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甘草湯[中藥]

茯苓甘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溫中化飲,通陽利水之功效。主治心下停飲,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遺溺,奔豚(①《傷寒論》:傷寒汗出不渴者;傷寒厥而心下悸者;②《聖濟總錄》: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③《普濟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④《內科摘要》: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⑤《疝瘕積聚編》:疝作奔豚)。

歌訣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傷寒厥悸優。二桂一甘三姜茯,須知水汗共源流。

組成

茯苓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生薑三兩(切)。

用法用量

上藥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次溫服。

功用

溫中化飲,通陽利水。

主治

心下停飲,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咳而遺溺,奔豚(①《傷寒論》:傷寒汗出不渴者;傷寒厥而心下悸者;②《聖濟總錄》: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③《普濟方》引《直指》:心下停水,忪悸;④《內科摘要》: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⑤《疝瘕積聚編》:疝作奔豚)。

方義

本方由桂枝甘草湯加茯苓、生薑而成,或為桂枝湯去芍藥、大棗加茯苓而成,為溫陽健脾,化飲除濕之劑。以茯苓桂枝二者為溫陽健脾,滲濕逐飲;生薑溫胃行水,助苓桂而為佐,甘草益氣和中則為使。可見本方之治為飲在中焦胃中也。

運用

主要用於飲停胃中,出現心悸、嘔逆、頭眩等之慢性胃腸神經官能症、心律不齊、胃炎、冠心病等;亦可用於飲停中焦而兼有表證者。

附註

心下停水。《傷寒論臨床實驗錄》:程某,男,年48歲。平素脾氣衰弱,常患噫氣胃滿,消化滯呆之證。後在溽暑季節,貪食瓜果,而患腹瀉。服健脾利水之劑,腹瀉止,而胸脘滿悶異常,逆氣上沖,煩躁不寧,頭眩欲嘔,心下漉漉作水聲,四肢逆冷,舌質淡,而苔白膩,脈象沉弦。此為脾不健運,水濕停瀦之證。故以扶陽溫胃行水之茯苓甘草湯治之。處方:桂枝15克,茯苓24克,生薑15克,甘草3克。連服兩劑,而躁煩不作,脘悶消失,沖逆平息,脈象虛軟。後以健脾行水之劑,調理而愈。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論》:“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