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白絹病

白絹病主要為害茄子莖基部。病株莖基部表皮褐色腐爛,並產生白色具光澤的絹絲狀菌絲狀及黃褐色油菜籽狀的小菌核。發病後,植株葉片、葉柄凋萎,一般葉片不脫落。有的葉片枯黃,也有的始終青綠,最後整株枯死,但根系一般完整。病害主要靠地表菌絲的放射狀伸延傳播。

信息

中文學名:茄子白絹病
分布區域:在南方多見,在北方發生較少?
病原中文名:齊整小核菌
病原拉丁學名:SclerotiumrolfsiiSacc.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莖基部

為害症狀

茄子白絹病主要為害莖基部。病部初呈褐色腐爛,並產生白色具光澤的絹絲狀菌絲體及黃褐色油菜籽狀的小菌核,嚴重時葉柄、葉片凋萎,最後乾枯脫落或整株枯死。

病原形態特徵

Sclerotiumrolfsii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為Atheliarolfsii(Curiz)Tu.&Kimbrough.稱羅氏阿太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形態特徵見南瓜白絹病。病菌發育適溫32~33℃,最高40℃,最低8℃,最適pH5.9。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主要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菌核萌發產生菌絲,從寄主莖基部或根部侵入,潛育期3~10天,出現中心病株後,地表菌絲向四周蔓延。發病適溫30℃,特別是高溫及時晴時雨利於菌核萌發。連作地、酸性土或砂性地發病重。在夏季灌水條件下,菌核經3~4個月就死亡。該病在高溫多濕的6~7月易發病。

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
(1)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條件允許的可進行深耕,把病菌翻入土層深處。
(2)發病重的田塊,可實行水早輪作,也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3)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機肥。發病重的田塊,每667平米施石灰100~150kg。把土壤酸鹼度調到中性。

(4)坐瓜後用草圈等物把瓜墊起來,避免與土壤接觸。
(5)高溫多雨的夏季澆水後曬田,7天后再曬1次,也可在深灌後覆蓋地膜曬20~30天。

藥劑防治

(1)發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份,對細土100~200份,撒在病部根莖處,防效明顯。必要時也可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2)利用木黴菌防治白絹病。用培養好的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Rifai稱哈茨木霉)0.4~0.45kg加50kg細土,混勻後撒覆在病株基部,每667m2lkg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