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東升[新聞工作者]

范東升[新聞工作者]
范東升[新聞工作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范東升,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獲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資深新聞工作者,具有二十餘年新聞從業經驗。歷任中宣部新聞局理論教育處副處長、中新社專稿部主任、《華聲月報》雜誌社長兼總編輯、香港亞文公司副總經理、美國《僑報》社長兼編委會主任等職,同時兼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常務理事。2012年2月1日起,出任汕大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代院長。

人物信息

范東升 范東升

范東升 ,男,1951年生,四川省內江縣(今內江市東興區)人。又名范東生。中國著名新聞記者范長江之次子。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獲碩士學位。中國新聞社資深編輯、記者,中國國內早期知名傳播學研究者之一,教授。

范東升[新聞工作者] 范東升[新聞工作者]

在大陸、香港與美國媒體業界具有20餘年的新聞從業經驗。歷任中國新聞社編委(副司級)、編輯部主任。

1991年受聘於中國新聞社任專稿部主任。

1994年創辦《華聲月報》(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雜誌,任社長兼總編輯。

1997年與美國《華淵網》合作創辦《華聲報》電子版,是中國最早的媒體網站之一。

1998年任香港亞洲文化公司副總經理。

1999年赴紐約任美國《僑報》社長兼編委會主任,在主持報社工作期間,中美兩國政界高層人士和華人社區授予《僑報》諸多獎勵,包括2005年紐約州授予本人的“傑出州民獎”、紐約警局頒發的“社區服務獎”等。

2006年3月出任汕頭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

兼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調研員,部落格網高級顧問、專欄作家。

主要作品

《大眾傳播學的發展過程》(1982年)、《試析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 (碩士論文,1984年)、《我國報業發展的定量分析研究》(七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2000年的中國》研究專題,1992年)、《傳播學原理》(1990年)、《大眾傳播學總論》(1993年,任該書副主編)等。譯著有《採訪技巧》(1986年)、《傳播媒介的壟斷》(1986年,合譯)等。新聞代表作品有《沿江開發新藍圖》、《夢之旅——從內蒙到台灣》、《牛牛牛·記著名華人科學家楊向中》等。

范東升 范東升

研究方向

報業管理、網路傳媒研究、國際傳媒業研究、美國新聞法及案例研究、海外華人社會與華文媒體研究、對外文化傳播等。

學術成果

范東升 范東升

1、《傳播學原理》(北京出版社,1990年)該書是我國最早的傳播學研究專著之一。本人為該書主要作者。該書曾被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列為教材,本人並曾兼職授課一年。該書內容至今為權威性新聞傳播學論著所引用,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郭慶光教授所著《傳播學教程》(1999年)中數處引用該書。

2、《大眾傳播學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本人擔任副主編。美國國會圖書館亦收藏該書。

3、本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曾取得以下學術成果:

(a)組織和參加七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2000年的中國》中《新聞事業與中國現代化》專題研究項目,本人作為主持人之一,任該項目組副組長。該項目為我國首次運用現代傳播學理論開展的大規模新聞傳播學研究項目,獲得一批重要成果,許多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主要研究成果匯集成《新聞事業與中國現代化》一書(新華出版社,1992年)。如其中《我國報業發展的定量分析研究》課題,是我國新聞學界首次採用社會統計學方法進行的巨觀研究課題,是本人與鍾秉林教授(現任北師大校長)、祝建華教授(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獲美國康州大學終身教職)合作完成的。

(b)組織和主持全國傳播學研究方法講習班,這次講習班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邀請美國傳播學教授韋佛主講。這是全國首次舉辦這類國際性學術交流活動。全國各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新聞和傳播學研究人員參加了這次講習班。講習班對於加深了解國外傳播學理論與研究方法,提高中國大陸的傳播學研究水平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c)密切參與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的開拓性研究工作,與甘惜分教授(人大輿論研究所前所長)、喻國明教授(人大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輿論研究所所長)等合作,完成一批在80年代很有影響的輿論調查項目,促進了中國輿論調查事業的誕生和發展。

4、譯著

(a) 《採訪技巧》(新華出版社,1986年,本人為主要譯者)

(b) 《傳播媒介的壟斷》(新華出版社,1986年,與他人合譯)

5、本人自80年代以來撰寫過一系列有關傳播學和新聞學的論文。如《大眾傳播學的發展過程》,本文為中我國最早的傳播學研究論文之一,寫於1982年,後收入《傳播學簡介》一書。又如1984年撰寫的碩士論文《論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是我國最早全面研究論述著名傳播學者麥克盧漢的文章。

6、《再吻中國》(1998年)歸國留學生訪談彙編,本人為主要編者之一。

7、其他主要新聞作品:

(a)《沿江開發新藍圖》(中新社獲獎系列專稿);

(b)《夢之旅—— 從內蒙古到台灣》(旅行記,1997年《華聲》雜誌連載);

(c)《牛牛牛—— 記著名華人科學家楊向中》(刊於2004年美國《僑報》)等。

8、有關網路新媒體的論文

(a)《公民新聞網:網路媒體的新天地》(《對外大傳播》2005年第十期);

(b)《大話" 公民新聞運動" 》(《中國新聞周刊》2005年第四十二期);

(c)部落格網傳媒系列專欄文章《國際公關:中國人和美國人誰更聰明》等。

9、其他

《海外華文傳媒環境與讀者市場研究》(2006年8月)

10 新作

《拯救報紙》(2011年3月)

《拯救報紙》媒體評論 當全球報業深受網際網路等新媒體驚濤駭浪衝擊之際,范東升教授力作《拯救報紙》推窗攬風,鮮活翔實地介紹了當今美歐報界在數位化生存與發展方面的艱辛探索及成敗得失,觀察極富洞見,為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報業提供了難得的鏡鑒。該書的問世是業界之幸,媒體人不容錯過。

——《深圳特區報》總編輯 陳寅

對傳統報紙來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欲求拯救良方,本書值得品讀。

——《京華時報》社長、總編輯 吳海民

在網際網路時代說起報紙,多是“傷逝”和懷舊。范東升教授這部著作沒有浸淫在這種情結中。本書以歐美報業數百年的脫胎沿革為脈絡,平實敘述和論證。讀者可從中發現,傳統報業之興衰,其實僅是人類傳播史翻過一頁。報紙的真髓,伴隨著數位技術,正與新的媒介聯姻,實現報紙的“再生”。報紙將死,報紙永恆。做報紙的,管報紙的,研究報紙的,正在新聞業門前徘徊的學生,這本書為你們而寫。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FT中文網總編輯 張力奮

全世界的人們認識到報紙的高價值與便利性,報業作為提供信?與愉悅的不易源泉,始終保持著自己獨有的地位。然而,報紙在自己的桂冠上棲息得太久,必須開始一場全面的變革。它所面臨的威脅並非短期的煩惱,它的從業條件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此,報紙必須做更多的不同的事情,而不是簡單地把相同的事情做得更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胡泳博士

拯救報紙的出路在於革新報業:拯救報紙的手段是與新媒體融合:拯救報紙有待於報人與時俱進的探索與努力。這就是《拯救報紙》一書告訴我們的最重要的三點。

——國務院新聞辦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北京網路媒體協會會長 閔大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