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思堡舉辦的鋼琴比賽,是1962年為了紀念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Van Cliburn)於1958年獲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而創辦。該比賽每四年舉辦一屆。歷屆獲獎冠軍有歐嘉·肯恩、亞歷山大·寇伯林和張昊辰等。

簡介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The VanCliburn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是由范·克萊本基金會主辦的世界最頂尖的國際比賽之一,與蕭邦國際鋼琴比賽、英國利茲鋼琴比賽及柴科夫斯基鋼琴比賽並列為國際鋼琴四大比賽。該比賽每四年一屆,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思堡市的貝斯音樂廳舉行,是1962年為了紀念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VanCliburn)於1958年獲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而創辦的。

獲獎者不僅將獲得獎金,而且還將由此獲得世界知名音樂會的簽約契約。

第13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前三名全部由亞洲參賽者包攬,中國青年鋼琴家張昊辰和全盲的日籍參賽者辻井伸行並列第一。這是中國人首次奪冠。

比賽命名

該比賽是以1958年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一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冠的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命名的。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因鋼琴演奏而打破蘇美之間冷戰的藝術家,因此受到蘇聯人民的歡迎。回到美國後,又受到總統接見和上萬民眾夾道歡迎,被稱為“民族英雄”。1962年,在他的故鄉美國得州以盛產石油和牛仔的小城沃斯堡舉辦了首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此後每四年一屆。

比賽要求

整個賽事持續半個月,初賽選手演奏50分鐘的獨奏音樂會,半決賽則要求演奏60分鐘獨奏音樂會、室內作品音樂會和美國當代作曲家專門為比賽創作的新作品,而決賽的要求是一台獨奏音樂會和兩首協奏曲,曲目量之大是世界上任何鋼琴大賽都沒有的,要求選手具有相當的經驗和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歷屆冠軍獲獎者

張昊辰在范·克來本比賽中張昊辰在范·克來本比賽中

1962年–RalphVotapek
1966年–RaduLupu
1969年–CristinaOrtiz
1973年–VladimirViardo
1977年–StevenDeGroote
1981年–Andre-MichelSchub
1985年–JoséFeghali
1989年–AlexeiSultanov
1993年–SimonePedroni
1997年–JonNakamatsu
2001年–StanislavIoudenitch/歐嘉·肯恩
2005年–亞歷山大·寇伯林
2009年(第十三屆):張昊辰(中國)/辻井伸行(日本)

世界四大著名國際鋼琴比賽

名稱 簡介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創辦於1927年,堪稱音樂界的奧運會,每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辦一次。
利茲國際鋼琴比賽 創辦於1963年,每三年舉辦一次,獲獎者包括拉杜·魯普等著名鋼琴家。
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 創辦於1962年,紀念美國鋼琴家范·克萊本1958年獲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
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 創辦於1958年,每4年舉辦一屆,參賽曲目側重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