載就說,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話,可以肌膚潤澤、延年耐老。實際上說茯苓本身大家都知道是一個滋補佳品,但是它本身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強的。據《本草品要經會》是這樣記載的,就是說茯苓可以很好地去除人臉上長的瘡、斑,以及婦女產後那種產生的黑斑,因此也經常拿蜜和茯苓末去做面膜。
基本內容
茯苓霜 古人因看到茯苓長在老松樹的根上,便以為它是松樹精華所化生的神奇之物,稱它為茯靈(茯苓)、茯神或松腴。晉朝葛洪在他的《神仙傳》中就有“老松精氣化為茯苓”的說法。其實,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它長在20~30厘米的地下,菌核呈球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別看茯苓其貌不揚,可是一味著名的中藥。為了入藥方便,人們為它的每個部位都起了相應的名字:外表被復的一層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斷面靠外淡紅色疏鬆的一層叫赤茯苓,內部白色緻密的部分稱白茯苓。還有些茯苓中間有一道松根穿過,靠近樹根的部分稱茯神,中間的樹根則叫它茯神木。
白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治療上述症狀可與人參、白朮、甘草和用稱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運化不利,以療效穩健著稱,後世的許多補氣益脾的方劑都依此方而來。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腫,可用於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眩暈心悸等證,多與白朮、豬苓、澤瀉、桂枝配伍,稱五苓散,是中醫治療各種水腫的基本方劑。茯神有扶脾、養心安神的作用,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導致失眠多夢、虛煩易驚、健忘等證的病人,可選用以茯神、人參、當歸、龍眼肉等配製的歸脾湯(丸)治療。茯神木則能舒筋活絡。
除方劑中的套用外,茯苓歷來還被當做珍貴的滋補食品為人們所喜愛。據說慈禧在晚年就喜食一種叫茯苓夾餅的小點心。《紅樓夢》第60回中還詳細介紹了茯苓霜(碾碎的白茯苓末)的服法:即用牛奶或滾開水將茯苓霜沖化、調勻,於每日晨起吃上一盅(淨含量約20克),其滋補效力最好。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對久病、體弱、老年人均有幫助。其中的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長期服用可促進癌症患者化療、手術後的康復。
茯苓別名白茯苓、茯露、松苓等,在我國作為藥用保健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把茯苓列為上品,謂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有營養學家針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她常用的補益中藥共六十四種,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藥就是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三經,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如果將茯苓與牛奶搭配食用,可以增強彼此的食療功效,牛奶可使茯苓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茯苓也能促進牛奶中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的吸收,兩者“相輔相成”。
首先,白茯苓可健脾。對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來說,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與牛奶同食,更具養心、安神的食療功效。其次,茯苓可利水。它能促進鈉、氯、鉀等電解質的排出,抑制腎小管的重複吸收,具有利尿作用,對健腎有利。再次,茯苓一向被認為是美容上品,可以淨面、養顏,能除去黑色素,再加上牛奶的滋潤保養,美容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最後,茯苓中含有大量人體極易吸收的多糖物質,能增強免疫力,非常適合久病、體弱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