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承嶺

范承嶺,河北省魏縣第六店村人,1915年生。家境一般。7歲上學,先讀四書五經,後讀國文、常識等,學習成績優良。

基本信息

經歷

1931年,在清豐縣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開始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1932年,正式接受中共清豐縣地方組織的安排,在本村建起黨的地下交通站,以賣饅頭為掩護,負責清豐縣和魏縣之間傳遞情報、信息,運送槍枝彈藥、醫藥物品,護送同志過往等工作,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本村發展了十幾名黨員,村第一任、第二任黨支部書記均是他發展的黨員。

抗日戰爭初期,范承嶺以本村黨支部為核心,組織和發動窮苦農民和開明紳士,進行以奪權為目的的反貪污鬥爭,將惡霸豪紳勢力推翻,建立了三三制村政權,並用從惡霸豪紳家中分得的勝利果實置辦了槍枝,成立了民兵隊伍。

1942年至1943年間,在艱苦的抗戰環境裡,范承嶺交通站的任務更加繁重。他培養胞弟范承山協助工作,擔負起從清豐縣城東志街——魏縣第六店村——漳河縣西樓底村三點之間的長途跋涉傳遞情報活動,從未出過事故,交通線暢通無阻,被讚譽為安全保險交通站。

1944年,漳河縣併入魏縣,第六店村劃歸第三區。上級決定交通站由范承山負責,范承嶺改為領導本村及周圍數村的整頓組織、整頓作風工作。經過整頓,他將各村的基幹民兵組成班、排、連編制,平時訓練、生產,戰時集中力量打擊敵人,形成了一個多村配合的聯防區。1945年底,范承嶺任第三區區委委員、公安助理員。

1946年底,國民黨軍占領大名縣城,魏縣第三區被還鄉團占據。為避敵鋒芒,第三區黨政團體、民兵組織、抗烈屬等四千餘人奉命撤至漳河以北。1947年春節,大年初一,縣委組織多個突擊組插入敵占區。范承嶺率領的一組5人冒著風雪急行軍數小時,到達第六店村,發現敵十三師炮兵旅盤踞村中,遂撤到北留固村。他和張如發、劉福臣三人不幸被捕。

敵人首先槍殺了張、劉二人。而後將范承嶺押往張二莊偽區長邵景康處。敵人用棍棒劈頭蓋腦擊打他,逼他交代各村黨員名單,此次有多少突擊人員出動等等。范承嶺昏過去,被冷水澆醒,再遭棍棒抽打,昏死過去,再被澆醒,連番數次,英勇不屈。敵人把他的鞋子脫掉,架著他在冰上行走,再把他凍紅的雙腳放到火上炙烤,范承嶺依然不屈。一上午就這樣過去。下午,敵人又用滾燙的油汁一勺勺澆在范承嶺的身上,見無結果,便將他的一隻腳按進油鍋里。青煙四起,瀰漫著肉焦的糊味兒。范承嶺寧死不屈,怒罵敵人,最終壯烈犧牲。時年31歲。

評價

鄉親們為范承嶺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使烈士長眠在故鄉的梨花叢中。《冀南日報》發表了“寧死不屈的范承嶺同志”紀念文章,以慰在天英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