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目介紹
“人生一征途耳,其長百年,我已走過十之七八。回首前塵,歷歷在目,崎嶇多於平坦,忽深谷,忽洪濤,幸賴橋樑以渡。橋何名歟?曰奮鬥。”當舞台上的茅以升鏗鏘有力地道出這段獨白時,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把演出推向了最高潮。2014年3月27日晚,由北京交通大學師生精心排演的原創話劇《茅以升》隆重上演。該劇是中國科協和教育部等5部門共同主辦的“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項目之一,也是學校為青年學子精心打造的“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精品劇目。創作團隊
總策劃/總監製曹國永寧濱
策劃高艷高福廷
顧問茅玉麟鄭淑涓丁國平鍾光明張其坤藍曉霞鄭鐵錘
監製秦思陽
導演姜濤劉景楊
編劇胡薇劉景楊
舞美設計孫大慶
製作人安志強劉景楊
組織聯絡潘金
宣傳策劃李剛
後勤保障張皓翔
舞台管理張京
下面,我們將要介紹本劇的三位主創,姜濤、胡薇、孫大慶。感謝他們為《茅以升》做出的貢獻。
導演姜濤
姜濤,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戲劇戲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講授戲劇導演與表演課程;中國戲劇家協會導演藝術委員會委員,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ATEC)成員,中戲學術委員會委員,導演學科組成員,全國社科類核心期刊《戲劇》編委。1977年登上首都話劇舞台,曾在《曙光》、《東進,東進》、《今夜星光燦爛》、《威尼斯商人》(中國首屆莎士比亞戲劇節)、《瓦薩·日列茲諾娃》、《尋找山泉》等多部話劇中扮演角色。曾導演《大馬戲團》、《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從清晨到午夜》、《打野鴨》、《三姊妹》、《家》等多部話劇;曾擔任音樂·戲劇·舞蹈史詩《偉大的長征》戲劇導演,曾多次擔任中央電視台綜藝晚會、春節晚會戲劇小品以及室內系列(欄目)劇導演。曾獲全國電視金童獎一等獎、中央電視台春晚節目春蘭杯二等獎、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節小品比賽一等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全國第七屆優秀話劇展演優秀劇目獎。
編劇胡薇
胡薇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市文藝人才“百人工程”培養人選。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IATC)中國分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戲劇影視的創作及研究工作,先後開設寫作、電視劇作品分析、中國文學、中國戲曲、中國文論等課程,著有《劇種·劇目·劇人》(合著)、《野豌豆》等,創作戲劇及影視作品《人命關天》、《麻辣婆媳》等。曾獲全國第九屆群星獎、第四屆中國戲劇獎、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等。
舞台呈現孫大慶
孫大慶,中央戲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舞台美術系主任,國際舞台美術組織教育委員會中國委員,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設計教學聯盟主席。擔任舞台設計創作課程教員;長期從事學術研究及創作實踐,曾擔任《大馬戲團》、《小王子》、《翠花上酸菜》、《爺們兒》等演出的舞台設計,於2010年獲中國舞台美術學會年度舞台設計獎,201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第四屆創新獎,2012年獲中國戲劇文化獎話劇舞美金獅獎;迄今在專業刊物及出版物上發表專業文章約五十萬字。
演員表
角色演員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茅以升 | 董耀聰 | 董耀聰 | 董耀聰 |
青年茅以升 | 振昊 | 振昊 | 陳城 |
羅英 | 衛張震 | 馬驍 | 馬驍 |
茅母 | 李鶴靚 | 李迪 | 路雯 |
曾養甫 | 易博 | 李亦成 | 蔣雨衡 |
丁教官 | 孫華振 | 丁一 | 駱泉宇 |
劇情介紹
序幕
重返交大:茅以升作為北方交通大學建國後的第一任校長,在老年時受邀為學生們講述自己的一生。忙於準備之時,交大學生幹部小秦前來拜訪,發現老年茅以升仍然兢兢業業,崇尚科學,講求真理。第一幕:立志求學
少年立志:在演講現場,老年茅以升不禁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往事。茅以升的童年是在南京度過的,文德橋上的一起災難使他立志,長大以後一定要建造一座最結實的橋,從此便與橋樑結下不解之緣。慈母勸學:在辛亥革命爆發之際,青年茅以升曾想過棄學從軍,但母親卻嚴詞拒絕,告誡兒子不可心浮氣躁,逞一時之強;學好本領,才能為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此時,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院的演講亦打開了茅以升的心結。
埋頭苦讀:茅以升發誓要當一名中國的橋樑專家,從此便發奮讀書,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公費留學,並獲得了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收穫榮譽無數。他並不以為自己是天才,勤奮才是他成功的秘訣。
第二幕:艱辛造橋
慨然受命:滿腔熱血的茅以升回到祖國,一心渴望以工程救國的他,面對建造錢塘江大橋的重重困難,在時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的曾養甫和眾多好友的支持幫助下,茅以升終於下定決心,慨然受命,架設第一座中國人自己的鐵路公路兩用大橋。勇克難關:曾養甫為籌款費盡了周折,擔任橋工處處長的茅以升和總工程師羅英也為建橋傷透了腦筋。錢塘江素以兇險著稱,開工後各種不測事故紛至沓來,但茅以升率眾迎難而上,前後攻克八十多個難題,更是開創了射水法、浮運法和沉箱法等施工技術。
第三幕:揮淚炸橋
痛別學生:正在大橋建設的關鍵階段,茅以升卻發現鋼樑質檢不合格。幾經詢問,卻是決心參軍抗日的學生小張和小陳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他們不想給日本人留橋,不想讓中國蒙受更大的傷害。茅以升心生不忍,但他早已做好了一切準備。沉箱趕工:橋工未完,戰事已起,日軍直犯上海。鐵道部和浙江省都嚴令趕工,茅以升與工人們同甘共苦。在六號橋墩的沉箱工作時,突遇日軍空襲,一位工人冒死守護沉箱氣閘,才讓茅以升和眾工人撿回了一條命。
天塹通途:錢塘江大橋歷盡坎坷,在茅以升、羅英等一大批橋樑精英和建設者們的團結協作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主持修建的現代化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終於在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累計施工時間為兩年半。
五雷轟頂:欣喜之餘,茅以升卻接到南京工兵學校的丁教官前來傳達的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毀錢塘江大橋。茅以升忍痛,決心以大局為重。幾經商議,決定先安放好炸藥,等到最後時刻再接通雷管,炸毀橋樑。
錢江巨響:政府決定開放大橋,以渡難民,兩岸難民的歡呼聲響徹雲天。終於到了與大橋訣別的最後時刻,茅以升心痛不已,更是喊出了“不復原橋不丈夫”的驚天誓言。最終茅以升眼含熱淚,親手炸毀了錢塘江大橋,大橋僅存89天。
一捧熱土:大橋炸毀後不久,茅以升帶臨行前的兒子到殘破的大橋邊,把一捧錢塘江橋邊上的泥土贈與兒子。希望他能夠記住,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正在遭受一場浩劫;希望他能夠記住,無論身在何方,中國永遠是自己的家。
第四幕:精勤育人
轉戰平越:由於遭受日軍轟炸,茅以升帶領三百多名師生翻山越嶺,終於在平越安身立校。顛沛流離中,茅以升卻牢牢守護著那十四箱錢塘江大橋的資料,在生活上努力滿足學生們,在治學上仍然一絲不苟。丈夫復橋:抗戰勝利後,在茅以升的帶領下,大橋終於在1953年9月修復通車,茅以升也踐行了當年的誓言。周總理還指名要以茅以升的簽名來確認“人民大會堂”工程質量,“茅以升”這三個字,就是極端負責、質量安全的標誌。
投身科普:老年茅以升筆耕不輟,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負責北方交大科普雜誌編輯工作的老師和同學前來拜訪,老年茅以升講述了自己撰寫科普文章的經歷,並以圓周率的例子說明,科學是永無止境的。
尾聲
桃李滿園:在茅以升的精心教導下,湧現出了一大批共和國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都是中國橋樑和道路的靈魂人物,他苦心經營的這座教育之橋也可謂是功德圓滿了。而茅以升的名字,也將被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銘記。茅以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1916年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時稱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英文名稱TangshanEngineeringCollege),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教授、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國立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今西南交通大學)、北洋工學院院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代院長、院長、中國橋樑公司總經理、北洋大學校長、中國/北方交通大學(時含今西南交通大學和今北京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套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樑——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樑史上的一塊里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樑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演出迴響
“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是由中國科協發起的科學家主題宣傳活動,旨在通過師生演校友、師弟演學長的方式,廣泛宣傳把自身事業追求和人生價值追求同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緊密聯繫起來,以報效祖國為最高榮耀、在創造一流科技業績中書寫人生輝煌的科學大師,引導廣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事業中。話劇《茅以升》以頌揚老一輩科學家實現“中國夢”為主題,立足於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及新中國民族振興的宏大歷史背景,弘揚了茅以升先生建造生命之橋、知識之橋、人生之橋的偉大精神。話劇向觀眾全景再現了茅以升先生少年時期立志建橋,青壯年時代滿腔熱血投身祖國建設成為著名橋樑專家,傾心培育工程技術人才桃李滿天下的光輝一生。劇中講述了茅以升先生攻克重重難關主持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鐵路公路兩用橋錢塘江大橋,卻以國家和民族大義為重,親手炸掉這座大橋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從“傾情造橋”到“揮淚炸橋”的劇情轉換帶給現場觀眾極大的心靈震撼。多媒體元素的運用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北京交大曹國永書記在演出開始前代表學校致辭,他首先向與會領導嘉賓表示歡迎,向上級領導單位及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向參與話劇創作和演出的師生表示敬意。他高度評價了茅以升先生作為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在推動科技發展、人才培養、奉獻國家等方面所做的貢獻和從中體現出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高風亮節與偉大情懷。他指出,北京交通大學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百年老校,茅以升先生留下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交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知行”校訓的精髓,他的塑像成為學校的標誌性景觀,觀看紀錄片《架橋人》則是新生入學的必修課,從2004年開始設立的“茅以升班”已是學校的著名品牌,原創話劇《茅以升》的誕生又將為學校增添一張靚麗的名片,並預祝這部飽含交大人對茅以升先生深厚感情的首場公演取得圓滿成功。
“參與話劇演出、觀看話劇對於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養良好的審美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該劇總策劃、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高艷表示,“劇中所有角色都是在校生,表演不如專業演員那么精緻,但是卻賦予了這部戲更加質樸的特色。而且這樣的經歷對於參演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話劇《茅以升》導演、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主任姜濤連用了三句“了不起”來評價參演學生演員,他認為同學們在戲劇中表現出了非常飽滿的創造熱情和精神面貌,並通過質樸的表達將對茅老的敬仰、對母校的熱愛融入到表演中,為話劇增加了豐富的情感元素,這也是話劇之所以打動觀眾的一個重要原因。
壯年和老年茅以升的飾演者董耀聰是北京交大2011級電信學院本科生,他在談到飾演角色的體會時說,知之越多,愛之越深,通過出演茅以升這個角色,讓我深切感受到一代大師的情懷,使我深刻認識到愛國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使我對“中國夢”有了更深的理解,就是要在自己所學領域做出有意義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們國家變得更強大。
話劇《茅以升》公演的訊息不脛而走,短時間內傳遍整個校園,一時間變得“一票難求”,很多排隊領到票的同學觀演後深受觸動。土建學院茅以升班學生李思聰表示,看完話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茅以升為我們樹立了交大人的楷模,通過觀看演出,深受茅老精神的感染,對“知行”校訓也有了更深理解。在人人網和學校官方微博上,許多老師和同學發表感言。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講師劉明輝表示:“茅以升給我們留下的是可以為之奮鬥一生的精神財富,沿著先生指出的道路前行,是我們每個交大人之所幸,也是我們所背負的榮譽和責任。”一位同學寫道:“《茅以升》絕對是一部值得每個交大人去看、去體會、去為之調整自己人生軌跡的話劇。”
2014年5月8日至10日,北京交大師生精心創作並排演的原創話劇《茅以升》在華中農業大學成功進行了3場“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2015年5月7日至8日,北京交通大學大型原創話劇《茅以升》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大學長安文化藝術中心舉行3場2015年度“共和國的脊樑—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活動專場演出。
2015年9月25日、26日,由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共和國的脊樑”專題節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大禮堂上演,北京交通大學大型原創話劇《茅以升》片段在晚會上精彩呈現。
話劇插曲
《大路歌》《畢業歌》
《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