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狀
茄子猝倒病多發生於茄子幼苗前期。種子出土前易受害,往往造成爛種;茄子出苗後子葉期或初長真葉期受害,致苗猝倒。發病初期幼苗莖基部變色壞死,逐漸失水收縮成線狀,子葉還未凋萎,幼苗即已貼地倒下,濕度大時患部及地際可見白色棉絮狀霉。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瓜果腐黴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地上越冬,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頂端膨大後形成孢子囊,以遊動孢子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幼苗,引起初侵染。濕度大時,病部產生的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進行再侵染。
病菌喜高溫、高濕環境,但對溫度要求不嚴。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發病盛期為2~4月。感病生育期在幼苗期。
苗床連作、棚內溫度過低、濕度過高、播種過密、光照差、通風不良、管理粗放等的田塊發病重。年度間早春低溫陰雨天氣多的年份發病嚴重。
表現症狀
症狀:
症狀:秧苗感染髮病時,莖基部呈淺黃綠色水漬狀,侮被開水燙過似的,很快轉為黃褐色並發展至繞莖—同。病部組織腐爛乾枯而凹陷,產生組紹。水漬症狀自卜而廣繼續延展。產葉尚未凋萎.幼苗即倒伏於地,然後萎蔫失水,進而乾枯旱線狀。發病初期,苗床上只有少數幼苗發病,幾天后,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蔓延擴展.最後引起成片幼苗淬倒。在病情基數較高的地塊,常常幼苗在出土前或剛剛抽出胚芽即受侵染,呈水漬狀腐爛,引起爛種、爛芽。當濕度大時,病苗表體及附近地表會長出白色棉絮狀茵絲。
發病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潛育期1―2天。病菌喜34―36℃的高溫,但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因此,當苗床溫度低,幼苗生長緩慢,又遇高濕時,感病期拉長,很易發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幼苗生長衰弱發病重。
防治措施
1、採用快速育苗或者無土育苗法,加強苗床管理,看苗適時適量放風,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不要在陰雨天澆水。
2、根據當地要求選用抗猝倒病品種。可選用紫圓茄、燈泡紅,竹絲,南京紫丹,五葉茄,七葉茄等。
3、藥劑處理種子和土壤。種子用53%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 500倍液浸泡半小時。帶藥催芽或者直播。取過篩的營養土50KG,加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 20g,加 2.5 咯菌睛 10ML,充分混勻後裝 營養缽。
4、苗床地的選擇和準備。苗床應選揮地勢高燥、避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疏鬆而肥沃的無病地塊;為防止病蔭帶入苗床,應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播種前苗床要充分翻曬、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