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范坡鎮位於東經11329’22”--11335’57”,北緯3400’29”--3405’58”。地處禹州市東南部,東與許昌隔 潁河相望,南鄰襄城縣汾陳鄉,西與小呂鄉相接,北接褚河鎮。2011年底,轄區總人口69256人,其中鎮區常住人口92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8.80%。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3千米,總面積68.61平方千米。
人民政府駐范坡村鈞陽大道096號,電話區號0374,郵政編碼461676。
政區沿革
范坡明朝時期屬黃村都;清朝時期分屬禮臨里、潁川里;民國分屬朱城鎮、大呂鎮;
1948年解放屬許西縣宋莊區;
1949年改屬禹縣第八區;
1950年屬牛堂區;
1955年,范坡為中共第一區委會;
1956年,成立範坡中心鄉;
1958年范坡歸屬褚河東風人民公社管轄;
1961年范坡分為四個小公社,分別為范坡公社、婁莊公社、黃崗公社、宋莊公社;
1962年范坡合併四個小公社,被定為范坡區;
1968年撤范坡區,改為范坡人民公社,轄32個生產大隊;
1984年范坡人民公社改為范坡鄉,轄32個村民委員會;
1988年經禹縣人民政府批准,閆莊村分為閆莊、孔婁、蜜蜂王、邵莊四個村民委員會,自此,范坡鄉轄35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4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范坡鄉正式撤鄉建鎮,更名為范坡鎮,轄35個村民委員會。
政區劃分
范坡鎮轄35個行政村,91年自然村。35個村民委員會分別為:范坡村、山王村、箕阿村、彭莊村、劉店村、姚召寺村、婁莊村、婁東村、張朋九村、圈劉村、鈞陽宮村、翟徐閆村、翟村閆村、蜜蜂王村、邵莊村、閆莊村、孔婁村、張劉村、崗婁村、新前村、崗吳村、董莊村、下坡村、前柴村、李樓村、譚陳村、火龍廟宋村、魏莊村、李莊村、孔陳村、朱集村、郭莊村、後營村、曹徐村、黃崗村。
地貌氣候
范坡鎮整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崗、平各占三分之一。氣候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型,四季氣候變化經濟發展 2006年,范坡鄉社會總產值為7.3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為4.1億元,農業總產值3.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2012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12元,人均占有糧食560公斤,外出務工人員達到18729人,全年帶回工資性收入9300萬元。 范坡鄉的農業經濟有四大優勢,即菸葉生產優勢、紅薯資源優勢、生態農業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優勢。范坡鄉素有“金葉之鄉”的美譽,菸葉生產位居“全國第二,河南第一”,常年菸葉種植面積2萬畝左右。菸葉生產實現了“品種優良化、種植區域化、栽培規範化、管理科學化”。被河南省和許昌市定為優質菸葉生產基地。2006年,全鄉收購菸葉176萬公斤,優質煙比例為46.8%,公斤均價10.81元,菸農總收入1903萬元,完成菸葉產品稅418萬元;“三粉加工業”形成了“一小、一大、一中”的生產態勢,全年種植紅薯4—5萬畝,經過深加工後,農民年總收入4000—5000萬元。
基礎設施
范坡鎮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北距許禹公路7千米,西距鄭平公路6千米。2006年,范坡鎮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依靠廣大人民民眾,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經過艱苦奮鬥、銳意創新,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堅持營造“生態范坡、綠色范坡”的指導思想,實施了植樹造林的“六大工程”建設,栽樹115萬株,五條“綠色通道”和經濟林綠意盎然,高標準實現了平原林網達標,並得到了省市驗收組的高度評價。 范坡鄉還從規範公路交通安全入手,按照公路交通安全的要求,對轄區公路進行了安全標誌劃分和塗刷;專門組織街道、公路清潔工,每天對分包路段和轄區做到及時清掃,達到了清理一處,淨化一片的良好的環境綜合整治效果。
社會事業
2009年,范坡鎮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把學習實踐活動與城鄉環境整治活動結合起來,著力開創小城鎮建設工作新局面。
為切實搞好城鄉環境創建工作,范坡鎮把小城鎮建設創建工作擺到重要工作日程,並把街道和公路整治納入重點治理工作範圍,以創建文明街道、文明轄區、文明商戶為突破口,著力搞好環境整治工作。對此,該鎮成立了由房建、司法、工商等部門為成員的綜合整治工作組,並抽調人員組成了以機關幹部、大學生村官為核心力量的服務幫扶組,按照門店“三包”要求,在范坡鄉各街道、門店,進行專項門前治理。該鎮機關幹部、大學生村官深入各門店、攤點,進行政策宣傳教育,同時,對亂停、亂放、亂占的違規個人進行重點整頓和治理,著力打破門外經營的傳統陋習。
風俗特產
范坡鎮紅薯種植面積大,農民有加工紅薯粉條的傳統。紅薯粉條,又稱紅薯冬粉、粉皮、活折,是禹州傳統的名特產品,已有600餘年的歷史。禹州粉條色澤黃亮,身乾條細,均勻片薄,韌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軟爽口深受人們喜愛。純紅薯粉條採用優質鮮紅薯澱粉,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純紅薯粉條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屬綠色天然食品,柔軟可口,營養豐富,久煮不化,宜烹飪、耐保存,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食用前開水浸泡5—10分鐘,可冷拌、燜燉、熱炒、涮火鍋。一菜多吃,色香味美,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